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对外关系的变化及中波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2016-03-09 09:30茅银辉
现代国际关系 2016年6期
关键词:新政府波兰

茅银辉

波兰对外关系的变化及中波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茅银辉

2015年10月议会大选后,法律与公正党上台执政,波兰的外交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因“民主”问题同欧盟关系日趋紧张,亲英而疏远法、德,对俄态度愈加强硬,对美更显依赖。同时,对华政策变得非常积极,中波关系步入新时代。本文分析了波兰新政府外交政策的基础,认为波兰加强对华关系是当前形势下大国博弈的必然结果,波兰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并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法律与公正党 波兰对外关系 疑欧主义 中波关系

[作者介绍] 茅银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波兰语系主任、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波兰语言与文化及中波关系。

2015年法律与公正党(简称“公正党”)统掌波兰总统和总理大权后,波兰对外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欧盟关系疏远,对俄罗斯态度更为强硬,同时新政府努力拉近与美国的关系。波兰对外关系的变化既是该地区大国间博弈再度加剧的反映,也受到了波兰国内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在这一大背景下,新一届波兰政府对华政策则变得更为积极,特别是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兴趣浓厚,中波关系步入了新的时代。

一、 波兰对外关系的变化

2015年5月波兰总统大选,右翼的公正党上台,安杰伊·杜达出任总统。2015年10月25日,公正党再度在波兰议会选举中获得众议院460个席位中的235席,超过半数,拥有了独立执政资格。这是公正党自2001年由孪生兄弟莱赫·卡钦斯基(波兰前总统)与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波兰前总理)创建以来,在波兰历史上的第二次执政。公正党继承了团结工会的右翼传统,民粹主义色彩浓厚。执政后在国内政策上提出一系列激进主张,不仅在国内引起了激烈的反响,也深刻影响其外交政策。

(一)与欧盟关系的变化。公正党执政后,在诸多内外政策上与欧盟大唱反调,“疑欧主义”甚嚣尘上,波欧关系迅速恶化。

首先,波兰新政府为迅速巩固权力,出台了多项新政,其中一些举措被西方社会指责为违背了“欧盟基本价值观和民主精神”。新政府不顾欧盟反对,强推宪法法院改革。新通过的《宪法法院法》大大增加了宪法法院对议会和行政的违宪审查难度,极大削弱了宪法法院对立法及执法机构的监督职能。但新组成的宪法法院并没有如新政府所愿,顺从政府意志。2015年3月9日波兰宪法法院对自己的未来作出裁决,认定政府新修订的《宪法法院法》违宪。然而新政府总理贝娅塔·希德沃在该裁定公布前一天就宣称宪法法院的审理程序违反新的法律规定,政府不会予以承认。在2016年新年前夜,波兰议会又通过新《媒体法》,赋予政府直接任命公共媒体主管的权力,而波兰的公共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将被改组为“国民文化机构”,这引致波兰多家公营电视台、电台频道负责人辞职,许多重要媒体的高层被更换。这一系列“改革”举措不但使波兰国内民声鼎沸,引发了强烈争议和多次示威游行,在欧盟内也掀起了轩然大波。2016年1月13日,欧盟委员会启动了针对波兰《宪法法院法》修正案和新《媒体法》的调查。4月13日,欧洲议会就波兰政治形势发表声明,称对波兰近期所发生的宪法法院危机“令我们对波兰宪法法院所担当的宪法监督者的角色和保证及尊重法制的能力感到担忧”,呼吁波兰政府“毫不迟延地尊重、发布和全面落实欧盟宪法法院2016年3月9日的裁决,并执行2015年12月3日和9日的裁决”,还一再敦促波兰政府遵守欧委会的顾问机构“威尼斯委员会”对波兰宪法法院改革问题的评估,全面落实委员会的建议。*http://www.rp.pl/Unia-Europejska/160419670-Rezolucja-w-sprawie-Polski-Glosowanie-w-Parlamencie-Europejskim.html. (上网时间:2016年5月2日)

