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进展※

2016-03-10 05:40许建军李雪波
河北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消化不良中医疗法外治法

许建军 李雪波 刘 静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内三科,天津 300480)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进展※

许建军李雪波1刘静1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内三科,天津300480)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发病率高,目前西医主要用多潘立酮、西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及对症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且有一定的副作用。中医对于FD的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尤其近年来,中医外治法对于FD的症状改善有良好的效果。本研行究从针刺、灸法、电针疗法、耳针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穴位贴敷、整脊疗法及中医外治综合疗法综述了中医外治法治疗FD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医外治法治疗FD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安全、有效、操作简单,易于普及推广。

【关键词】消化不良;外治法;中医疗法;综述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具有客观检查(包括B超、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可以除外胃肠、肝、胆、胰腺疾病,仍有上腹痛、上腹不适、餐后饱胀、早饱、腹部胀气、嗳气、烧心、呕吐等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症候群。欧美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普通人群中有消化不良症状者占19%~41%,国内为18%~45%,占消化门诊的20%~40%[1]。FD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呃逆、纳呆等范畴。中医中药对FD的辨证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中医外治法对于FD的症状改善有良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中医外治法治疗FD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针灸疗法

1.1单纯针刺针刺疗法治疗FD是目前临床研究最多、最成熟的方法之一,针刺选穴多以辨证循经选穴和固定穴位为主。

1.1.1辨证循经选穴黄琪等[2]将64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普通针刺组32例予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辨证针刺组32例在普通针刺组治疗基础上辨证配穴:肝气郁结配膻中、章门(双侧);脾胃气虚配双侧脾俞、胃俞;肝气犯胃配双侧期门、太冲;湿热滞胃配双侧阴陵泉、内庭。每日1次,治疗12 d后比较2组尼平消化不良指数(NDI),包括症状指数(NDSI)和生活质量指数(NDLQI)。结果:2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NDSI下降(P<0. 01),NDLQI升高(P<0. 01);且辨证针刺组改善情况优于普通针刺组(P<0. 05) 。结论:针刺辨证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FD均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辨证针刺具有更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郭严[3]将11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5例予针灸治疗,选穴:中脘及双侧足三里、内关;肝胃不和型加太冲、期门;肝郁化热型加行间、期门;脾胃虚寒型加三阴交、章门、脾俞、胃俞。均取双侧,并使用温针法在中脘、脾俞、胃俞留针至少 30 min,每日针刺1次,每周连续针刺5次。对照组55例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2组临床疗效、治疗后症状评分及发作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灸及西沙必利治疗FD均疗效确切,而针灸治疗方法不良反应较低。刘巧媚等[4]将88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4例根据患者辨证分型的不同分别施以相应的针刺方案治疗,基本穴: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辨证配穴(双侧穴位均取双侧):肝气郁结加肝俞、太冲、期门;脾胃气虚加脾俞、胃俞、关元、气海;肝气犯胃加期门、太冲、阳陵泉;湿热滞胃加阴陵泉、内庭、曲池。对照组44例予单纯针刺治疗,取穴:中脘及双侧内关、天枢、足三里、丰隆、冲阳。每日1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 d,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FD患者进行辨证针刺和不辨证针刺均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辨证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1.1.2固定穴位王德军等[5]对比针刺足阳明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治疗FD的疗效。A组36例选取足阳明胃经特定穴冲阳、丰隆、梁丘;B组39例选取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条口、阴市、伏兔、犊鼻,并沿穴位所在经络近心端约2 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C组41例针刺4个非经非穴点,并沿非经非穴点近心端约2 mm位置设置辅助针刺点进行浅刺。均为双侧取穴,各组针刺点及其旁开的辅助针刺点均接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5次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结果:3组治疗后及1、3个月随访时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积分(F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且A组FDI、SF-36评分较B组、C组改善更明显(P<0.01)。提示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及针刺非经非穴治疗FD均有效,而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治疗FD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证实了经穴特异性效应的存在。赵亚萍等[6]取八脉交会穴(内关、公孙、列缺、照海)和下合穴(上巨虚、下巨虚)针刺治疗FD 45例,并与莫沙必利口服治疗45例对照,疗程10 d。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灸法灸法是指采用艾绒、药物及隔灸物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的方法,灸法通过热力等刺激人体一定的部位或腧穴,以起到行气活血、调节阴阳等作用,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1.2.1传统灸法章振宇[7]采用隔姜灸中脘、神阙治疗FD 60例。操作:患者仰卧位,在中脘和神厥穴各放生姜1片,在中心处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用线香点燃艾炷,施灸时如感觉灼热不可忍受时,可将生姜片向上提起,衬一些纸片或干棉花,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可以反复施灸,直到患者感到胃脘部无胀闷感为度。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结果:治愈39例,好转19例,未愈2例,治愈率65.0%,有效率96.7%。刘钺等[8]用温和灸治疗FD脾气虚证96例。选取中脘及双侧足三里,使用自制“环保灸盒”控制艾灸的温度和时间,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和血中胃泌素、胃动素浓度变化。结果:本组治疗后胃泌素、胃动素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症状明显改善(P<0.05)。表明温和灸治疗能使患者多项症状得到改善,具有较好的疗效。

