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学生的母语教学剖析

2016-03-09 16:32李碧云
青春期健康 2016年1期
关键词:章节母语英国

李碧云

中英两国的中学课堂教学模式完全不同。中国的课堂教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面向全班授课,注重双基训练,而英国的课堂教学非常灵活,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是面向个体进行教学,强调人的发展。本文试图以笔者在英国进修期间的感受与观察,论述并分析英国中学母语(即英语)课堂启发讨论式教学的实施效果。

一、英国中学的母语教学模式

英国不像我国各门学科都有全国统一或地区统一的教材,英语教育和技术部只颁发会考和高考的考纲。至于教材、教师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各显神通。即使同一个年级,每位教授母语课的教师所使用的教材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大多数上课使用的材料都是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上课时发给学生,没有固定的课本。笔者通过观察不同的年级和班级发现,正是这个原因,才恰恰使课堂教学非常灵活多样,教材注重实用性,尽量拉近课堂与社会的距离,使理论和实践更加紧密。他们的母语课教学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步骤:

1.准备阶段。(1)教师指定或选取主要的教学内容,并做适当的讲解。(2)师生共同按章节或主题数目将全班分为若干三至五人的小组。(3)确定每个小组承担主讲的章节以及组员的分工。

2.自学、讨论和表述阶段。(1)观看录像。学生观看即将讨论的教学内容,对整个参与讨论的内容及背景知识作概括了解。(2)学生各自通读并钻研有关的教学内容。(3)各组详细认真地讨论本组主攻的章节。这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它要求学生通过组内外及师生间的讨论,确保正确理解所学的内容,并用图表归纳总结出该章节的要点;之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及经历,对主讲内容发表应用性的观点和意见。(4)根据组内分工,每人在全班做主题发言。

3.综述和总结阶段。(1)依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点评、答疑、综述。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向学生提出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启发学生做更深一层的讨论。(2)表演或展示。学生被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表演所掌握的内容。这是一个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过程,学生在感性和理性上,对所讨论的教学内容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有时,学生的作品,如图表、诗文等,都会装订成集,互相观摩、欣赏,提出意见以供修改。但应注意,师生间融洽的关系和默契的配合是保证这种模式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

二、英国中学的母语教学模式简要剖析

英国中学的母语课堂教学,管理灵活,不要求整齐统一,课堂环境是开放的。课堂活动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个性,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直接经验受到重视,课堂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场所。教师讲解得很少。因此,这种模式的教学是个人学习与集体讨论相结合,阅读与口头表达能力及素质训练相结合,书本知识(即教材内容)与实践能力及学习目的相结合的过程。它的优点主要体现为:

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英国的课堂教学是面向个体的个别化教学,分小组教学是个别化教学的基本形式。虽然教学是在学生群体中进行的,但没有统一同步的要求,学生有按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的自由,也有在一定范围内选择学习任务的自由。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必须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公开平等地讨论讲解,对学生极富挑战性。每位学生,不论水平高低,都必须面对问题积极思考,与同伴商量,向老师请教,或查询资料。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个体而被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都会受到关注。同时,组内成员在讨论学习中互教互帮,出谋划策,齐心配合,使每位学生的个人自尊心、自信心都自然地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和激励因素。组员之间的集体协同工作(team work)能力得到训练。在课堂的实际交际活动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有限的知识和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人,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的精神。

2.教学过程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挖掘他们在知识及经历等方面的潜力,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增强学习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观教育灌输得极少,学习完全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过程。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更使他们把知识和经历结合起来,亲身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另外,课堂上学生的当众表达和演讲被看作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除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分析归纳能力的要求也极具挑战性。小组内个人发言有时会有时间限制;图表归纳时,重点、次点必须清晰、易懂,表演或展示必须符合教材内容,不能过分夸张。总之,英国母语课堂上的人际氛围非常宽松自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也是为促使学生从经验中体会探索,从“操作”中培养能力而设计的。浓厚的语言学习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因此,只要课堂教学引导组织得当,学生能将学习的内容表演或图示讲解得比教师单枪匹马做得更好。这自然而然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课堂形式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中国的课堂教学以课本为依据,以传授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为核心。教学方式不是通过讨论和提问来学习,而是通过讲解和演示。在学校,学生要无条件地尊重教师的权威,学习被看作是从教师那里得到人类智慧和文明的过程。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对学生统一要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一定的压抑。因此,只要教师认真备课,便不会出现太大的教学事故。而在英国的母语课堂上,每位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他们把准备发表的意见和看法,表演或展示的过程等与教师反复磋商,教师提出其个人的看法及建议,并解答学生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供正确运用语言表达方面的指导。如果学生在使用电脑或制图或制作幻灯片等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必须提供必要的帮助。小组讨论时,教师参与到各个小组,了解情况,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引导启发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自始至终,教师充当“参与者”、“引导者”、“帮助者”和“把关者”的角色。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充分了解学习者的需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相互沟通,增进理解,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真正起到教师的作用。这无形之中给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于发展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英国中学母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启示

英国中学母语课教学所使用的讨论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自主、自觉地学习,参与各个阶段的语言活动和交际活动,并从中获得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交际能力。但这一教学形式,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了解深刻,如自己所讲解的章节,而对其它章节敷衍了事,草草而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去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其它章节,如学生之间互相提问题,互相交流,发表意见等,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应顾及这一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自由过多,严谨不够,灵活太多,统一不够,主要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系统知识的学习。相比较而言,中国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恰巧是强调双基训练而忽视了实际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才能在以“人”为本的时代下,改革我国英语教学中“以牺牲学生能力和个性发展为代价而换取有限的知识与技能”的课堂教学呢?广大的英语教学者应以开放的态度和跨文化的意识来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框架,在相互吸收和相互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整合,走一条因地制宜,“土洋”结合的实施路线,使英语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猜你喜欢
章节母语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分析母语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利用“骨架突破法”,提高复习效率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第五届中坤国际诗歌奖获奖感言——邵燕祥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