伴随着波兰与欧盟的政治博弈,波兰与德国的关系也出现紧张。早在2005~2007年公正党执政期间,波兰就和德国爆发过严重的政治冲突。德国在二战中对波兰所犯下的罪行使公正党一直不能释怀。*朱晓中:“波兰的‘民主后退’和欧盟的两难选择”,《世界知识》,2016年第8期,第39页。在欧盟负责新闻自由事务的委员京特·奥廷格发表了对波兰媒体法的指责之后,波兰司法部长兹比格涅夫·乔布罗就写了一封公开信反唇相讥。信中首先质疑了德国媒体的“自由现状”,称德媒有意滞后报道新年前夜“科隆大规模妇女性侵案”,公然向欧盟社会质问,为何对德国媒体的审查制度能够如此麻木?因为“谈论他国媒体自由所面临的虚幻威胁要比谴责自己国家的审查制度容易得多。”*http://www.wprost.pl/ar/529053/Gdzie-Pan-byl-kiedy-agenci-sluzb-specjalnych-wdarli-sie-doredakcji-Wprost-Zbigniew-Ziobro-pisze-list-otwarty-dokomisarza-UE-Gnthera-Oettingera.(上网时间:2016年3月12日)乔布罗还公然打破禁忌,用二战德国占领波兰的历史作为比喻,称“德国政治家所说的这些话在波兰人中产生了最糟糕的联想,我也不例外,我爷爷是当年参加过二战的波兰地下国家军的军官,他就曾与‘德国的监督管理’进行过斗争。”*http://www.wprost.pl/ar/529053/Gdzie-Pan-byl-kiedy-agenci-sluzb-specjalnych-wdarli-sie-doredakcji-Wprost-Zbigniew-Ziobro-pisze-list-otwarty-dokomisarza-UE-Gnthera-Oettingera.(上网时间:2016年3月12日)对于2016年4月13日欧洲议会公布的关于波兰宪法法院问题决议,波兰政府发言人拉法尔·博赫内克当日表示:这“是一场‘政治游戏’,是波兰反对党在欧洲议会活动的结果。”*韩梅:“波兰政府称欧洲议会涉波决议是‘政治游戏’”,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4/14/c _1118619311.htm (上网时间:2016年5月2日)可以说,波兰新政府上台后的种种举措,都被欧盟视为对其价值观的严重挑衅。

除了拒绝欧盟干预波兰内政之外,波兰新政府还公开表达对欧盟内部不平等的不满,并联合中东欧国家在欧盟内捍卫自身利益。波兰明确反对“迷你申根区”的提议,坚决抵制任何限制欧盟内人员自由流动的政策倾向。波兰认为,2016年3月8日欧委会提出的关于修改出国工作人员的法案*根据修改法案,被雇主派往其他国家工作的人有权享受与当地相同的薪酬水平,而不是仅达到最低收入标准。当工作人员在外国工作期限超过2年,则应当适用当地劳动法。因波兰及其他中东欧各国在欧盟内是劳动力输出国,这些国家的劳动力因低廉的薪酬在西欧国家备受欢迎,因此此修改法案将不利于中东欧各国劳动力在西欧国家的就业。损害了波兰企业的利益,因而联合中东欧国家集体反对。5月10日,由于波兰、保加利亚、捷克、爱沙尼亚、克罗地亚、匈牙利等欧盟10国共投了20张反对票,欧盟启动了“黄牌程序”,欧委会被迫重新审查该提案,其决定须得到成员国的认可。

此外,在应对难民危机问题上,波兰与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其他三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统一立场,始终强硬地反对接纳难民。四国曾集体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欧盟提出的重新分配12万名难民份额的方案。公正党在议会选举前的竞选活动中就明确提出反对难民进入波兰,声称难民不会尊重波兰的法律与习俗,伊斯兰文化会侵蚀基督教文化。在巴黎恐袭事件发生后,新一届波兰政府率先宣布将不会实施欧盟制定的难民分配计划。比利时布鲁塞尔暴恐案发生后,波兰总理贝娅塔·希德沃再度表示,波兰此后将不再根据欧盟难民分配计划接收难民,因为政府必须首先确保本国公民的安全。2016年1月波兰新外长维托尔德·瓦什奇科夫斯基在众议院阐述波兰2016年外交政策时,针对难民问题承诺“在接受安置难民问题上将不会回避上届政府已经接受的义务”,并主张与土耳其等第三国合作,其中包括继续履行2015年11月签订的欧土协定中波兰应贡献部分财政支持的义务。但同时公正党政府坚持“接受难民入波的必要条件是全面的身份核查,以及申请人完全自愿留在波兰的原则”,建议欧盟进行难民入境流量控制,推进和完善现有各国边境管理局的合作机制,并在尊重成员国家特权的原则下,加强欧盟外部边境管理。在难民问题上,波兰与德国的分歧与矛盾暴露无遗,波兰新政府与欧盟关系愈发紧张。

