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道教传奇之差异及原因

2016-03-09 04:05刘明哥路燕霞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道士道教传奇

刘明哥,路燕霞

(云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唐宋道教传奇之差异及原因

刘明哥,路燕霞

(云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650500)

唐代和宋代是道教比较盛行的时代,其文学作品受道教影响很大。在唐宋时期涌现出了许多道教类传奇小说,因唐代与宋代的社会背景、政治影响和道教发展都有差异,所以唐代与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也有不同。唐代与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在主题类型、主要人物形象等方面均有差异,而造成差异的原因也与道教和社会的发展密不可分。

唐宋;道教传奇;主题类型;人物形象;差异

一、 唐宋道教与道教传奇小说

道教在唐代几乎成为国教,对道教的尊崇使道教在唐代的地位达到鼎盛。朝廷一再下达尊祖的诏令,如在贞观十一年朝命:“斋供行立至于称谓,道士、女冠可在僧尼之前。”[1]道教在玄宗朝发展到极致,这与玄宗皇帝一系列宣扬道教的政策有关,武宗更是沉溺于神仙方术。安史之乱后,唐代的国运由盛转衰,人们把道教的羽化登仙、白日飞升作为目标与理想,以使自己空虚的生活与心灵得以慰藉,相信虚幻的世界,“从宫廷到民间的道教崇拜使道教中本来就存在的粗鄙、庸俗的迷信成分天然地迅速膨胀”[2]202。

“在封建专制制度下,朝廷对具体宗教的态度和措施,必然会影响到全社会,影响到当代意识形态创造者的士大夫阶层。这也正是道教得以在唐代思想文化领域包括在文学艺术方面造成重大影响的条件。”[3]27道教对唐代社会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唐代文人和道教的关系也非常紧密,所以唐代的文学作品涉及道教非常广泛,特别是唐传奇小说,程毅中在《唐代小说史》中指出:“尽管在社会生活中佛教战胜了道教,而在小说领域,道教的影响却比佛教更大。”[4]因此在唐代涌现出大量的道教传奇。首先,道教的神仙信仰、炼丹术以及五花八门的法术为这类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李剑国在《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中指出:“古来谈论鬼神一直是人们的爱好,唐人不能改变这个习惯。因此可以说,在大部分情况下传奇是志怪的高层转化。”[5]大部分的唐传奇小说都在说鬼神,而谈论鬼神正是道教所擅长的,所以唐代谈论鬼神的道教传奇小说非常流行。

而宋代社会似乎有些特殊,葛兆光先生称之为“一个有些畸形的时代”。宋代的社会比较安定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宋代的城市发展比较迅速,市民阶层的兴起带来了经济的繁荣,有记载宋朝的夜生活是:“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处去,通晓不绝。”[6]但是,这种繁华的背后却一直隐藏着一种压抑和忧郁的氛围,内忧外患的沉重负担,使得宋代社会畸形发展,“北宋人不像唐人那样敢于开怀朗笑,那样肆无忌惮的游冶,也不像盛唐人那样拥有豪爽的自信乃至天真狂妄的理想和追求理想的强烈意欲”[2]207。所以在这样的氛围当中,道教得以继续发展,以满足情欲,满足人们长生以及继续沉溺于贪欢的愿望。

在宋代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道教传奇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首先,宋代社会是一个雅俗共赏的时代,雅俗文化得到了交融式的发展,这样的文化成长使得宋代道教传奇小说表现出不同于唐代的特点,反映下层市民文化生活的作品增多。其次,宋代道教新的教派的产生以及内丹思想的兴起,为宋代道教传奇提供了新的题材范围。宋代道教传奇受宋代文化影响十分深远,逐渐向俗文学的方向靠近,其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对后世的道教小说也有很大影响。

