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016-03-09 15:27杨倩瑶
人间 2016年2期
关键词:赏析

杨倩瑶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杨倩瑶

(湖南师范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短短 10行,语言浅显易懂,明白如话,其中蕴含的哲理也不难理解。这首诗的学习目标大致包括了解诗人的背景、揣摩诗中的语言、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感受诗人真诚博大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心态、背诵诗歌。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在教学设计上有细节之美,教学过程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意识。余老师用三首诗、三个乐章,串起整堂课。整个过程就是步步递进、衔接自如。本文主要是来赏析余老师的这堂课。

关键词:赏析;余映潮;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余映潮老师是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他所创建的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精彩的课堂教学受到各地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欢迎。他的很多精彩的课例都给语文教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了大家学习的范例。他所执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罗斯诗人普希金的一首小诗,全诗只有10行。余映潮老师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运用情境式手法,把整堂课分为三个乐章进行教学。他巧妙地设计课堂结构,有机地补充教学内容,加上他本人自然的诵读指导、简洁的问题统领、使整堂课如诗如歌、异彩纷呈,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运用联读式手法,先给学生带来两首诗,一首是本堂课要学习的目标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首是宫玺的《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正好跟普希金的相反。第三乐章又给学生出了一道题,让学生以“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第一句,写上几句说理诗。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看余映潮老师对这堂课的一个教学安排。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的魅力在于它的得体的手法和丰富的细节。由《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联读到《假如你欺骗了生活》,接着又联写了《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这一过程的设计,非常有创意,且精彩、巧妙,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学生通过有感情地吟诵来感悟诗歌,联读其他诗歌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创作诗歌,活学活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下面,我们由课堂实录来看看执教者的教学艺术和独到之处所在。

学习新课之前,余老师要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出示的字幕齐声朗读,屏幕上给出了几句介绍普希金的文字,一连用了七个“他”来介绍诗歌的作者。通过反复出现的“他”来加深学生对本诗作者的印象,让他们在学习诗歌之前就对作者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再则,余老师给出作者的正面的、积极的介绍,把诗人的光辉形象均展示出来了。这种新课的导入方式,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效果,让学生对诗人产生敬仰之情。

导入结束后,就要进行新课的教授环节。余老师先给学生们念了几个成年人回忆自己当年初读《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感受,然后让学生自由吟诵,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在这里,由他人读这首诗的感受,进而引发到自己读过之后的感受。整个诵读过程,可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读而感,由读后的感性思维上升到感后的理性思维。余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变着花样读的方法让学生们体味诗歌的情感,抓住诗歌的“灵魂”,通过读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经过前面的反复诵读、把握诗歌感情基调的基础上,余老师又引导学生紧扣诗歌本身,多角度、全方位地谈谈自己读过之后的感受。这个时候,学生们都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畅谈自己的读后感。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学习的潜能彻底释放,学习的热情也尽情地释放出来。余老师给每个学生的感受都做出了简短精要的评价。他的评语,都是积极的、肯定的、激励的,流露着对学生的褒扬、欣赏之情,字里行间渗透着生活的真谛、人生的哲理。课堂上,教师的评语很重要,作为语文老师,评语更应该富有艺术和文学上的色彩,不应落于浅薄和大俗之中。从余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高超的赞美艺术和语言才能。

接下来的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开篇又是要学生读。课上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余老师特别注重读的艺术,特别强调读文,把读文与析文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读过之后就让学生来抒发自己的感想,这里跟第一乐章的教学程序是一样的。在这里,余老师别有用意地选了一篇与课文内容正好相反的说理诗,学生在朗读多遍的情况下能很快明白诗歌的主旨。课外诗歌的扩展阅读,既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也丰富了现代诗歌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

最后,进入第三乐章,让学生用“假如生活重新开头”为首句,自己动手来创作诗歌。在接触了名家的两首诗歌后,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创作诗歌,活学活用。学生创作完成后,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朗读自己创作的诗。余老师给每个展示了自己作品的学生都给予中肯、积极的评价,他那对学生欣赏、肯定、亲切的态度,以及作为听众在听过学生诗作后的感慨,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鼓励,给了学生继续创作的信心和勇气。这种当堂即兴的创作是学生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自然抒发,是学生心灵受到触动后的一种及时的反馈。在欣赏完学生们诗作后,余老师又给同学们带来大诗人邵燕祥的诗作《假如生活重新开头》,进入美诗欣赏,让大家一起朗读这首诗。有一种抛砖引玉的感觉,先让学生自己创作,然后再给出大诗人的作品。少年或许不识愁滋味,他们的人生阅历较少,但经过前面两个诗人的铺垫,感情基调定下来,创作诗歌自然也别有一番滋味。这个教学环节,触动了中学生心灵深处最美妙之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巧妙得融合起来,必然会使教学活动中的所有参与者如沐春风、收获颇丰。

余老师在本堂课的结尾处,对整个教学作了总结,把本堂课的教学主旨、所要教给大家的人生哲理都进行了总结,同时又对学生们在本堂课中的表现再次予以褒奖,给了学生充分的肯定。余老师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本课堂中余老师既教授课文中的诗,又拓展课外的两首诗,阅读、朗读的指导新颖、细致,评价的语言充满诗意,创作诗歌的环节把整个这堂课的教学推向高潮。

作者简介:杨倩瑶(1992.9-),汉族,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学历:硕士。

中图分类号:G4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1-0008-01

猜你喜欢
赏析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汉字赏析(广、上)
书画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
画作赏析
寻找自由——《囚鸟》赏析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