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

2016-03-09 12:36
廉政瞭望 2016年2期
关键词:包工头信义沧浪

“不能这样对我”

2月16日,邛崃的植大姐准备回成都上班,7岁多的峰峰哭喊着要跟母亲一起走。春节过后,农民工陆续回城,如此令人心碎的场景一再上演。 东方IC/图

人生如蚁而美如神

文_张薇

春 节期间,乐山市井研县村民龙德康的家里突然热闹了起来。一些年逾古稀的老人陆续上门,领取200到400元不等的现金。这是龙德康受包工头喻克伦之托,为工友发放35年前欠下的工钱。

当年,大家跟着喻克伦外出修路筑桥,整个工程队都没能收回工钱。也许是无颜面对乡亲父老,喻克伦后来定居外省,却一直记挂这4万多元的债务,“不管别人欠不欠我,我始终亏欠乡亲们。”

媒体将喻克伦称作“信义包工头”,殊不知“信义”二字背后,藏有多少无奈。防止欠薪悲剧重演,比号召个人守信更重要的,是从社会法制层面加以规范。

有时候,相比英雄人物的伟大壮举,普通人的善意更能让我们感同身受。为救落水男孩,他冲过来跳江施救,衣服手机全打湿了。“快点带小孩回家换衣服,别感冒了,手机换一条命算什么!”说完这句话后他默默离开,只留下一个背影。

人们苦苦寻找这个“最美背影”,发现他就是重庆第九人民医院的医生栾红军。面对同事的“指认”,栾医生起初拒不承认,最后才轻描淡写地说一句,那不过是举手之劳。

当救人者被讹、被污的新闻屡见报道,依然有人保持恻隐之心,不因“好人没好报”而裹足不前。良善的力量,还是固执地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面对复杂的大环境,有人随之浮沉,有人坚守初心,还有人不甘缄默。近日,东北女孩怒斥医院票贩子的视频在网上疯传,促使舆论聚焦票贩猖獗之怪现状。透过女孩之口,人们知道了300元的号炒到4500元的惊人事实,相关执法部门也开始展开联合行动,对票贩群体予以痛击。假若女孩也和其他人一样敢怒不敢言,挂不上号的苦楚也很可能降临我们每个人的头顶。

站出来需要勇气,有时也会付出代价。女孩的手机号泄露,被票贩子恶语威胁;帮助陈满平反冤案的程世蓉,则付出了11年的光阴。受陈满父母所托,也受正义的驱使,当时60岁的她凭借自学法律的一点底气,在法检系统上下奔走,始终不曾放弃希望。

儿女也曾有过担心,害怕母亲遭到恶势力报复。陈满案平反后,小女儿在朋友圈里写下一段话:“我妈十几年的努力,不光在拯救一个人和一个家庭,也是用自己的行动在说:一个普通人如何不成为一个庸碌之辈。”

人生如蚁而美如神。每个人都是渺小、平凡的存在,甚至低到尘埃里,但在特定时刻,却能闪现神性的光辉。他们对诚信、善良、公平、正义等价值的执着坚守,让这个不完美的世界变得可爱起来。当我们想起这些人这些事,便会由衷地感叹,世界和人心的美好。

猜你喜欢
包工头信义沧浪
《兰心诗钞》“均州沧浪”意象的“元典”元素分析
信义兄弟
沧浪
谁在偷懒
均州:沧浪之上,沧浪之下
建筑包工头包二奶
只见沧浪不闻君
较量无声
尴尬官司:40万元买不断一桩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