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的教学探索*

2016-03-10 03:32杨明珍李淑慧胡川闽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抗体医学检验

杨明珍,陈 安,李淑慧,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医学检验教育·

“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的教学探索*

杨明珍,陈 安,李淑慧,胡川闽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生物化学教研室,重庆 400038)

在学制变革背景下,医学检验教育应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注重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选修课作为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该教研室在3、4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课程。该门课程在增强学生对抗体工程和体外诊断技术(IVD)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检验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效果。

医学检验; 选修课; 抗体工程

医学检验是一门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具有独特应用的学科,在医学中占重要的地位。高等医学检验教育经过30年发展,在“多元化”社会需求的挑战下,其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发生明显变化。人才培养模式覆盖医学检验整个产业链,即培养“能在各级医院、疾控中心、血站、医学研究、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及生产销售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检验相关的技术性和服务性工作,具备医学检验基本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良好职业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创业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医学检验专门人才”[1]。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原有医学检验专业(5年制)改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在此背景下,医学检验教育更加强调和突出“检验技术”属性,而淡化“临床检验诊断”属性[2]。为适应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以检验项目、检验技术为主线,加强凸显医学检验技术基本属性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3]。

高校本科学生知识体系中,专业选修课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专业选修课注重学生具体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4]。在有效掌握必修课知识的基础上,专业选修课的开设可更好地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对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5]。近年来体外诊断技术(IVD)迅猛发展,已成为全球医药行业新的增长点。目前该行业急需既懂医学检验,又具备生物医学技术知识的专门人才[6]。本教研室顺应时代需求,利用教研室作为学校抗体工程实验室的平台基础,于2012年起在3、4年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中以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该门课程开课4年,在增强学生对抗体工程和IVD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检验技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教学体系和加强学科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积极有益的效果。但在选修课进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少不足之处。现就医学检验专业开设“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1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1.1 专业性强,不易引发学习兴趣 “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作为专业选修课,具有内容抽象,专业性强,对学生前期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要求高等特点,缺乏通识选修课的大众性与生动性,部分学生对课程存在畏难情绪。同时,3、4年级学生正处于必修课课程紧、内容多的学习阶段,具有课程学习压力大的特点。少数同学不是被选修课的科学性、趣味性所吸引,而是因毕业要求和为选修课学分而来,导致了一定的逆反、消极心理。同时由于课程理论性太强、不引人入胜,难以牵引、集中注意力,导致“人在心不在”、“得过且过”、“无所谓”的心态,容易发生迟到、早退、旷课、睡觉、看课外书籍等一系列现象。另外这门选修课一般针对大三、大四的学生开设,这时其精力都在毕业考试、分配、考研等事情上,直接影响对选修课开设的兴趣。

1.2 交流讨论少,教学方法欠新颖 长期以来,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方式同必修课一样,仍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规范的板书、严格的PPT、系统的教学模式,这些都使课堂气氛略显死板沉闷。加之部分学生“担心说的不对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嘲笑”,没有兴趣和热情进行讨论,而是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受教。于是往往形成了“教师在讲桌上侃侃而谈,学生在课桌下我行我素”的课堂现象。而选修课的内容却又比必修课更丰富、更贴近应用,其涉及的知识和信息更广泛,一味的以“填鸭式”教学为主将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和交流,这对知识的传递和信息的反馈具有较大阻扰作用。一堂课下来,学生老师各自为政,而没有形成合力将知识的堡垒共同攻破,双方都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和进步。

1.3 课时量少,缺乏实践时间 必修课安排课时较多,而选修课一般仅是简单的6~8次,而且不在“黄金时段”,大都在下午或晚间等“业余时间”。这从一定程度上下调了选修课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和认可度。选修课课时少,很少能开设实验课。但“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是以实验和应用为主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热点和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实践或实验室平台实验才能加深理解并验证,而仅传递理论知识将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1.4 评价体系单一 医学必修课的考核方式和评估体系较完善且严谨,但选修课的考核一般重视程度不高,而且重点不鲜明。所以,一般采用课程结束时撰写一篇相关综述,或者开卷考核。导致学生对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够,养成“不用费力,随便摘抄”的不良习惯,甚至相互抄袭。同时,由于同学对综述写作的要领和目的不清楚,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难以对科研论文的严谨性形成认识。

2 解决思路和效果

2.1 提高对“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的认知 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在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或者平时的沟通中,让检验专业学生了解到检验专业和IVD行业的发展趋势、抗体工程在IVD行业中的意义等,认识到该选修课对强化培养学生的专业特长的意义。另一方面,在选课前,院系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对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及专业的需求等给出详细的介绍,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方向选课。