二、唐宋道教小说主题类型

(一)唐代道教传奇的主题类型

第一类是描写人神遇合,所谓人神遇合就是仙女下凡到人间,与民间的男子成婚。比如《灵怪集》中的《郭翰》篇,织女难耐天宫的寂寞,下凡人间与郭翰寻欢,诸如《游仙窟》《秦梦记》《汝阴人》《后土夫人传》《华岳女神》《任氏传》《崔书生》《感异记》等都是这样的模式。第二类是书写误入仙境,误入仙境是指在没有事先修炼的情况下偶入仙境,有可能是梦入仙境,也可能是被神仙带入仙境。如《枕中记》《南柯太守传》《游仙窟》《徐玄之》《古元之》《梦秦记》《嵩岳嫁女》等都是误入仙境的作品。第三类是介绍炼丹守灶,这类作品主要是描写道士们炼丹以求长生不死或是通过炼丹修仙的故事。如《传奇》中的《韦自东》《杜子春》等篇目。第四类是展现道士法术,例如《古镜记》是由12个叙述镜子的神异故事而串联成的。

(二)宋代道教传奇的主题类型

第一类是宣讲道教教义和思想,这类作品主要通过文学作品传播道教思想,既能达到宣传的目的又容易被接受。例如《越娘记》《茅亭客话》中的《黎海阳》等篇目。第二类是道士捉拿妖怪、占卜凶吉、治疗疾病,这类作品重在介绍道士具有某些仙人的功能,展现道士的神奇。例如《飞猴传》《五明道士》。第三类是展示道法的奇异功能,这类作品着重描绘市井道人表现奇艺幻术。如《猪嘴道人》中展现的非常奇妙的功能,《潘俋》宣扬道家法术等等。第四类是劝诫类作品,这类作品意在告诉人们,做好事会得到好报,而作恶最终会得到报应。如《施先生》主要宣扬了人不可以贪财的道理,《魏大谏异录》主要是说做好人好官会有神仙相助的道理等。第五类是修炼成仙,这类作品主要讲得道成仙的方法与途径,如《白龟年》《潘扆》《五华侍郎》《淘沙子》等作品。

三、唐宋道教传奇小说人物形象

(一)唐代道教传奇小说的人物形象

唐代是道教的兴盛期,道教在社会上有比较高的地位,道士的人数变得越来越多,道教的世俗化脚步也逐渐加快。唐代道教传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行起来的。唐人在继承六朝志怪的前提下“始有意为小说”,更加注重创新。他们保留神仙系统中的虚幻和神秘,增加了世俗人情和真实故事,使仙人俗化,同时又使凡人仙化。唐代道教传奇小说中的仙人形象被赋予普通人的情感、愿望,使仙人与凡人更加相似,而小说中的凡人也经常被赋予超越普通人的能力,有进入仙界的机会或是具有仙人的法术。

唐代道教传奇小说的形象众多,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奴仆,其中仙女的形象最为突出。唐代道教传奇中的仙女有以下几类:第一类是法术高强,首先能在天上飞是最基本的法术,例如《感异记》《通幽记》中的《赵旭》《三女星精》都展现了高强的法术。第二类是容貌美丽,例如《郭翰》中的织女,《裴航》中的仙女亦是美貌动人。第三类是懂得世人之情,道教在唐代的世俗化以及狎妓之风的盛行,使仙女发生新的变化。如《郭翰》篇中的织女,没有了一点神性。而《封陟》中封陟不答应上元夫人,上元夫人就一直请求,犹如凡间女子。《湘中怨解》中汜人的含颦怨慕,《感异记》中“相对流涕,不能自胜”等等。第四类是才华横溢,如《游仙窟》中的崔十娘与五嫂,能歌善舞、吟诗作对,《感异记》中张女郎姊妹作诗,《郭翰》中织女作诗,《封陟》中上元夫人作诗等等。

