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

2016-03-09 13:27于丙涛
电脑与电信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实践性实训体系

于丙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系统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

于丙涛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300)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务之急,应该建立和完善实践性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及监督管理体系,以质量考核评价体系为突破口,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科学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体系,避免“碎片化”、“乱发力”。

实践性教学体系;系统设计;整体推进;科学构建

1 引言

实践性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优势,也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亟待加强的环节。为强化实践性教学,近年来广大高职院校都在积极努力并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投入了大量的经费,但结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在调查中发现,各院校实践性教学“碎片化”现象突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偏概全的情况时有发生,全局性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力度不够,导致大量重复性建设和滞后性设计,另外教学实施和管理、监督等环节上也存在一系列问题,致使改革成效不彰。笔者以为,高职院校应以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目标体系为突破口,带动实践教学保障、监督管理和质量评价考核等各环节整体推进,最终构建科学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

2 统摄全局,整体规划,建立健全实践性教学目标体系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体现区域经济特点并契合行业发展需求。这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也是实践性教学必须首先体现的目标定位。目前,由于“重理论、轻实训”的传统精英教育模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导致大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不能从“第一资源”的战略高度认识并凸显“区位优势”和自身特色。体现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就是实践性教学设计未能瞄准行业发展前沿,教学开展与区域龙头企业需求脱节,实践性教学设备陈旧和教学保障能力不足等。实践性教学必须瞄准岗位和工作过程进行技能实训,避免以相关章节知识的专项技能实训为主,且时间短而分散,导致学生岗位实践技能前期性储备欠缺,专业拓展力弱,影响其就业和长期职业发展前景。

当前高职院校瞄准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就业状况分析,对接“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珠三角经济圈等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区域经济带、产业带转型升级要求,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效益显著的专业群是大势所趋。为此,要让人才需求成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等各项改革的指南针,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尝试以优化实践教学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学生岗位就业能力;要把优化实践教学作为校企合作往产教深度融合转变的主要抓手,借力“区位优势”,充分发掘区域经济发展中更多更优质的实践性教学资源[1],提升实践性教学基地数量和质量;借助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强化教学、学习、实训有机融合,把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3 科学规划、整体构建,不断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2014年6月25日,湖北省就业促进会所做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超过一半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仍需“回炉”。以前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几乎全部需进行岗前培训[2]。究其原因,我们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设计和实验实训与实际岗位情境脱节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即使是专业核心课程,其实验实训也多集中在学期末结课之际,基本上实训的内容一成不变,不会根据行业发展实际而作相应调整;大多院校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组织不够规范,学校联系好的实习单位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愿意去,学生自行联系的一些单位又大多与专业无关,导致顶岗实习与专业脱节。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作为实践教学任务的具体化和关键环节,必须进行科学规划、整体构建,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开展专业认知实验。通过组织有关企业高管亲临授课、行业专家讲座、组织学生参观校内外实习基地等形式,使学生入学后即对行业发展和专业需求有初步的了解,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开展奠定基础。

(2)着力抓好专业基础实训。以通信技术专业为例,要着力抓好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原理等的实验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电子元器件焊接和光缆敷设等专业基本技能,为专业核心技能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

(3)优化专业核心能力实训。专业核心能力实训包括专业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一些高职院校通过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等形式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实训,推动教学与企业、社会接轨,实现校企合作“双赢”。

(4)强化综合能力训练。该层次实验主要包括情景模拟、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校内外实验实训环节。教育部明文规定要切实规范并加强实习教学、管理和服务,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3]。下一步,高职院校要探索建立顶岗实习和促进就业动态协调机制,保证顶岗实习的专业性与保证学生的就业率相一致并处于良性循环状态,以扭转学生自谋实习单位与专业不对口的偏差。

(5)强化创新能力训练。通过开设创新知识讲座或者选修课程对学生创新知识、创新观念进行启蒙教育,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等进行创业、创新技能训练。比如,开放创新实验室给无线电协会及电子协会使用,并安排有丰富实操经验的教师指导及答疑,鼓励有兴趣的同学研究制作电子产品、作品,受到学生的追捧;尝试将某些行业性的常规赛事以及项目设计大赛等纳入教学进程,鼓励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实践探索热情及创意培养。