1.2.2热敏灸法杨金梅等[9]将46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采用腧穴热敏灸方法进行治疗,选取肝俞穴和胃俞穴、上脘穴和下脘穴两水平线之间区域内的热敏化腧穴进行灸治,隔日1次,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23例口服多潘立酮片,连续服用3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65%,对照组65.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3电针疗法电针疗法是将针灸针连到一个电脉冲发生器上,通过电脉冲刺激针灸穴位,与人工针灸刺激穴位效果相同,具有更好的可重复性,在研究中应用更加普遍。盛建文等[10]将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采用电针针刺双侧足三里、内关治疗,每周治疗5次;对照组50例予雷贝拉唑、盐酸依托必利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治疗后1个月NDI及FDI积分。结果:电针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NDI及FDI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电针治疗能明显提高FD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赵亚伟等[11]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电针背俞穴治疗,取双侧膈俞、肝俞、脾俞、胃俞,分别接C6805型电疗仪,留针30 min,每日1次;对照组25例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2组治疗30 d。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1.42%,对照组7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4耳针疗法耳针疗法泛指用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包括毫针法、埋针法、压籽法、刺血法等方法。林源等[12]采用耳穴贴压治疗FD 35例,取神门、脾、胃、肝,每次贴单侧耳,每日饭后自行按压3次,4 d后换对侧耳,并与多潘立酮治疗35例对照观察,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85.71%,对照组82.8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上腹部疼痛、腹胀、嗳气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治疗FD疗效确切。樊建林[13]采用耳穴压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FD 118例。选胃、脾、肝、十二指肠、小肠、交感、神门、耳迷根等耳穴压丸,取单侧穴位,每日按压6~10次,5 d后更换至对侧耳穴;口服疏肝理气、调和脾胃、缓急止痛之中药治疗(药物组成:柴胡、白芍药、枳壳、绞股蓝、香附、川芎、佛手、延胡索、栀子、苍术、槟榔、神曲、姜皮、甘草),10 d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 d,最长观察4个疗程。结果:痊愈52例,显效43例,有效18例,无效5 例,有效率95.8%。结论:耳穴压丸配合中药口服治疗FD疗效显著。

1.5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疗法是指将某些药物注入腧穴或特定部位的一种疗法,它是通过针刺和药物对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调整人体胃肠道功能状态。张铭铭等[14]将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穴位注射疗法,取足三里(双侧)、中脘、天枢(双侧),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刺入穴位,得气后每穴注射0.5~1 mL复方当归注射液,隔日1次,治疗6次;对;照组30例仅毫针刺法治疗,取穴同治疗组,每日1次,共治疗12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33%,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注射疗法治疗FD疗效显著。