波兰对欧外交的另外一个明显变化是,波兰新政府上台后进一步密切与“疑欧”大国英国的关系,强调两国“在欧洲事务上有着诸多重要共识,而且在对待欧洲安全问题上也有着相近的观点”,而德国则是其“最重要的邻居和经济伙伴”,法国只是波兰“在欧洲及军事事务上的重要参考点。”*“Informacja Ministra Spraw Zagranicznych o zadaniach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w 2016 roku”, http://www.msz.gov.pl/pl/ministerstwo/minister/wystapienia/informacja_ministra_spraw_zagranicznych_o_zadaniach_polskiej_polityki_zagranicznej_w_2016_roku;jsessionid=1DF1893813B54716BC1869AE7E0A8665.cmsap1p.(上网时间:2016年2月9日)这种定位相比于以往波兰外交政策有明显的调整。

(二)波兰对外关系的第二个突出变化是对俄罗斯的疑惧明显增加,两国关系的复杂性进一步加深。这种复杂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波兰新政府公开将俄罗斯视为波兰最大威胁。2016年1月,波兰新任外交部长维托尔德·瓦什奇科夫斯基在波众院发表的新政府2016年外交政策讲话中,将来自俄罗斯的威胁视为“波兰最大的安全隐患”。瓦什奇科夫斯基称,波兰“最担心东面的强大邻国企图重建后冷战时代的欧洲秩序”,并认为“俄罗斯试图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阻止这些东欧国家向西方靠拢。”*“Informacja Ministra Spraw Zagranicznych o zadaniach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w 2016 roku”, http://www.msz.gov.pl/pl/ministerstwo/minister/wystapienia/informacja_ministra_spraw_zagranicznych_o_zadaniach_polskiej_polityki_zagranicznej_w_2016_roku;jsessionid=1DF1893813B54716BC1869AE7E0A8665.cmsap1p.(上网时间:2016年2月9日)其二,波兰新政府围绕历史事件与俄罗斯“算账”。波兰向俄罗斯提出两项要求:一是重新调查2010年发生在俄罗斯的“斯摩棱斯克空难”*那次空难导致95人罹难,其中包括公正党的党主席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的孪生兄弟、时任总统莱赫·卡钦斯基。公正党在空难发生之后一直未接受俄罗斯和图斯克政府所公布的空难调查结果。,归还总统专机的残骸;二是公开“卡廷惨案”的全部档案材料。波兰国防部长马切雷维奇表示,先前认定人为错误和恶劣天气导致空难的调查存在着“错误”。其三,波俄摩擦增多。受波兰政府支持的民间团体“民族纪念研究会”发起了一场移除苏联红军纪念碑的运动。2015年底,位于梅莱茨的红军纪念碑被地方政府拆除,遭到俄外交部谴责。2016年1月,波兰什切青市又发生了“亵渎”苏联红军纪念碑的事件,俄外交部再次发表声明谴责波在“历史修正主义基础上制定国家政策。”4月,波兰外交部以安全因素为由,拒绝一支名为“夜狼”的普京“粉丝团”摩托车队入境。俄外交部为此正式提出抗议,指责波方此举是“故意恶化俄波关系的恶意举动”。波国防部长安东尼·马切雷维奇则抗议俄罗斯无人驾驶飞行器在波与俄加里宁格勒州交界处多次侵犯波兰领空。甚至还有消息称,俄“克拉斯诺达尔”号潜水艇与波“奥尔泽尔”号潜水艇于波罗的海海域相撞。其四,波兰新政府有意减少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波兰大约3/4进口原油来自俄罗斯,但波兰一直是努力降低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特别是乌克兰危机之后,波兰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宣布将修建通过波罗的海的天然气管道,以确保未来减少对俄罗斯天然气供应的依赖性。*“石油战持续:全球最大两个石油出口国进入对方传统市场”,http://finance.ifeng.com/a/20151018/14024810_0.shtml. (上网时间:2016年3月20日)

