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和培养

2016-03-09 02:40苏民伟
就业与保障 2015年9期
关键词:世界技能大赛技能大赛

苏民伟

摘要:结合多年的竞赛组织以及选手的参赛组织和集训,总结出选手的选拔和培养的经验,从实践的检验来看是对参赛的成绩提高有必然的指导意义,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技能大赛;选手选拔;师资提升;世界技能大赛

制造技术是先进产品设计后得以转化为生产产品的关键技术,进入21世纪,我国的许多产品的设计水平都达到了世界的先进水平,但仍有产品生产加工后未能达到预期性能指标。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原因有生产加工的工艺安排的合理性、设备精度的影响,更重要的影响因素是生产技术工人的加工水平。2003年福建省在经济建设发展需求的推动下,省政府开始更加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并举办了福建省第一届技能大赛,此后都坚持举办技能大赛,旨在鼓励生产技术工人将自己的生产技能绝活展示出来,激发技能创新,提高我省的生产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各单位和公司通过参加全省比赛的选拔赛激发了各员工、各职业院校学生等人员技能大比武的热情,通过比武练兵大大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给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各企业、职业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技能水平的培养。

福建技师学院于2003年参加了全省第一届技能大赛的钳工、网页制作项目的比赛,获得了技能大赛全省钳工项目第一、二名和网页制作项目第一、三名的好成绩。此后在各种大赛中均取得较好的成绩,2008年在全省技能比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其中工具钳工工种中、高级均第一名,维修电工工种中、高级均第一名,焊工工种中级第一名,另有多名选手在各种项目中分获二、三名。2009-2014年在参加省属中等职业学校选拔赛中,我校在钳工、普车、数车、加工中心及自动化五项各工种中也获得了好成绩,参赛的成绩在明显地提高,并且在某些项目竞赛上具有很强的优势。为了更好地组织好今后的参赛工作,结合福建技师学院情况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

一、选手选拔

选手的选拔中许多因素是重要的,如注重选择具有良好基础、理解能力强、自学能力高的学生等。但如何缩短选拔选手的校龄和从中职或高职不同的性质的学生对象中挑选?正常参赛的选手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的学生再经过至少半年左右的培养和强化练习,而普通的学生在校的时间为三年时间甚至更短。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参赛选手选拔赛的学生要在入学后一年半的时间的学生中挑选,加上培训和强化至少需要整两年时间,每位学生参加全省或国家大赛的机会只有一次,并且学生为比赛而练习的时间还是相对不够充分。从参加福建省第一届技能大赛到如今,由原先的临时备战到现在的有较充分时间准备迎战,合理地安排和引导选手更早地进行练习就有可能使学生参加更多的比赛,同时能更充分地掌握技能大赛知识点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提早选拔和培养参赛选手是一个关键问题,可试行在新生入学后进行摸底,开展各参赛项目的介绍和历届参赛选手的参赛情况、成绩和目前就业状况等,引导学生参加各参赛项目的兴趣小组。通过引导学生参加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配备双师型师资来指导学生,将精心组织技能大赛的基本技能训练在兴趣小组中传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并体会如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这部分学生在参加兴趣小组之后能增加学习的目的性,在今后的专业学习中能取得好成绩,甚至能超前学习,这样在综合素质方面要远胜以往的刚选拔的参赛选手。入学后一年,参赛选手的选拔可以从这些兴趣小组中的成员中挑选,因为事先接受了专业引导和培训,这些选手已初步进入状态,并且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已完成了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一方面从参赛选手选拔生源由原来的初中毕业生往高中毕业生转移。这两年来学院的总体生源分布已出现了高中生源逐渐增多的情况,尤其是近年,新生中高中毕业的生源数量已远远超过了初中毕业生生源数量,并且高中毕业生生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有了提高。这些学生在今后的高级工各项目的参赛上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尝试两方面的准备和实施将对福建技师学院参加技能大赛会产生更多的帮助。

二、师资储备

1.指导老师是参赛选手技能的直接传授者,经过几年的参赛组织,参赛指导老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很快,这也是近年来福建技师学院参赛成绩良好的重要因素。目前福建技师学院在钳工装配、工业电器、数控加工等项目有较强的师资,在这些项目上要鼓励指导老师努力取得高级技师的证书,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技能水平,同时不断总结以往带队指导的经验和教训,摸索更好地培养参赛选手的方法。结合兴趣小组的指导,让比赛的技能知识点逐渐传授给学生。全省以及全国技能大赛是展示各个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各个学校可检验自己的办学情况,也可发现与先进院校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以往的比赛中可发现福建技师学院在焊工、计算机网络等竞赛项目方面差距较大。这样可有针对性的规划在这些项目的学科建设,通过引进人才、本院校老师自身提高等方式有计划地在预定的时间内提高。这样可再充分发挥本院校的师资潜力,也将促进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职业教育院校拥有“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院校办学的生命力所在,而质量更是院校在技能竞赛中取胜的关键所在。目前福建技师学院的这方面的优秀师资人员仍然屈指可数,设定育人工程和奖励机制,鼓励理论任课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并申报同级实习指导教师,提高福建技师学院“双师”型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具备了这样能力的师资在授课时才能真正针对理论教学计划和实习计划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在教学中尽快实现和完善理论实践教学“一条龙”的方法,同时具有更强的指导和训练参赛选手的能力。

