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夏墨迹测验发展历史与理论支撑

2016-03-09 01:12李泽鹏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测验精神分裂症理论

李泽鹏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 200433

浅析罗夏墨迹测验发展历史与理论支撑

李泽鹏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 200433

被喻为“心灵的x射线”的罗夏墨迹测验,是使用率最高一种投射测验。罗夏墨迹测验由瑞士心理学赫尔曼·罗夏编制,最初被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研究。罗夏墨迹测验经历了萌芽期、鼎盛期与萧条期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其相应的理论基础也从最初的格式塔理论演变为繁荣期的精神分析理论。当综合系统出现后,认知加工理论成为罗夏墨迹测验的重要理论支撑。

罗夏墨迹测验;投射;历史脉络

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简称RIT)是最为经典的投射测验,素有“投射测验之王”的美称,还有人将其喻为“心灵的x射线”。

一、罗夏墨迹测验简介

1921年,瑞士心理学家赫尔曼·罗夏(Herman Rorschach)编制了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 Inkblot Test,简称RIT)[1]。本测验共有十张墨迹图片,其中5张为黑白色,2张是黑白色加红色斑点,剩余三张是彩色图片,图片的规格为 24×17厘米。罗夏墨迹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可靠真实的心理测量工具,并拥有一套完整的记分与解释体系,在创立初期主要被用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研究。

罗夏墨迹测验采用个别测验的形式,测验环境应该安静、温度光线等物理因素适宜,测验气氛轻松愉悦。测验应由一名受过严格训练,经验丰富的主试实施,测验的时间大约持续 45~55分钟。在测验开始前,主试说明该测验是种想象力测验,打消被试顾虑,取得被试的积极配合,与被试建立良好关系,并采用标准的指导语。在测验中,被试允许以任何角度观察墨迹图片,鼓励将任何由此而联想到的内容全部报告出来,答案无对错之分。在测验时,主试要仔细观察被试的言语行为,必要时进行录音,详尽记录被试对每张图片的反应时、停留时长以及整体所花费的时间,在相应的记录纸上做好标记,用于后期的结果分析。

二、罗夏墨迹测验的发展历史

(1)萌芽期。泼墨游戏是瑞士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人们将墨汁泼在纸上,纸张对折形成各式各样的图形。在心理学中,泼墨游戏最早用于想象力的研究,尚未有人用于评估人格的研究当中。罗夏自幼对该游戏十分着迷,甚至被同龄人称为“klec”(意为墨迹图)。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上帝的有意安排,罗夏成年后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生,泼墨迷罗夏时常用墨迹图研究精神病人。因此,罗夏顺理成章地开始了墨迹测验的编制工作,经过上千次的试验,罗夏选出了40张图片,其中10张为常用测验图片。罗夏测验的编制与解释是建立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之上,并有测验常模,将被试分为正常人、弱智、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癫痫症与脑器质性病变六类。对测量结果的解释要从认知能力、情感类型、自我技机能与对自身和他人感知四方面着手。1921年,罗夏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报告了810例运用墨迹图的案例研究,证明了其具有鉴别诊断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2]。然而,1922年,38岁罗夏却因突发阑尾炎逝世,测验的研究刚刚起步便戛然而止,一位新兴的心理学才俊就此陨落。

(2)鼎盛期。罗夏去世后,罗夏墨迹测验的研究中心逐步转移到美国。“兼收并蓄,自由开放”的美国为罗夏墨迹测验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沃土,罗夏种下的种子迅速在美国开出了“五瓣之花”。罗夏墨迹测验出现了五个不同的版本:Beck系统、Klopfer系统、Hertz系统、Piotrowski系统和Rapaport系统[3]。

(3)萧条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行为主义的兴起,精神分析理论日趋衰落,罗夏墨迹测验的投射假说因其缺乏客观量化的测量特征备受抨击,罗夏墨迹测验的发展进入了低谷期。为了有效解决这一混乱局面,也为了使罗夏墨迹测验朝着科学化、客观化与标准化的道路前进,艾克斯勒(Exner)于1968年成立了罗夏基金会,一方面对先前的五大系统进行整理,将有效的测量项目融合成一个新的的记分系统,另一方面搜集大量的标准化数据,在实证研究与元分析的基础,论证测验的信效度,并明确了测验的实施程序、指导语以及记分原则。

三、罗夏墨迹测验的理论支撑

罗夏墨迹测验的理论脉络同自身的发展历史是相吻合的,大致了经历了格式塔知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以及认知加工理论主导,承认投射存在性的三个阶段,具体如下:

(1)第一阶段。罗夏本人早年深受智力、人格测验的影响,因而在编制测验的初衷是运用客观定量的方式建立一套标准化的量化测验。因此,罗夏以格式塔学派的知觉统觉理论为指导,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记分系统,并将测验命名为“图形解释测验”。测验引发的是被试接受刺激信息并与记忆内容不断匹配,有意思地将其知觉某一物体的心理过程。不同人格类型的人做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存在明显区别。

(2)第二阶段。1935年,Morgan 和Marray在借鉴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主题统觉测验(Thematic Apperception Test,简称TAT)。随后Frank进一步发展了投射假说,将罗夏墨迹的十张图片纳入到主题统觉测验。当时精神分析理论十分兴盛,客观上推动了罗夏墨迹测验的运用与发展,投射理论成为了解释罗夏测验结果的主流理论。精神分析论者认为,被试的每个反应都是都是其内在人格的投射,所有反应的综合便可还原出被试的人格原貌。

(3)第三阶段。随着综合系统出现并成为当今罗夏墨迹测验的主流版本,罗夏测验的指导思想再次回归到知觉加工的认知理论当中,但同时为投射开了方便之门。Exner在创立综合系统之前,就测验的性质与引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详尽的实证研究,明确了罗夏墨迹测验的实质是一个关于问题解决的任务完成过程,在面对测验所呈现的刺激时,被试会迅速同记忆内容进行匹配,经过一番分析比较之后做出回答,这实际上就是个体认知加工的心理活动,显然处于个体的意识层面。而这种心理机制可以测量个体人格特征的原因在于,个体的人格特质是长期稳定的,在解决问题与反应方式会体现出来。个体特征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会造成解决问题方式的不同,这就为评估个体人格特质提供了依据。然而,综合系统依旧承认投射的可能性,意义模糊的图片会在一定程度引发个体的联想,这就为投射开了方便之门。当综合系统对投射持相当保守的态度,只有当投射的主题(愤怒、恐惧、喜悦等)反复出现,高于常模时才会做出最终的结论。

[1]杨光艳.罗夏墨迹测验——一种不该被冷落的人格测验[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5):97-98.

[2]原蓉霞.罗夏墨迹测验在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探索[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戚菲.罗夏墨迹技术在心理诊断中的有效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

B841.7

A

1672-5018(2016)10-317-01

猜你喜欢
测验精神分裂症理论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新年大测验》大揭榜
两个处理t测验与F测验的数学关系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