2.2 优选教学内容 从教学目标看,选修课应着眼于学科知识的拓展、深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此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应关注较深、较广、较新的知识技能,且需随时代变化及学生的要求进行及时调整。教师备课时,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按照由简入难、逐步深入的步骤安排授课内容。同时注意广泛搜集资料,把握课程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完善教学内容,并把它们以生动的方式呈献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7]。“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 这门课程主要阐述抗体的理论,并详细介绍抗体生成和应用研究的一些技术和进展,包括杂交瘤技术、抗体人源化技术、抗体库技术、各种抗体应用技术等,具有理论知识难度深、技术综合性强的特点[8]。作为选修课教学,避免对技术理论知识的平铺直叙地讲解, 而是精选整合以下6个专题内容:(1)抗体的基础知识与应用需求概况。(2)多克隆抗体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抗体的改造技术。(4)抗体药物的研究与发展趋势。(5)IVD抗体研发实例介绍。(6)抗体工程文献阅读与研讨。6个专题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由浅入深,紧密联系实际的需求与发展。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注意收集采用大量的实例资料,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选取言简意赅、清晰明了的图片和生动有趣的视频片段,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性、应用性和趣味性中获得传输。特别是专题5,以教研室目前正在开展的课题项目研究为例,展示研究结果与过程,收集抗体工程和相关生物技术公司一线研发的图片,并带领学生参观实验室平台,了解研究进展和前沿。这样从实际生活出发,展望研究前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扩展学生专业视野的目的。

2.3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可以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专业兴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融合发展,课堂教学模式呈多元化发展,主要包括传统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研究型教学、专题化讨论教学、模块式教学、阶梯式教学和主体性教学等8种模式[9]。除传统的教学模式外,结合“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这门课程的特点,在6个专题的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了网络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将抽象的抗体工程理论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现给学生。如“单克隆抗体制备”一节,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讲授时避免重复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理论,而是选择小鼠免疫及细胞融合的视频来阐述杂交瘤技术。在视频播放过程中,通过质疑提问引导学生复习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同时视频的播放,生动再现实际操作过程,即使受课时限制学生不能亲自动手,也能通过课堂模拟体会。此外,还在选修课中采用研讨模式,关于难度比较深的“抗体的改造”这一内容,在理论介绍的基础上,精选文献,组织学生分组对文献进行学习,并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讲台讲解、讨论发言。通过文献的学习与研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经过主动的学习与探究,加深学生对复杂知识的综合理解。

2.4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制定授课计划时,根据课程特点,制定综合性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成绩组成包括:“抗体工程基础知识”开卷考试成绩(占40%)、撰写一篇关于“抗体工程进展”的小综述(占30%)、研讨课的发言成绩(占30%)。其中研讨课的发言成绩更是由课堂上同学们集体打分形成。这种综合的考核方式相对传统的考核模式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检验,还要通过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考核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10]。

3 结 语

医学检验教育应加强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联系,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2]。在教学体系上,医学检验教育应着眼专业性质,拓展学科专业,完善课程教学体系。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五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在学制的变革中如何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以专业选修课作为切入点,在医学检验专业开设 “抗体工程基础与应用”选修课,是对医学检验人才培养改革的一次探索,在完善学生知识体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益的作用。针对选修课开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在实践中应用后取得良好效果,为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充分发挥选修课价值提供借鉴。

[1]张巧丹,尹一兵,周钦,等.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3):230-233.

[2]张守华,秦宇彤,陈俊国,等.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育改革形势及策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9(1):17-18.

[3]陆军,陆雪儿,陈慧春,等.医学检验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5,17(5):451-453.

[4]楚学影,李金华,李霜,等.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16,18(7):45-46.

[5]李道西,张世宝,陈平.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26(5):170-172.

[6]贺学英,杜海鸥,廖晓曼,等.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调研分析报告[J].临床检验杂志,2012,15(3):166-173.

[7]邓冠男.关于提高高校专业选修课程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J].科技视界,2015,31(34):174.

[8]郝文波,董文其,劳海苗,等.医学生物技术专业抗体工程综合性实验教学探索[J].继续医学教育,2012,26(7):50-53.

[9]张仕超.基于高校学生需求的专业选修课课堂教学模式初探:辩论式多元化教学激活“参与式”互动课堂[J].科教文汇,2015,19(25):1-4.

[10]覃洪英.普通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6(14):95-97.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育训练课题一般项目(SWH2015JY05y)。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0.064

B

1673-4130(2016)20-2940-03

2016-03-16

2016-06-26)

猜你喜欢
抗体医学检验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