(三)在与欧盟和俄罗斯的关系走低的同时,波兰新政府努力拉近与美国的关系。政治上,新政府较上任政府对美国态度明显“升温”。波兰自转轨以来,一直将美国视为自己的特殊伙伴和重要盟友,将波美关系作为外交中的重中之重。为了维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波兰成为美国全球外交和安全战略的最坚定支持者,更是美国在欧洲最坚定的盟友之一。波兰不惜代价,先后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和阿富汗。前总理图斯克执政期间,波兰对美国的态度有一些微妙变化,对美的态度有所“降温”。同时,上任政府对奥巴马任期内波美合作也有不小失望。2014年,波前外长西科尔斯基的一份秘密录音被曝光,其中称“波美同盟关系其实毫无价值……甚至有害,因为它给了波兰错误的安全感,我们因此得罪了德国,也得罪了俄罗斯。”西科尔斯基的说法代表了很多波兰人对美国的看法,认为波兰巨大的付出并没有获得美国相应的回报。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因为积极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而忽略欧洲,为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于2009年9月宣布放弃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令波兰深感受到冷落。最让普通波兰人无法接受的是,多年来,尽管波兰政府百般争取,美国仍旧不愿解除对波兰人入境所实行的严苛的签证政策。波兰新政府上台后,与美国的关系明显“升温”,新总理希德沃在波兰议会作施政报告中,谈到“在安全问题和整个外交政策上,新政府将特别重视与美国的关系。”*汤黎:《波兰新总理希德沃作施政报告》,http://gb.cri.cn/42071/2015/11/19/3245s5170611.htm.(上网时间:2015年11月30日)。波兰新外长在众议院阐述外交政策时,对美国总统大选后波美关系新面貌充满了希望,指出“不管谁将入主白宫,美国都将对俄罗斯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这将令波兰感到欣慰”。*“Informacja Ministra Spraw Zagranicznych o zadaniach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w 2016 roku” ,http://www.msz.gov.pl/pl/ministerstwo/minister/wystapienia/informacja_ministra_spraw_zagranicznych_o_zadaniach_polskiej_polityki_zagranicznej_w_2016_roku;jsessionid=1DF1893813B54716BC1869AE7E0A8665.cmsap1p.(上网时间:2016年2月9日)

在安全问题上,公正党力主将波兰国家安全的最优先级定位于与美合作及北约东翼力量的加强,在波美反导体系建设、美军长期驻扎波兰以及北约框架内波美合作上,均更加积极主动。前总理图斯克在反导系统上的热情远不如卡钦斯基兄弟,*Charles Grant,“Poland’s New Bold Foreign Policy”, http://www.cer.org.uk/insights/polands-bold-new-foreign-policy.(上网时间:2009年10月20日)加之美在此问题上的态度变化,波美反导谈判旷日持久。公正党重掌大权后,波美反导系统建设迅速取得实际进展,2016年5月13日,在波兰北部城市伦济科沃举行了部署美国陆基“宙斯盾”反导系统的基础建设开工仪式。波外长还在众议院讲话中表示,将努力说服美在波兰领土上长期驻扎军事力量。2016年7月北约将在华沙举行峰会,波兰新政府也表示将利用峰会的机会,进一步密切波美关系。

波兰新政府除了在安全上更为依赖美国之外,在经济方面也希望借助贸易合作来拉近波美关系。波兰在欧盟层面上积极推动“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的谈判。 2016年1月,波兰外交部长瓦什奇科夫斯基会见美国贸易代表弗罗曼,称TTIP对波兰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显著的地缘政治意义。波兰一直努力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也希望在能源合作上取得美国的支持,将能源贸易纳入到TTIP谈判中。

二、 波兰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波兰新政府上台后对外关系发生明显转变,主要与公正党的执政理念、波兰国内政治、经济需求及当前波兰政府对地缘政治形势认知等有关。

(一)国内政治因素及执政党的对外政策理念。公正党是一个右翼保守党,坚持民粹主义,强调信仰天主教规范性和波兰的民族特性,主张进行更为彻底的国家重建,在执政风格上更为强硬和坚决。而同1989年之后的历届政府相比,本届政府最鲜明的政治特征就是“疑欧主义”。

