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VEN HOLL:在中国流淌的建筑精神

2016-03-09 12:37
缤纷家居 2015年11期
关键词:霍尔建筑师建筑

霍尔是少有的建筑师中的艺术家。在美国,他对建筑形式的探索,鲜有人出其右。曾有人对霍尔的作品做出这样的评价:霍尔追求感性,同时又很理性地考虑当今建筑在社会上的责任和各种问题,而正是这种矛盾使得霍尔的作品既具有大家风范,同时也变得非常有趣。

最近,斯蒂文·霍尔(STEVEN HOLL)击败了赫尔佐格&德姆隆的方案和大卫·齐普菲尔德的方案,赢得了“杭州国际旅游综合设施”项目,同时,他还在美国衣阿华州一幢学院大楼的设计竞标中获胜,收获颇丰。虽然没有如许多喜欢他的人预期的那样,获得今年的普利兹克奖,但是霍尔的创造力以及人们对他的推崇却在逐渐上升。尤其在中国,伴随着他多个作品的相继面世,这位低调的,甚至有些不善言辞的建筑大师终于凭借对建筑形式执着的探索,深入人心。正如建筑评论家方振宁所说:“毫无疑问,霍尔将成为继库哈斯之后,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建筑家”。

霍尔于1947年出生在美国,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盛顿州立大学,之后前往罗马深造,1976年,霍尔加入伦敦的ArchitecturalAssociation,同时于纽约开设个人事务所。如同很多优秀的建筑师一样,成名之前的霍尔经历一段非常艰苦时期:靠着在大学教书的微薄工资糊口,在一间很小的没有热水的屋子里住了长达11年之久,睡的是胶合板临时搭成的床,得不到甲方的尊重和信任,设计图纸被任意更改。在如此举步维艰的境况下,霍尔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商业事务所工作,—直坚持着自己的追求。然而在回忆那段艰苦岁月时,霍尔却表示,正是那段日子让他更有时间梳理思考自己的建筑观。或许,那些有追求的建筑师就像布道者,最优秀的往往都是最艰苦的,比如巴拉干、路易斯·康、高迪……他们都愿意或是需要生活在边缘的状态上。

2004年,霍尔到北大讲演,张永和在向学生们介绍时说,“当我们遇到困难,对建筑事业产生怀疑时,就去看看霍尔的作品和他的工作,他会让你恢复自信,重新投入建筑事业中去。”

坐落在东直门的当代MoMA万国城项目,是霍尔继南京当代建筑博物馆后在中国的第二件作品,也是第一件显示他功力的作品。其建筑设计灵感来源于珍藏在美国纽约现代艺术馆内的镇馆之宝——著名画家马蒂斯的《舞者》,9栋单体建筑由空中连廊衔接,犹如漂浮于空中的9个手拉手翩翩起舞的舞者,轻盈飘逸。其实,在霍尔事务所,这件作品的另一个名字——“BEIJING LINKED HYRID”更能体现霍尔的设计初衷:一个开放性的,多功能的微型城市。作品中表现出的建筑与环境的连接,通过连廊这一载体,将不同层次的事物,包括地面、中间建筑以及天空,还有人们发生在城市生活中的行为,实现有机的关联,让城市空间从平面、竖向的单一界面的联系进一步发展为立体的体验。连廊内专设的艺术画廊、健身房、阅览室、餐厅和私人俱乐部等,为居住者提供了更多交往联系的机会。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有助于促进和谐邻里关系发展。

这件作品的实现是霍尔花费十年时间潜心研究的成果。早在70年代,霍尔在《PamphletArchitecture》期刊中(霍尔和几个有志青年共同编辑的期刊),发表的“Bridge of house”理论的研究,就表示出了对这种带功能作用的桥的原型的向往,并多次在设计中进行了实践和尝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宿舍既是这种连结精神的最早体现。

如今,这一设计语言已经发展为霍尔的符号和象征,不断地被运用到了更多的作品中。去年年底刚竣工的深圳万科大厦特征鲜明地显现了霍尔“连接精神”的设计精髓。这座包含了办公、酒店、公寓等混合功能的巨大建筑体量,由8个支撑腿承载,犹如高架桥般漂浮在据地面35米的半空中,底部的浮动结构覆盖整个公共道路,在不同的功能空间形成有效连接。为什么把一个大型的建筑架于空中,并限高35米,而不是分散为几个容纳不同功能的小建筑?这正是霍尔击败对手的关键。让建筑高于周围其他小建筑的设计,不仅可以从视线上看到不远处的南海,并产生最大的公共绿地,而且漂浮的建筑体量能让海洋和陆地的风穿园而过,有利于改善局域气候。同时,建筑形成的大片阴影给人们带来了更多舒适的荫凉地带,在烈日如火的深圳,这样的设计让人感到贴心。

除此之外,霍尔视光线为空间气氛的创造者,光线在他的手中有着晨光般的喜悦与顽皮。他偏爱直接用阳光在空间造成直射、反射和折射的效果,并用磨砂、色彩和透明玻璃陈述他对空间的捕捉。深圳万科大厦中,建筑底部的支撑体正是一个个玻璃盒子,它被称为“深圳之窗”,在其中能360度欣赏郁郁葱葱的热带景观。夜色中,在不同色光的作用下,这些隐隐透光的玻璃盒子使建筑增加了几份暧昧的色彩。

提起霍尔,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故事。霍尔非常迷恋水彩画。从1977年开始,每天早餐后的一幅水彩设计草图是霍尔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每天必做的“功课”,直到现在也不例外。2002年,他还因此出版了自己的个人水彩画集——“写在水中”(write in water)。那些用水彩绘制的建筑草图,正如绘画一样,承载了霍尔许多想象和感情。这样的勤勉与坚持在普通建筑师中已不多见,更不要说是他这样大师级的。希冀霍尔执着于建筑艺术的精神携同他那些优秀的作品,正在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建筑师们。

猜你喜欢
霍尔建筑师建筑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双重性格的分析
《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介
小小建筑师
猴子建筑师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美士兵写反战歌曲入狱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