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和:我感兴趣的就是每天的生活

2016-03-09 12:35
缤纷家居 2015年11期
关键词:感兴趣餐具家具

“我盖房子、做家具、做餐具、做衣服……说白了,我真正感兴趣的就是每天的生活内容,是生活本身。这很实在,非常物质化,一点都不抽象。”——张永和。

2010年国内设计圈里一大话题莫过于“张永和开始做衣服了!”

2010年的初冬,我们来到张永和的工作室,他为我们展示的却是刚刚制作完成的2010年夏季款的女装。他自嘲这“太不靠谱”,但正是这无压力、不严肃、无约束、不较劲的状态,反而让“做衣服”成了最能体现张永和设计想法的载体之一。

是怎样的契机开始做产品设计?

我是一个没太有规划的人,但机会来了就会扑上去不撒手。做产品的这个契机便是从2008年一个陌生的电话开始的。当时只知道对方是个台湾人,想要和我谈谈做产品设计的事,我一听觉得很感兴趣,便答应了下来。这个人就是蒋友常。

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从来没设计过产品。但由于这家台湾公司之前很多年都是为欧洲产品品牌做生产,所以积累了丰富的材料和工艺的经验。这恰巧给了我很多的技术支持。我的设计源自他们的命题——设计一套中国北方的餐具。于是便有了葫芦系列。

那么和时装的结缘呢?

首先,一直以来我个人就喜欢穿衣服,喜欢看男装杂志,对当下那些服装设计师在做的事情也很了解,这远远大于我对产品设计师的了解。而真正开始自己做,大概是几年前,我当时还是相当胖的,所以买来的衣服经常会拿到裁缝朋友古一波那里按自己的想法修改,也有时自己设计衣服玩。结果有一天我的老朋友洪晃发现,我的衣服她也能穿。而且,她一看就觉得很有意思。后来我在为她设计薄荷糯米葱(BNC)店面的时候,她建议我把我做的衣服凑成个系列放店里去卖。没想到还真有人喜欢。

后来洪晃介绍给我一位很优秀的上海设计师,翘翘。我的设计都是通过他们来实现的。所以说我的服装设计既有翘翘的技术支持,又有洪晃的精神鼓励。就像现在我的微博一样,也是朋友帮着注册的。

重要的问题是,所有这些新鲜的东西,开始不难,难的是你要养着它,不断去做。

相对于建筑、产品、家具等设计,时装设计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其实只要是与美术和设计相关的事都能吸引我。相对于我目前做的其他的设计,由于涉及的因素和问题非常多,服装反倒成了更能充分体现我设计观点的东西了。但同时我感兴趣的材料和空间,在服装上又所及甚少,所以这也让我感到很矛盾。

贯穿在您诸多设计领域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最核心的设计观点就是“反设计”。反设计不是“不设计”。之所以“反”,是想要减少不必要的设计。我觉得设计理想的状态是“点到为止”。当然,我自己也不能够完全做到这一点。所以刚开始做服装设计,由于是我自己穿的,所以一点压力都没有,设计想法很好达到。建筑最难,现在建筑形象常常被作为一种宣传品来消费,所以它和“反设计”、和“点到为止”的设计之间有很大的矛盾。

同时,把设计做成艺术的态度也是我反对的。而对材料的关注、对工艺的关注、对使用的关注我是赞同的。因为我认为,设计的最终目的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改善生活,要好用:二是要增加生活的愉悦。

接下来有什么新的造物计划?

产品设计是我打算要真正好好做下去的。所以,接下来我会为无印良品设计家具。无印良品很多设计背后的态度和我的“反设计”的思路很接近,所以我们很谈得来。

有没有什么情感因素在推动您一直在做设计这件事?

我其实是和很多学建筑的人一样,从小喜欢画画,学了建筑是因为画的太差了。我发现自己对物质的东西、视觉的东西特别有兴趣:我对抽象的东西就比较难体会。如果读小说我能很快有所领悟,但读理论书就很费劲。我这里说的“物质”其实就是日常的东西。我感兴趣的是当下每天的生活,生活中包容的所有的东西我都有兴趣去做:所以我盖房子、做家具、做餐具、做衣服……

猜你喜欢
感兴趣餐具家具
对自己感兴趣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餐具叮咚
家具设计·互动
有趣的西式餐具
家具
编读往来
现在是几点
不用自带餐具
老人脑力与餐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