旅游标准化视野下的生态旅游解构

2016-03-07 15:55熊娜
当代旅游 2015年10期
关键词:认证生态旅游

熊娜

摘 要: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实践促进了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文中简述了国外生态旅游认证概念、现实背景与发展现状,并以较具对代表性的国际生态旅游认证为例,从经营主体、游客与社区居民三个方面梳理相关内容,以获取旅游标准化领域生态旅游总体映像。

关键词:生态旅游;生态可持续;认证

生态旅游是全球旅游业大繁荣与可持续发展共识交融的产物。然而生态旅游概念滥用问题已经制约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生态旅游标准化工作应运而生。其中,生态旅游认证着力解决生态旅游领域市场主体的自我规范问题。通过提供可遵循的依据和指导规范,可观测和可量化的测评工具,为市场主体开发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产品提供指引。生态旅游认证领域已经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可以为认识生态旅游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提供较具启发意义的研究素材。有鉴于此,文中将梳理生态旅游认证规范有关内容,以期发现人们将生态旅游从抽象概念具体化的方式方法。

一、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实践

生态旅游认证是指导生态旅游贯彻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的一项工具,通过评价企业的产品与服务,鼓励后者持续提供高品质产品并不断完善。事实上,生态旅游认证是以相应标准体系审查、衡量和评价企业、产品和服务的程序。生态旅游认证中的评价标准常被视作狭义的生态旅游标准。国外生态旅游认证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并在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期间为了迎合公众环保需求,生态旅游标签被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国外学者调查结果指出,沦为营销符号的客观现实阻碍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权威性生态旅游标准的缺失令质量稳定的旅游产品供给难以实现(AlanLew)[18]。在此背景下,第三方生态旅游标准认证应运而生作为规范生态旅游市场乱象的工具,向游客提供权威标准供其在为数众多的生态旅游产品间进行选择。期间涌现出众多基于不同生态旅游标准的认证项目,这些项目纷纷被添加到越来越多的旅游项目中。

需要指出的是,生态旅游认证由旅游业的环境认证演变而来,却并不同于旅游业的环境认证。有学者曾以ISO14000标准为例,阐述了两者的主要差异。ISO14000标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是一项典型的环境认证标准。两者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但是也存在明显差别。首先,两者认证对象不同,环境认证用于生产型企业,生态旅游认证用于旅游产品。后者覆盖了旅游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旅游部门。其次,两项标准评价体系的构成内容不同。环境认证标准考察企业的环境影响,生态旅游认证考察内容涉及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影响和经济影响。再者,环境认证多为定性评价,生态旅游认证则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目前国外生态旅游标准的主要实践活动有WTTC发起的“绿色环球21” (GreenGlobe21,以下简称GG21)国际生态旅游认证标准,澳大利亚全国生态旅游认证项目,美洲可持续旅游认证,欧洲旅游服务生态认证的VISIT标准,韩国可持续生态旅游规范标准。GG21受到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推崇,作全球旅游业核心规范体系,“GG21”成为覆盖旅游整个行业的唯一的全球性旅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以GG21为基础,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可持续旅游合作研究中心共同起草了《国际生态旅游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标准》遵循《莫霍克协定》的指导原则,于2002年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国际生态旅游大会上正式公布实施,2004年进行首次修订。因为《标准》是在国际有关权威机构与业内权威人士认可后公布实施的,其给出的生态旅游定义、标准和配套评估体反映了人们的初步共识。文中将以《标准》作为对象,考察标准视野下的生态旅游表现形式与具体内容。