1.6穴位埋线疗法穴位埋线治疗FD,是通过羊肠线的物理性和生物性刺激,促进胃的腺体分泌和胃的运动而起到治疗作用。具有止痛,解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节机体有关脏腑器官功能趋于平衡,达到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刘绮等[15]采用穴位埋线治疗FD 190例,主穴取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肝胃不和证加肝俞;脾胃虚弱证加脾俞;脾胃湿热证加三焦俞;胃阴不足证加三阴交;胃络瘀血证加膈俞。除中脘穴外均用双侧,穴位皮肤常规消毒,浸润麻醉后,将0号烙制羊肠线(0.8~1 cm)埋入穴位皮下,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个月。对照组168例予西沙必利口服治疗,连服1个月。结果:埋线组有效率78.9%,西沙必利组64.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埋线组各分型中肝胃不和证近期疗效与其他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治疗FD疗效确切,且对肝胃不和型疗效最好。朱莹等[16]将120例FD患者随机分为3组,穴位埋线组40例给予埋线治疗:主穴取中脘、足三里(双侧)、胃俞(双侧),配穴为肝俞(双侧)、脾俞(双侧);西药组40例给予莫沙必利片;埋线加西药组40例予西药治疗加用穴位埋线治疗。结果:埋线加西药组总有效率93.5%,明显高于埋线组(77.5%)及西药组(75%,P<0.05)。说明穴位埋线与西药莫沙必利之间有协同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1.7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具有双重治疗作用。黄克文等[17]将10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口服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国灸(胃痛灸)中脘、神阙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贴,15 d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6%,对照组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灸穴位贴敷治疗对FD具有明确的辅助治疗作用。

1.8整脊疗法整脊疗法是以分筋弹拨、按压疏理等整复手法作用于脊椎背膂,以促进督脉气血和畅,使病椎恢复正常,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张煜新等[18]将 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整脊疗法治疗,运用整脊松解错位椎体棘突旁结节和条索状物;对照组30例予莫沙必利,共治疗4周。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整脊疗法与莫沙必利疗效相当;6个月复发率分别为 10.7%和34.6%,整脊疗法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整脊疗法和莫沙必利治疗对FD近期及维持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但整脊治疗的疗效稳定性优于莫沙必利。

2中医外治综合疗法

2.1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刘燕丽[19]将87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7例运用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穴位埋线取脾俞、胃俞、肝俞、中脘、足三里,呕甚加内关,胃痛加梁丘,嗳气频频加太冲,均为双侧取穴,每隔15 d治疗1次,耳穴贴压取耳穴胃、脾、内分泌、交感、皮质下、心、神门、肝、三焦,两耳交替进行,每2 d更换1次;对照组40例采用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共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77.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FD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组。

2.2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王全权等[20]将8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穴位注射结合耳穴贴压治疗,取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内关,双侧交替取穴,每次取2~3穴,每日1次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耳穴取神门、皮质下、枕、肝、胃、脑点,用王不留行贴压,每日数次间歇性按压。对照组40例予多潘立酮片+维生素B1治疗。2组各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穴位注射配合耳穴贴压治疗FD有较好的疗效。

2.3拔罐配合穴位贴敷胡畔等[21]选择FD患者80例,治疗组40例应用拔罐配合穴位贴敷治疗,拔罐时先予背部闪罐,直至皮肤发红,后沿膀胱经走罐,最后在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膈俞、中脘、神阙、天枢处留罐,每次拔罐 8~10个,留罐10 min,每日1 次。拔罐后给予穴位贴敷,将吴茱萸、丁香、茴香、细辛、芥子研成粉末,并加少许冰片用酒调成药膏,选肝俞、脾俞、胆俞、胃俞、膈俞、神阙、中脘、天枢、关元、气海,每次贴3穴,各穴位交替贴敷,贴敷时间为4 h,每日1次,治疗8 d后休息2 d。对照组40例口服多潘立酮片或雷贝拉唑片治疗。2组各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拔罐配合穴位贴敷治疗FD疗效显著。

2.4穴位贴敷配合灸法陈丽等[22]采用穴位敷贴联合艾盒灸治疗FD 70例,先用自制胃肠方贴敷中脘、神阙,后将自制的艾灸盒置于神阙穴温灸15~20 min,敷料4 h后揭除,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70例中剔除4例对外敷药物过敏者,治愈12例,显效38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45%。