4 多策并举、勇于创新,不断强化实践性教学保障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要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双师”资格大多停留在具有各类资格证书方面,真正来自企业或有企业任职经历的教师占极少数。加上各单位落实“双师”资格和到企业“代职”、“挂职”锻炼等规定不力,导致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整体能力不足。因此,我们认为广大高职院校要加强顶层设计,一是不断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依托先进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加大对现有专职教师和实验员的培训力度,规定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包括企业兼职、挂职或脱产训练)的时间累计不少于两个月。把落实“双师”与到企业代职锻炼作为晋级晋职和职称评审的硬指标直接挂钩,不达标不予晋升,防止钻空子,走过场;二是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聘请一批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专家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参与实践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指导示范作用;三是新增教师编制主要用于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特别强调有企业任职经历和岗位实践背景。

其次,要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性教学保障能力。校内实训包括基本技能训练的一般实训室,单项技术训练的实训室,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工厂等[4],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企业建立,要深度合作,不能停留在一纸协议层面。教育部规定,职业院校实训基地骨干专业覆盖率应该在2012年35%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到2015年达到50%[5]。但从目前高职院校整体情况来看,实验实训设备的保障能力与实践性教学需要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认为,应该在优化和完善现有实验室、实训室的基础上,合理规划,适度超前,建成对接课程、对接职业资格认证的校内实训基地。各院校要有一个统筹规划并制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校内外实训基地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既适应教学、考工,又适用于产教加工、社会培训,还可承担省市技能大赛等任务。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引企入校”、共建产学合一的“校中厂”等新式实训基地。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借助“校企一体化”育人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创新联盟等,尝试迈得步子更大一些。

5 坚持切实可行,监管到位,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监督和管理体系

首先,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学校层面,要充分深入了解国家相关政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制定一系列符合实践性教学发展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各系部结合各自专业特点详细制定本单位本专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执行细则;其次,进一步规范实践性教学环节管理和过程管理。实施“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的互动管理模式,全面调动每一名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定人定岗,确保各环节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监管到位;再次,要严格管理,狠抓末端落实。

6 坚持考核见效、评价客观,构建科学合理的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与考核是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一些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质量评价、考核环节流于形式,缺乏科学有效的制度机制。因此,各院校要组织专门人员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将实践计划评估、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学生接受情况及实践基地管理工作评价等全部纳入到评价考核体系,以便对实践教学运行进行全面评价。同时要积极吸纳行业人士共同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或关键能力要求,制订各项技能的考核标准,以确保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为确保监督到位、考核见效、评价客观,一方面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按照既定标准对实践性教学全过程给予全面评价,既要避免“一考定乾坤”,又要防止流于形式,走过场;另一方面要贯彻“生本”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情况,按照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重点强调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以满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和就业、创业的需要。

[1]徐盈群,林明.浙江块状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中的产学结合研究[J].职教论坛,200 9(0 4):42-45.

[2]职业教育能否助中国破解三大困局?[N].新华网,2014-6-2 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Z].2015.

[4]耿淬.机电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开发与实施:以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4(11):52-54.

[5]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 0年)[N].教育部网站, 2014-0 6-16.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Yu Bingtao
(Guangdong Industry Polytechnic,Guangzhou 510300,Guangdong)

Aiming at the problems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e should set up and improve the practical teaching goal system,content system,security system,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system.Taking the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as a breakthrough,we should design systematically,and 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cientifically,avoiding"fragmentation"and"indiscriminate forc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system design;integrated propulsion;scientific construction

G712.4

A

1008-6609(2016)10-0004-03

于丙涛(19 77—),男,山东潍坊人,硕士,讲师、教学副主任,研究方向为通信技术专业教学。

广东省教育厅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项目——通信技术省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编号:粤财教2015[115号]。

猜你喜欢
实践性实训体系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论芬兰高等音乐教育的实践性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