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

2016-03-10 07:32陆雯静李海燕蒲伟清王晶晶
护理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陆雯静,李海燕,卢 菁,蒲伟清,王晶晶



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多中心应用研究

陆雯静,李海燕,卢菁,蒲伟清,王晶晶

摘要:[目的]探讨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采用风险管理策略的效果及相关实施方法。[方法]分别选取在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的对照组和试验组病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策略,比较两组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评价。[结果]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策略可以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心血管外科;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压力也日趋升高。心血管外科由于大部分病人为高龄病人,且基础疾病较多,加之心血管外科手术创伤大、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因此临床护理风险相对较大,危重急情况发生较多;一方面护理人员的精力、体力消耗极大,另一方面风险事件的处理不善极易导致不良事件甚至是护患纠纷的发生。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心血管外科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同时在风险发生时尽快采取有效对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是心血管外科医护人员共同面临的课题。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通过对现有和潜在医疗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有组织地、有系统地减少医疗风险事件的发生,以及评估风险事件对病人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医疗工作效益的管理活动[1-2]。既往的研究表明,通过风险管理手段对改善心内科、产科以及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这种管理手段是否同样适用于日常护理风险较高的心血管外科,相关研究甚少[3-6]。因此本研究将通过多中心的回顾性研究来评价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外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探索合理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及相关方法,以期对心血管外科的护理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3年2月─2014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及长征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血管手术的268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19例,女149例;年龄24岁~82岁(56.30岁±11.25岁);瓣膜性心脏病112例,冠心病118例,先天性心脏病38例。选择2014年2月—2015年1月在上海长海医院与长征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心血管手术的病人308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139例,女169例;年龄28岁~84岁(59.20岁±13.12岁);瓣膜性心脏病122例,冠心病134例,先天性心脏病52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及疾病构成比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评估及护理风险预防和处理。具体如下。

1.2.1.1护理风险识别主要分为3个层次进行:①针对病人的风险识别。注意心血管病人不同年龄段、不同病史对病人心理状态及情绪的影响,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对部分高危病人进行动态监测,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及时消除不良情绪,耐心向病人解释病情及介绍医院情况,必要时给予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提高其依从性;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存在突发情况的病人要重点监护并时刻警惕其病情变化;行动不方便的病人可能发生跌倒和坠床,注意病房及走廊地面的干燥清洁和加用床栏等保护具,尤其是危险地区如洗手间和走廊等。②针对护士的风险识别。准确把握心血管外科专科护理工作的特殊性。由于心血管外科专业性强,大部分新入科护士对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及可能的情况不熟悉,此时应通过积极的带教助其快速成长;了解护士对相关风险法规制度的熟悉程度,深入了解新护士的业务能力情况,加强抢救技术的培训,强化对无菌技术操作、静脉留置针、动静脉采血、鼻导管吸氧等日常操作项目的考核。③针对环境的风险识别。注意病房内风险物品的监测。注意空气流通情况,监测陪护及探视制度执行情况,了解病房通道畅通情况;了解部分麻醉药品及抢救药品等的消耗、使用及相关记录情况。

1.2.1.2护理风险评估主要评估护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可能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对护理风险进行危险评级,对护理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程度、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考量,为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提供决策依据[7]。通过护理风险评估可以使管理者明确高风险环节,进而采取防范措施,同时也可使医院决策层更加注重风险管理。

1.2.1.3护理风险预防和处理包括风险预防与风险处置。在本研究中,着重注意的是风险预防,风险预防是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对风险事件出现前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强化相关护理风险的监控、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和定期组织各种专科技能培训。定期组织风险意识教育,提高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对高危病人的警惕性。对特殊病人,如心血管外科术后需要多通路静脉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人,应格外注意管道护理,对插管固定牢靠与否、管道插入深度是否到位、衔接是否紧密、引流管是否通畅等情况进行规范化操作。注意对病人的心理护理,与病人积极有效地沟通交流,针对病人不同情况对陪护家属等也进行必要的相关注意事项宣教[8]。注意护理工作中的三级质量控制、聘请资深护士长担任临床督导工作等。风险处置方面,加强抢救仪器、药品等的管理,做到专人管理,及时清洁及保养。加强对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教育,提倡诚信服务,当病人或家属表现出急躁情绪时,注意耐心与病人及家属沟通,避免发生冲突;要注意人文关怀,保护病人隐私,体现关爱等。

1.2.2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观察指标包括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风险事件、护患纠纷以及医疗投诉)、护理满意度和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长海医院设计的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该调查表包括22个条目,每个条目从非常满意至不满意分别赋1分~4分,总分22分~88分。总分≥80分为非常满意,70分~79分为满意,55分~69分为一般,<55分为不满意[9]。满意=非常满意+满意。调查表经相关专家审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根据长海及长征医院护理部制订的考核标准,每月对各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综合质量考评,具体考核指标包括危重病人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件、“三基”理论知识。