三、设备保障

在近几年来,随着全国高技能人才基地(机电项目)和全国公共实训基地(数控项目)在福建技师学院的建设,福建技师学院的设备已具备在技能竞赛的数控、钳工、工业电气自动化和在计算机的网络、动漫、网站项目上培养出优秀的参赛选手的条件。但在实际的比赛中将出现参赛使用的设备经常和本院的不同的情况,由于参赛的设备大部分价格昂贵,对于任何院校每次都因比赛而购买参赛指定设备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在院校的硬件建设规划中要注重各项目普通技能培训设备的添置,同时也要总结历年来参赛指定设备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添置适当的参赛设备,从而达到参赛培训所需要的硬件条件。但在总结以往的参赛经验和教训后,参赛培训时以参赛知识点为主导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赛前能结合参赛使用的设备能取得更好成绩。通过借用兄弟院校的设备来达到熟悉比赛要求,倘若确实没有条件在参赛指定设备上练习可通过网络收集参赛使用设备的图片、使用方法、使用技巧等资料,这些方法能适当弥补训练设备和参赛设备不同对参赛带来的不利。

四、心理辅导

我们在总结以往参赛经验和教训中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原来平时训练考核中均很优秀的学生在比赛中却临场发挥失常,而有些学生在平时训练中较一般的却发挥稳定甚至超常。这种出现人们常说的“训练型选手和比赛型选手”的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因为竞赛的赛制决定了竞赛结果的产生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极其偶然的失误都会导致最终的不理想结果。因此需要训练参赛者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全心全意投入紧张激烈的比赛, 并且以一颗平常心面对最终的结果,只有如此才能将平时训练的水平发挥出来,同时在面对一些需要独立解决和应变能力的时候能冷静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快速解决。提高心理素质可进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可分为几个阶段进行。前期在训练中培养,该阶段为了激励选手不断克服困难,不畏惧困难,树立自信心,可制定明确目标限时完成。第二阶段为临场心理素质训练,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竞赛,如经常参加在兄弟学校中组织的比赛中练兵,既可检验训练的效果检验不足之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参赛心理素质。最后应在赛前给选手减压, 防止过度紧张,发挥失常。如引导学生认识到不管竞赛结果如何, 我们已经完成了目标, 已经具备了很强的获奖实力,只要正常发挥水平就有希望,使选手带着冷静走入赛场, 降低在竞赛中的失误。

在近几年的参赛中有以下重要的经验和教训,参赛选拔学生的素质十分重要,学生的专业知识要掌握全面理论和实践知识兼备,另外学生要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较强的领悟能力,要有勤奋学习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足够的赛前训练时间;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锻炼;最后更重要的是配备优秀的参赛指导老师和足够的培训经费。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全国技能大赛和每年举办一次的全省技能大赛的格局将不会改变。学院应充分重视组织学生参加比赛,应把每年组织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纳入日常常规教学事项。从入学的新生中选拔,将以往选拔参赛学生的时间提前,争取更多的参赛准备时间,同时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足够数量的参赛候选人员来考核确定最终的参赛强化训练对象,使参赛选手在具备优秀技能后仍有较长在校学习生活时间,通过他们将优秀技能、良好学风和学习技巧传授给下一届新的参赛选手,避免了以往每届参赛选手都是从最基础开始,并且都必须依靠老师才能做好参赛训练工作,这样也给了老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培养优秀选手的新思路。老师指导学生训练的同时应潜心研究竞赛细则,系统总结参赛知识结构,精心编制培训计划,将其分解为便于训练和考核的各个小课目,科学地训练,发挥选手潜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形成一种配合的默契,这在多人参加的集体参赛项目的训练中相当重要。

福建技师学院在参赛中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院领导也高度重视各技能大赛的组织。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师资水平的逐步提高,参赛选手的素质在逐年提高,通过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和进一步对参赛组织和选手培养的探索,我们在今后的比赛中将具有更强的夺奖能力,并设定世界技能大赛的参赛目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技师学院实训中心)

猜你喜欢
世界技能大赛技能大赛
浅谈高职建筑类实训项目与世界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的有效对接
大赛引领下的职业院校技能人才职业素质提升策略研究
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论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改革的激励效应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点、国家技能鉴定、技能大赛与教学产品相结合的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职业院校竞赛培训制度的建设
她代表中国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银牌
世界技能大赛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及其认证体系研究
从世界技能大赛看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