(二)宋代道教传奇小说的人物形象

宋代的传奇小说没有唐传奇那样有富有变化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和高雅的格调,宋代传奇展现出来的是平民化的质朴风格,文辞清新自然。宋代传奇中的人物形象也没有唐代那样丰富,但是其内容更加全面,题材也更加广泛,并且其崇实尚真也是唐代传奇所不具备的特点。道教的养生之术对于士大夫有很大吸引力,比如曾敏行在《独醒杂志》中说:“伊川尝谓道家‘白日飞升’之类则无,若山林保形练气,以延年益寿则有之。”[7]还有些士大夫则是更重视道家思想中那种清高纯净的内涵与品格。士大夫文人对于道教的信奉以及与道人的频繁交往使得他们笔下的道教传奇小说更加接近世俗生活,其人物形象更接近平民百姓。

在宋代道教小说中,道士的形象非常突出,这类形象又分为如下几类:第一类是体察百姓疾苦,兼济天下兴亡,“作为一种慈心为怀的宗教,道教对此岸的现实世界投注了深切的关怀,慈心求物,济世救人,普渡万民的崇高理想才是道教的根本旨归”[8],因此这一类形象在宋代道教传奇小说中占有很大比重。第二类是有超凡能力和奇幻异术,得道的道士上通天界,能够通过法术将人间的愿望转达上天,从而能够祈福消灾,满足平民百姓生存之关切。如《猪嘴道人》《淘沙子》《潘扆》都展现了道士的奇异法术。第三类是降妖除魔,治疗疾病,如《剑仙》《花月新闻》等作品。第四类是预知未来,在《袁元》《回仙录》等作品中,道士能够预测世事,从而使平民百姓躲避灾祸或是以报应的形式给人以警示。

四、唐宋道教传奇的差异及原因

对比唐代和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可以看到这些作品都附着着各自时代的风貌,都有各自的特点。

从主题类型来说:唐代和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的主题类型有相近的地方,也有很大差异。在讲述道士具有神奇的法术和炼丹守灶类的作品中,两个时代的作品有相似之处。但是唐代道教传奇小说突出了神仙世界的主要地位,而宋代道教传奇小说则是把人间世界的故事放在主体地位。唐代较为开放的社会氛围使得唐代对于仙界的追求以及成仙的愿望更加直接地表达出来,类似仙人遇合和误入仙境的主题都是在展现唐人心中神仙体系和神仙世界,唐人性格中的热烈与奔放也体现在作品中。而到了宋代,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人之一心,天理存亡;人欲胜则天理灭”的思想。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统治阶级极力宣传和倡导程朱理学,对道德规范进行严格的规定,以使百姓更容易接受统治者的支配和管理。在严格的理学道统的指导下,封建等级制度以及对这一制度的遵循达到了高峰,人们遵循理学规范,坚决维护道德的自律,唐代那种热烈而唯美的豪放情感再也没有出现,这种自我节制的心态使文学作品的创作更加谨慎。所以在宋代道教传奇小说中,宣传道教教义和劝人向善、惩戒邪恶的作品涌现出来。作者利用道教传奇小说的“虚”和“有意”的特质来进行宣教,使小说的功能更加倾向于教育作用而非唐代的娱乐作用。因此,从唐代到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的主题类型是从“娱乐性”到“宣教性”的转变。

从主要人物的形象上来说:孙昌武先生在《道教与唐代文学》中说:“唐代道教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女仙崇拜的兴盛……结果出现了大批女道士,并建立起一批专门的女冠观。女冠的活跃从而成为唐代道教的一大特征。”[3]45所以在唐代,一大批女仙的形象出现在道教传奇小说当中。众所周知,唐代社会的开放度和包容度都比较高,唐代道教传奇小说中的女仙形象也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所谓“仙妓合流”是对这一类形象的概括,这些女仙具有凡人女性的情感寄托和欲望。她们由生活在天宫的神秘而又高洁的仙女,变成活灵活现并且富有世俗人情的可爱女子,她们在与凡间的男子相爱的时候更加主动,她们敢于追求真正的爱情,对于爱情的渴望超越了做神仙的愿望。