2结果

2.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2.3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比较 分

3讨论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平均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病发病率日趋升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需要体外循环手术进行治疗,该部分病人往往年龄较大、基础病多、心脏病病情较重,而体外循环术后输液管道及监测管道均较多,体液输注种类、输注速度要求也较高,处理模式及护理要求难度均较大,病情变化快,对这部分病人的护理一直以来都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难点,也是极易产生医疗不良事件及护患纠纷的“重灾区”。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可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满意度,这已经在部分科室得到证明。

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如能合理有效地施行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外科护理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10]。风险管理举措在减少护患纠纷、降低投诉率方面效果明显,说明有效的风险管理对于缓解可能产生的护患矛盾成果显著[11]。这可能是由于在医学知识上的不对称,病人及家属很容易对日常医疗工作产生疑问,而一线临床护理人员常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导致护患之间可能存在误解,甚至激化为矛盾,最终演化成为护患纠纷。而风险管理举措强调的护患沟通和交流,这样可降低该类事件的发生率[12]。研究结果显示,护患纠纷发生率由5.6%降至2.3%;医疗投诉率也相应地由4.5%降至1.6%。

此外,风险管理的举措对于提高护理满意度也成效显著。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病人由于输液管道及监测管道较多,术后发生管道脱落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同时由于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可能产生的神经症状等相关并发症使得相当一部分病人及家属容易滋生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情绪。而风险管理的举措强调了对导管脱落的预防及处理举措,既减少了管道脱落的发生,也不至于让偶然发生的脱落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此外,通过及时有效的护患沟通,医护人员可以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术后并发精神症状等事件的合理性和不确定性,大大缓和了医患间的紧张关系,也有效地提升了护理满意度。

但研究结果显示护理服务的综合质量评分较前提高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系统中有较多的考试评分内容,如涉及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文书书写以及“三基”理论知识等都是通过考试分值来进行评价的。由于较早的护理管理中对这些部分,尤其是考试部分也是重点强调的内容,因此从考试分值中比较结果差异并不明显。

在实施风险管理中也发现部分问题值得注意。必须强调的是,风险管理不是口号、不是开会等很空泛的形式,更不是以“风险管理”的名义增加考核项目进而增加一线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风险管理应该是依据科室环境、病人病情、护理队伍整体素质等综合情况制定出来的防范措施和危机处理规划,应该是一种具体的有实在意义的行动;而且,风险管理不应由某一个人或者几个人来实行,应该是集体行为,是针对不同个体的背景、现状而采取的针对性的举措。本研究还总结了其他科室实行风险管理举措的经验教训发现,部分临床科室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尚不够深入,有形式主义的现象;个别管理者甚至认为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考核、检查就可以完成,一方面既增加了本就繁忙的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收效甚微,甚至得不偿失。因此,深刻地理解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总之,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久性的工作。临床管理者应不断根据反馈意见调整具体举措,评估护理风险,才能节省有限的护理资源并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Aufseeser-Weiss MR,Ondeck DA.Medication use risk management:hospital meets home care[J].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001,15(2):50-57.

[2]李亚洁,张立颖,李瑛,等.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18-920.

[3]刘悦.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3):78-79.

[4]沈海红.风险管理在产科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6):60-62.

[5]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等. 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4):442-444.

[6]张剑春,卫建华,盛洁华.我院SICU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危机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5):382-384.

[7]杨玉霞.风险管理对临床胸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7-9.

[8]郑淑梅,曹宏霞,杨秀兰,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住院病人跌倒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9(1):89-90.

[9]张淑琴.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8):2189-2191.

[10]余新颖,马琳.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2):89-90.

[11]徐政秀.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8):99-101.

[12]廉新.外科护理的风险因素和安全管理的分析[J].护理研究,2015,29(1C):270.

(本文编辑崔晓芳)

Multi center application study on risk management in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Lu Wenjing,Li Haiyan,Lu Jing,et al (Shanghai Changhai Hospital,Shanghai 20043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using risk management strategy in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ts related implementation methods.Methods: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selected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department and accepted operation,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were added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compared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cidence,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nursing service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whil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Using th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cardiovascular surgical nursing management.

Key words:risk management;cardiovascular surgery;adverse events;nursing satisfaction;quality of care

(收稿日期:2015-06-30;修回日期:2016-01-03)

作者简介陆雯静,护师,本科,单位:200433,上海长海医院;李海燕单位:200433,上海长海医院;卢菁、蒲伟清、王晶晶(通讯作者)单位:200003,上海长征医院。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6.012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2C-0673-03

猜你喜欢
不良事件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优势
我院125例住院患者使用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的安全性分析
全程优质护理对食管癌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前列腺增生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探析
2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循证护理效果研究
内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