2.5针刺配合拔罐陈素等[23]将80例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针刺拔罐治疗,针刺取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太冲,起针后选用大号玻璃罐,取神阙,先用闪罐法,直至皮肤潮红,再留罐10 min,每日1次;对照组40例予多潘立酮片治疗。2组均治疗10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拔罐治疗FD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2.6针灸配合耳穴贴压李杰等[24]将60例FD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选双侧足三里穴,提插捻转至得气后加温针艾灸;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内关和天枢穴针刺艾灸,方法同上,耳穴取神门、皮质下、枕、肝、胃、脑点,每日数次间歇性按压。2组治疗均隔日1次,共治疗10次。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值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表明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法对FD患者症状改善有明显疗效。

3问题与展望

综上所述,中医外治法治疗FD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并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结果所证实。从临床报道中看,目前的研究多为小样本,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及统一的诊断、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随机对照方法不够严谨,各种疗法的标准不统一,无法评价各种治疗方法的差异性,研究中缺乏对患者进行完整的随访,也直接影响了证据评定的可靠性。今后的临床研究应着重于具有双盲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用严谨的科研设计、科学的治疗方案以及严格的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体系和数据管理平台进行规范、深入的研究,疗效结果应尽可能采用标准化的判定标准。诸多中医外治方法及不同配伍方法之间应加强横向对比,总结筛选出相对高效的中医外治方法治疗FD。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临床疗效,进一步阐明中医外治法治疗FD的机制,探寻治疗这一常见疾病的最佳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总之,中医外治法治疗FD是安全、有效、经济且适宜推广普及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杨建宇,李彦知,范竹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药治疗概况[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130-131.

[2] 黄琪,马朝阳,万文俊,等.辨证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9):4-6.

[3]郭严.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评价[J].光明中医,2013,28(4):755-756.

[4]刘巧媚,周利,胡晔,等.针刺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5):65-68.

[5]王德军,常小荣,严洁,等.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与非特定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比较[J].中国针灸,2012,32(8):703-708.

[6]赵亚萍,刘晓辉,丁敏.针刺八脉交会穴和下合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5,26(9):30.

[7]章振宇.灸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18(1):61.

[8]刘钺,胡卡明,郭耀光,等.温和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气虚证疗效评价[J].四川中医,2011,29(11):115-117.

[9]杨金梅,张唐法,黄国付.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3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1):43-45.

[10]盛建文,范惠珍,尹卫华,等.电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及对血浆CCK、神经肽Y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学杂志,2013,19(11):1336-1338.

[11]赵亚伟,葛兆希.电针背俞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5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41(8):98-99.

[12]林源,陈旭军.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1):16-17.

[13]樊建林.耳穴压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8例[J].甘肃中医,2010,23(4):39-40.

[14]张铭铭,周利.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9):63-64.

[15]刘绮,林青,韦刚,等.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J].甘肃中医,2010,23(1):39-41.

[16]朱莹,袁伟建,张洪勤,等.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3):63-64.

[17]黄克文,胡锡元.中国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6,15(3):38-39.

[18]张煜新,袁学雅,邢增东,等.整脊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09,26(3):34-36.

[19]刘燕丽.穴位埋线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7例[J].陕西中医,2012,33(9):1207-1208.

[20]王全权,陈海林,宗芳,等.穴位注射配合耳压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4):602,620.

[21]胡畔,石拓,时昭红,等.穴位贴敷结合拔罐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4):53-54.

[22]陈丽,张江春.穴位敷贴联合艾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5):402-403.

[23]陈素,姚志芳.针刺拔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J].福建中医药,2010,41(5):41.

[24]李杰,马占军,梁桃.针灸联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国康复,2009,24(3):197.

(本文编辑:李珊珊)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6.041

作者简介:许建军(1971—),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针灸临床以及脑血管病防治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R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19(2016)06-0952-05

(收稿日期:2014-12-31)

※ 项目来源:2013年度天津市滨海新区卫生局科技项目(编号:2013BWKY013)

1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社区服务科,天津300480

猜你喜欢
消化不良中医疗法外治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疗法
胰腺癌所致疼痛的中医外治法
脑癌患者三月治愈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癌症是可控制的慢性病 红太阳中医疗法创奇迹
肠炎宁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评估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对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
半夏泻心汤加减配合吗丁啉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