与唐代相比,宋代道教传奇小说中,那些女仙的形象与唐代有了很大不同,她们在作者的笔下不但在形象上有了差异,而且对于情感的追求也不如唐人那样热烈奔放,她们大多都是委婉娇柔地表达情感,唐代那种开放热烈的男女关系到了宋代变得缺少了浪漫情怀,理性的婚恋观带有十足的道学气,似乎忽略了最感人至深的凡间真情,而且对于情感的表达也采取更含蓄谨慎的方式。

到了宋代,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使士庶的界限被打破,市民阶层兴起,独立商户的地位越来越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市民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文学艺术领域中反映城市工商业者情感的市民文学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遇仙类作品明显减少,道士的形象较多地出现在作品中,而且其神圣性更是有所减弱,他们行走于市井当中,具有普通人的性格,有时甚至人品也并不好,极具世俗化的特点。因此在人物形象上,从唐代到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是从“神仙化”到“世俗化”的转变。

唐宋道教传奇小说的变化,最根本的是人的思想上的变化。宗教并不直接影响文学,而是影响人,人直接创造文学,所以人的思想变化会引起文学作品的改变。唐代人的精神自由度非常高,他们能将最朴素的人的欲望留诸笔端。到了宋代,人们的想象力已经严重下降,在写作时首先想到的是是否符合道学。人们对于长生不死的愿望没有改变,因此道教传奇小说在唐宋都很流行,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使人物形象和故事主题发生了转变。在宋代的道教传奇小说中,能感受到不论是人物还是情节的一种压抑性,一切行为都为着符合理的秩序,这是宋代理学桎梏性的表现。

为何宋代的文学作品充斥着这种道学气呢?首先,是因为科举制的完善。科举取士变得更加公平,那些没有“门荫”庇护的真正的平民子弟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参与国家管理。他们的经历与生活更多与市井百姓相关,因此,宋代道教传奇小说的人物形象从唐代的神仙系统下移到普通的民间百姓也是必然趋势。宋代统治者以文治天下,这些受优待而考取功名的士大夫小心翼翼地维护着使他们得以进步的理学秩序,所以宋代道教传奇较唐代道教传奇缺乏浪漫唯美的意味。其次,到了宋代以后,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相互融合、渗透。宋代的程颢、程颐兄弟号称“二程”,他们受业于理学始祖周敦颐,二人受理学的影响也非常深,“慨然有求道之志”。理学是对儒学的复兴,是对儒学的“佛老化”改造。理学包含道家思想,至宋代,儒家、道教的相互融合渗透愈加明显。卿希泰先生说:“宋代产生的理学,使封建伦常本体化,仁义礼智等道德范畴被宣布为万物始源和宇宙本身,推行到自然、社会和人生封建伦常普遍化了,神圣化了,名教纲常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南宋初,道教产生新教派,也吸收儒家伦理观,在道教诸神名义下,强调日常伦理道德。”[9]因此道教也在吸收儒家思想的养分。这种思想上的变化当然也会影响到文学的发展,唐宋道教传奇小说都对修道成仙十分关注,这是唐宋道教徒的共同愿望,但是成仙的路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宋代,修炼成仙的标准是符合儒家的仁义礼智等道德标准,此即在儒道融合的影响下产生的结果。

五、结语

从唐代道教传奇小说和宋代道教传奇小说的差异当中,能够看到唐宋道教发展的变化,也能看到唐宋两朝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探究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对了解唐宋思想史及其变化,了解唐宋文学创作的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1]宋敏求.唐太宗诏令·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578.

[2]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3]孙昌武.道教与唐代文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程毅中.唐代小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351.

[5]李剑国.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3:17.

[6]孟元老.东京梦华录[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15.

[7]宋元笔记小说大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260.

[8]黄勇.道教笔记小说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35.

[9]卿希泰.道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413.

[责任编辑张亚君]

2016-04-06

刘明哥(1991- ),男,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学。

I206.4

A

1008-4630(2016)04-0031-04

猜你喜欢
道士道教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A New Way of Dao
王婆酿酒
《道士下山》
坚持,造就传奇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逍遥传奇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