二、标准领域的生态旅游定义及体现形式

在《标准》中,生态旅游指通过体验大自然来培养人们对环境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保护,从而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从不同方面来看,生态旅游产品具有不同的形式:在旅游食宿方面如旅店、度假村、野营地、生态小屋等,在旅游形式方面如驾车、徒步、骑马、漂流、探险等,在旅游景点方面如协助游客近亲大自然的、位于自然区域的旅游设施等。围绕生态旅游概念和产品形式,《标准》给出了相应的目标、基本原则与支持原则。其中原则部分是生态旅游认证的重点,也是将生态旅游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具体活动的主要途径。《标准》共给出了11条基本原则,其核心观点可表述为生态旅游政策、实践以及法规框架,注重自然区域,讲解与教育,生态兼容的基础设施,生态可持续实践,为保护作贡献,生态旅游造福当地社区,尊重文化及其敏感性,游客满意度,诚信营销和影响最小化行为守则。上述原则与概念中“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直接相关的内容集中在第4、5项原则。事实上,这两项原则也被公认为《标准》的核心要件,贯穿于生态旅游产品策划和经营管理过程。

原则4强调在生态可持续和明确潜在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合适的生态旅游经营方式。《标准》中,原则4的主要思想通过两项支持原则给进一步具体化和明确化。这两项支持原则是建筑物和基础设施无碍于周围视觉景观,以及采取最小负面环境影响的建设方式。原则5强调在经营管理方面采取生态可持续措施,确保经营活动不会导致环境退化。类似的,原则5也有支持原则用以说明。其数目多达九项:一是经营者已经明确活动的环境风险,并准备或实施了相应管理方案;二是产品以废弃物最少化的三个层次(减排、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常称为3R)作为经营基础;三是产品应尽可能提高能源效率,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四是尽可能减少用水并使用生态可持续的水源;五是尽可能减少污水和废水排放,对其进行处理以避免危害环境;六是制定并实施旨在产品经营期间保护旅游目的地濒危物种、生物多样性、乡土植被、自然水系和自然风景的计划方案;七是最小化目的地空气质量和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八是尽可能减少人工照明对环境的影响;九是为顾客提供在自然环境中体验自然宁静的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游客生态旅游行为的教育也是影响“达到生态上可持续的旅游”能否实现的关键。此方面的内容在原则3体现。原则3强调生态旅游应为游客提供体验自然和文化的机会,增进其对自然和文化的理解、欣赏和赞美。《标准》给出了原则3的三点支持原则。一是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讲解服务;二是充分准备讲解工作,保障信息有效地传达给游客;三是一线员工有能力提供关于旅游地点的自然价值、文化遗产和保护方面的准确信息;导游人员能提供高质量的讲解。除了上述支持原则,《标准》还从4个方面对原则3进行阐述。首先,为游客提供环境讲解和教育机会,让游客获得更多关于当地的自然和文化遗产知识。其次,制定讲解活动计划,内容包括:教育和保护的目标和目的;教育的受众和讲解主题;讲解方法应符合多数游客需要;内容细节包括当地自然和文化保护的意义,减少环境影响的主要方法和在文化敏感区域的恰当行为;信息来源和资料的参考目录和概要。再者,证明所有一线员工都了解以下内容:所在地和当地居民的自然、文化和遗产价值,环境管理情况,生态旅游原则及其体现方法,为减少环境负面影响所应遵循员工行为方式,特殊情况下的应急措施。最后,证明导游了解以下内容:环境讲解系统和交流体系,当地环境和自然保护问题,弱化环境影响的方式方法,探险活动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资质。

参考文献

[1]李长健,刘函.国际视野下我国生态旅游标准构建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1,11:71-75.

[2]喇明清.国际标准视野中的生态旅游:兼议我国生态旅游发展问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8:172-176.

[3]谢冽,钟永德.国内外生态旅游标准研究综述[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6:30-31.

[4]杨彦锋,徐红罡.对我国生态旅游标准的理论探讨[J]. 旅游学刊,2007,4:73-78.

[5]诸葛仁.绿色环球21:规范生态旅游的国际标准[J].旅游科学,2005,1:63-66,74.

猜你喜欢
认证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企业认证引领下高职电工实训“职业化”改革的研究
中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