波兰现任总统杜达和总理均为公正党主席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一手提拔,可以说,卡钦斯基在波兰政坛上的回归,直接决定了波兰外交的新方向。卡钦斯基本人被德、法等国媒体贴上了“疑欧派”的标签,他一直主张波兰应“有限度”地融入欧洲,反对欧盟被德、法等大国所主导,同时对波兰加入欧元区持消极态度。在卡钦斯基的领导下,公正党在外交上有意凸显波兰的“独立自主性”,更加积极地拓展和构建自身的地缘战略利益。该党将“民族性”作为执政思想的基础,认为“民族性”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死存亡,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极其关键。在卡钦斯基看来,加入欧盟使波兰丧失了部分主权独立性,上一任政府已经让波兰沦落为德国的奴仆,或者是德国和俄罗斯共用的奴仆。*Adam Balcer, Piotr Buras,Grzegorz Gromadzki ,Eugeniusz Smolar,“Jaka zmiana? Zaozenia i perspektywy polityki zagranicznej rządu PiS”,http://www.euractiv.pl/fileadmin/user_upload/Jaka_zmiana_w_polityce_zagranicznej.pdf.(上网时间:2016年5月15日)波兰外长瓦什奇科夫斯基在接受采访时甚至宣称:“俄罗斯和德国在波兰人头上开着奇特的大国音乐会。”*Pawe Chmielewski,“Witold Waszczykowski dla Fronda.pl: Potrzeba męzów stanu, a nie politycznych gierek”,http://www.fronda.pl/a/witold-waszczykowski-dla-frondapl-potrzeba-mezow-stanu-a-nie-politycznych-gierek,47653.html.(上网时间:2015年5月10日)因此,该党希望中东欧各国联合形成“海间联盟”*“海间联盟”的概念最初是波兰总理约瑟夫·毕苏斯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提出来的,它是一个大波兰主义构想,旨在建立一个波兰主导的联邦国家,恢复波兰—立陶宛联邦全盛时期的版图。,以此对抗德、俄两个强国的影响。卡钦斯基认为波兰国内政治势力与国际政治团体过于亲密,他将当前的国内反对党看做是德国人的“第五纵队”,对任何可能造成内部分裂的少数民族、地方主义都非常敏感多疑。

1989年之后的波兰历届政府都把加强波兰与欧洲的一体化当作首要任务,而现任政府认为国内政治比外部关系更重要,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对内政策上,尤其是在对现有制度和法律进行的极端主义改革之中,既不考虑之前政府已经接受的法律和制度上的义务,也不在乎欧盟伙伴国家的评价和期待。他们正在对“欧洲”进行重新定位,质疑以往波兰历届政府所达成的“融入欧洲对波兰无疑是机遇”的普遍共识。在公正党看来,这“如果不是危险的话,至少也是冒险。”*Pawe Chmielewski,“Witold Waszczykowski dla Fronda.pl: Potrzeba męzów stanu, a nie politycznych gierek”,http://www.fronda.pl/a/witold-waszczykowski-dla-frondapl-potrzeba-mezow-stanu-a-nie-politycznych-gierek,47653.html.(上网时间:2015年5月10日)这一观点是基于该党对欧盟及世界形势的分析与判断,更主要是源于该党的思想基础,即对民族、主权的理解方式及对西欧政治、社会和文化模式的不认可。出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该党对欧洲在波兰下一步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能起多大作用也进行了重新评估,其不容乐观的评估结果也影响到了该党的判断。

(二)外部环境对波兰外交政策的影响。如果说公正党的上台,是波兰对外政策调整的内在驱动力,那么还应该看到,波兰外交的这种调整并非突变,而是在欧债危机、俄乌冲突以及难民危机的冲击下,其对自身所处地缘政治地位不满、不安情绪持续累积的反映。新政府的外交政策与卡钦斯基及其党员对欧洲一体化前景所持的悲观态度也密不可分。党内的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精英们都认为,欧盟一体化进程以目前的形式发展下去必定失败,这根本性地影响了他们的外交战略。

从外部来看,欧盟近几年的重重危机令波兰对欧盟一体化政策产生了怀疑与失望。波兰学者伊丽莎白·达什科夫斯卡教授在题为“波兰在欧盟外交政策和欧元区危机背景下的外交政策”一文中指出,欧盟与2004年5月吸纳中东欧10国、完成历史性东扩时的状况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欧元区国家的债务危机极大动摇了欧盟的经济基础,暴露出欧盟国家经济政策的缺陷。这场危机也令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推进停滞不前,并使德、法这两个50年来引领欧盟发展的核心力量发生了严重分歧,打破了欧盟政治棋盘上的力量平衡。波兰在入盟时,寄希望于欧盟的欧洲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来保障国家的安全,但危机的爆发使欧盟共同外交政策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与此同时,在欧盟内,波兰虽然长期重视与德、法的关系,但彼此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入盟后,波兰一直努力寻求自己在欧盟的位置,然而波兰认为,德、法这两个主导欧盟外交政策的国家“从未将华沙看作是外交关系的重点对象”,两国外交策略都遵循“俄国为先”的原则,这就意味着莫斯科才是他们的战略伙伴而华沙不是。入盟后,波兰也一直努力在欧盟推行自己的欧洲发展构想,如主张在欧盟睦邻政策下向欧盟东部发展战略合作。但波兰认为,由于东部战略伙伴构想与俄罗斯利益相冲突,并与法国提出的“欧盟-地中海国家”睦邻战略形成竞争,因而遭到了德、法阻挠。例如波兰极力支持吸纳格鲁吉亚及乌克兰加入北约,法国则持坚决反对态度。鉴于波兰认为在欧盟内无法实现自己的东部战略目标,长期以与德、法结盟为目标的外交政策亟待调整。面对欧盟成员国之间利益冲突,波兰更为重视与“有着共同经济、政治、文化利益的国家”建立共同体,进一步推进维谢格拉德集团的复兴战略,甚至希望通过新建“维团四国战斗联合编队”等计划来提升欧盟东部地区的安全防御能力。

安全问题一直是波兰对外关系的重点,这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后更加明显。长期以来,波兰的国家命运和全部的外交政策学说都无可避免地涉及一个核心问题——处在“俄罗斯和德国之间”的地理位置。*赵艳霞、唐更田:“21世纪初波兰的东方政策及其制约因素”,《俄罗斯学刊》2013年第4期,第45页。波兰因历史上多次遭到两国瓜分而一直对其心存芥蒂与疑虑,对俄罗斯的戒惧之心尤为强烈。波兰新政府也将东方政策作为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部分,“有远见的、雄心勃勃的东方政策应该是波兰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来自于东方的危险对我们和欧洲的安全都构成了威胁。”*“Informacja Ministra Spraw Zagranicznych o zadaniach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w 2016 roku ”, http://www.msz.gov.pl/pl/ministerstwo/minister/wystapienia/informacja_ministra_spraw_zagranicznych_o_zadaniach_polskiej_polityki_zagranicznej_w_2016_roku;jsessionid=1DF1893813B54716BC1869AE7E0A8665.cmsap1p.(上网时间:2016年2月9日)

波兰一直担心俄罗斯会利用能源动力、管道政治对邻国实行控制。近年来,波兰提出多种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实现石油天然气供应的多样化的方案。从地缘政治方面考虑,波兰希望在波俄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区。为此,波兰积极推动独联体国家向西方靠拢,最大限度地降低俄在该地区的影响。波兰热衷于推动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国加入欧盟和北约。波兰对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具有特殊的历史情结,这些国家在15~16世纪雅盖隆王朝时属于波兰-立陶宛联邦,将这些国家纳入到欧盟和北约既是出于防范俄罗斯的安全考虑,也是波兰实现其大国梦想、扩大自身在中东欧国家的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的政治追求。

公正党上台后,波兰在国家安全上加强了对美国与北约的依赖,并且有意借此扩大自身的地缘与战略影响。波兰主张“北约依据安全形势和地缘政治的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并称“波兰将不遗余力地积极影响这一进程。”*“Informacja Ministra Spraw Zagranicznych o zadaniach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w 2016 roku” ,http://www.msz.gov.pl/pl/ministerstwo/minister/wystapienia/informacja_ministra_spraw_zagranicznych_o_zadaniach_polskiej_polityki_zagranicznej_w_2016_roku;jsessionid=1DF1893813B54716BC1869AE7E0A8665.cmsap1p.(上网时间:2016年2月9日)另一方面,波兰也认识到,与俄罗斯保持务实合作“符合波兰和欧洲利益,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实现的任务”,因此,波兰主张“建立一个欧盟与北约团结一致的对俄政策”。*“Informacja Ministra Spraw Zagranicznych o zadaniach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w 2016 roku”, http://www.msz.gov.pl/pl/ministerstwo/minister/wystapienia/informacja_ministra_spraw_zagranicznych_o_zadaniach_polskiej_polityki_zagranicznej_w_2016_roku;jsessionid=1DF1893813B54716BC1869AE7E0A8665.cmsap1p.(上网时间:2016年2月9日)

三、 中波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新政府上台后,对华政策变得更为积极,可以说,中波关系步入了新时代。从加入亚投行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波兰既有其政治上的考虑,也有重要的对华经济利益诉求。

(一)中波关系发展面临新机遇。首先,波兰新政府对中波关系高度重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波兰新政府经济合作的重点对象,因而新政府上台之后对中国的态度显得更为积极。总统、外长相继访华,并将习近平主席2016年6月对波兰的访问看做是2016年波兰外交的重头戏。*http://telewizjarepublika.pl/cspa-prezydent-chin-przyjedzie-w-czerwcu-do-polski,33817.html.(上网时间:2016年5月20日)

新政府上台后,发展对华关系迅速成为波兰外交的优先重点之一。波兰学者马莱克·博文斯基就分析认为,“中国是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拥有非常有效的经济政策,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不仅是很好的经济合作伙伴,而且也是国际安全领域的重要的力量。因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对华沙的访问将对波兰提升在欧洲之外的国际影响力及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Marek Pooński:“Pię wyzwań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na 2016 rok”,http://fede.org.pl/piec-wyzwan-polskiej-polityki-zagranicznej-na-2016-rok/.(上网时间:2016年2月24日)。

自从公正党上台执政以来,已有多名波兰政要访华。2015年11月,上任仅三个月的安杰伊·杜达就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并出席了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会见了杜达总统。杜达还就波兰计划申请成为2018~2019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成员一事寻求中方支持。2016年4月,波兰外长瓦什奇科夫斯基率团访华,这也是其就职后首次访问亚洲。他出访前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讲到,“波兰是中东欧最大的国家。很自然而然地,我们力求与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保持良好合作关系。波兰政府也认识到,世界经济增长引擎已经转移到亚洲,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政策。”*王齐龙:“‘一带一路’是促进国际经济整合的重要一步——专访波兰外长维托尔德·瓦什奇科夫斯基”,《中国新闻周刊》总第754期,第38页。

其次,波兰对“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参与。波兰不仅是中东欧唯一的亚投行创始国和成员国,而且正积极寻求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上发挥重要作用。波兰对中国的“一带一路”构想寄予厚望,特别希望能够搭乘中国“一带一路”的经济快车,实现波兰经济的腾飞。2015年杜达访华期间,双方就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全面合作进行了深入会谈。前波兰驻华大使塔德乌什·霍米茨基曾专门发表文章,指出波兰处于欧洲大陆板块的最中部,地理位置优越,在目前连接中欧的陆路运输线路上,波兰是进入欧盟的第一站;中国通往欧洲的货运列车驶入哈萨克斯坦之后,货物就进入欧亚经济联盟;只需要在白俄罗斯和波兰的边界进行再一次清关,就可以进入欧盟。因此,中国与波兰的铁路货运往来已十分便利,且将更趋便捷。*[波]塔德乌什·霍米茨基:“波兰:一带一路重要参与者”,《中国投资》,2015年第3期,第42页。目前所开通的十条中欧班列绝大部分都经过波兰,其中运行最好的是渝新欧、蓉新欧快铁和郑新欧班列。2016年,从重庆始发经波兰的库特诺到达法兰克福、杜伊斯堡的渝新欧班列有望达到250列。同期,从成都始发,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至波兰罗兹的蓉欧快铁将超过100列。从郑州始发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至德国汉堡的郑欧班列将达到150列,波兰库特诺将成为郑欧班列的物流中转基础站点。中国还有望开通郑州至波兰库特诺的对开班列,拓展郑欧班列欧洲段分拨线路。*李秀中 :“中欧班列激烈价格战 蓉欧快铁结盟突围”,http://m.yicai.com/news/4681666.html.(上网时间:2015年11月10日)

波兰对“一带一路”构想的最大期待集中在亚投行、扩大出口、缩小贸易逆差和吸引中国投资上。2008年金融和经济危机爆发后,波兰是欧洲唯一一个经济继续保持增长的国家。*王蕾:“专访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马伊曼:中国在拉美、非洲的投资模式不适用于波兰”,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329.html.(上网时间:2015年11月10日)入盟12年来,波兰从欧盟获益最多,经济发展良好。据欧洲委员会的预测,2016年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1.8%,波兰的增幅将达到3.3%。波兰经济与欧洲市场联系紧密,与欧盟的贸易占了波兰对外贸易额的60%。波兰对此喜忧参半,担心经济过度依赖欧盟。因此,波兰新政府开始将欧盟以外的亚洲、拉丁美洲国家视为其经济外交合作的重点。*“Informacja Ministra Spraw Zagranicznych o zadaniach polskiej polityki zagranicznej w 2016 roku ” http://www.msz.gov.pl/pl/ministerstwo/minister/wystapienia/informacja_ministra_spraw_zagranicznych_o_zadaniach_polskiej_polityki_zagranicznej_w_2016_roku;jsessionid=1DF1893813B54716BC1869AE7E0A8665.cmsap1p.(上网时间:2016年2月9日)波兰在未来几年中在基础设施领域将投入总共5000亿兹罗提,单靠波兰一己之力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其他资金来源。波兰希望参与“一带一路”能有助于获得资金援助。另外,亚投行重点投资建设的中亚经济走廊,正是波兰最感兴趣的投资区域,波兰认为自身对该地区国家的认知和了解比较深入,可以与中国联手合作。此外,波兰还希望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投资发展上分一杯羹,为本国从事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开辟一条新路,有机会成为众多亚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承包商或咨询顾问。*王蕾:“专访波兰信息与外国投资局局长马伊曼:中国在拉美、非洲的投资模式不适用于波兰”,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7329.html.(上网时间:2015年11月10日)。

再次,波兰积极推动中国同中东欧国家的“16+1”合作。在中波两国政府的积极倡导下,2012年在华沙成功启动了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成功达成此次会晤的过程中,波兰也彰显了自身在中东欧十六国中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至今,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已经进行了四次会晤,波兰始终是“16+1”合作机制的坚定支持者。波兰主持着“16+1”合作框架中的两个重要环节,即中国-中东欧国家联合商会和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促进机构联系机制。2014年11月19日,16个中东欧国家与中国投资常设秘书处在波兰成立,这是中国-中东欧对话机制首个在中东欧的常设机构,便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长期有效沟通,使波兰成为一个多边合作的信息汇集中心。

波兰积极推动“16+1”合作机制的动机首先源自经济上的渴求,如波兰中国问题专家沙法什博士所说,“因为波兰知道,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波兰应当从双方的交流中获益。”同时波兰也有政治上的具体期盼,“建立一个有效的、高层次的波中政治商洽机制十分必要。在这一机制内不但可以就双边问题、波兰—欧盟—中国问题以及欧亚问题进行商讨,也可以就建立国际新秩序以及多极世界等问题进行探讨。”*韩新忠:“波兰中国问题专家看好中国与中东欧国家‘1+16’合作前景”,http://gb.cri.cn/42071/2015/11/24/8011s5176429.htm.(上网时间:2016年5月12日)另外,这一机制契合了波兰努力联合中东欧各国,提高其在欧盟内及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政治诉求。

由此可见,在外交强调民族性与独特性的新背景下,波兰总体上希望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大力提升中波关系。

第二,波兰对中、美、俄大国关系存在矛盾心理。中俄之间的伙伴关系已到成熟阶段,如今已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美关系既有合作也有博弈,老的矛盾依然存在,新的摩擦也会不时发生。相比之下,波兰在对美、俄态度上与中国存在较大差异,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该如何自处,也使波兰心存忧虑。虽然波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波兰外长瓦什奇科夫斯基在2016年4月于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谈时,也表示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但波兰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声音,既有人担心上述举措会损害波美关系,也有人担心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损害波兰利益,这些都为中波关系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第三,中国在波兰的国家形象有待进一步提高。多年来,中国在波兰媒体上的国家形象负面多于正面,这与中国与波兰两国在社会制度、价值体系、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有关。波兰对中国的快速发展心存羡慕,但也不无警惕。对此,中国应该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增加友好往来、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平台,不断加强中国软实力和国家形象建设,增加两国间的了解与互信。○

(责任编辑:王文峰)

* 本文受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项目资助,项目编号为GWTP-FT-2014-07。

猜你喜欢
新政府波兰
进军波兰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精细化管理分析
波兰睡眠研究会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
在波兰,遇见地下仙境
网络时代
基于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高校会计核算研究
顾此失彼
波兰疑案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