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探讨

2016-03-10 06:35刁显软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6期
关键词:泸县耳病养猪场

刁显软

(四川省泸县石桥畜牧兽医工作站,四川 泸县 64610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探讨

刁显软

(四川省泸县石桥畜牧兽医工作站,四川 泸县 646105)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病情发展加快,而且传染性极高,对于养殖业中猪的养殖影响较大,需要及时的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探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全文在具体论述中首先分析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以及临床症状,其次分析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病理变化,最后重点分析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控制;研究分析

猪的养殖在我国许多地方属于重要的经济来源,而一些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可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产生相应的卫生问题,其中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属于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根据相关统计学资料显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在仔猪中的发病率高达100%,死亡率超过50%,患病的母猪其流产率超过30%,因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探讨如下:

1 流行病学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该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本身的传染性极强,猪是该病毒的唯一宿主,其它物种不会受到该病毒的感染,病毒的传播途径较多,比如:口腔、鼻腔、肌肉、腹腔以及生殖道等,其中主要通过猪的呼吸道实施传播,而母猪与仔猪之间的传播,通常在母猪的子宫或者是出生后传播。病猪与健康煮接触后可在短时间内发病,其中易感猪群主要是仔猪以及妊娠母猪。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原因在于猪舍的环境条件太差,猪舍内猪的密度较大、猪舍长期处于高热高湿环境等[1]。

2 临床症状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存在一定的潜伏期,潜伏期从3~37天不等。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

1)猪的体温会明显升高,正常猪的体温在38~39.5 ℃,而患病后猪的体温可达到41~43.5 ℃。

2)呼吸困难,随着病情的加重,猪可出现喘气、腹式呼吸以及不规则呼吸等。

3)病猪可出现尿黄、便秘,同时表现出食欲不振,伴随有打喷嚏、咳嗽等症状。

4)伴随有结膜炎的表现,皮肤发红,病猪的四肢以及腹下部位出现紫红色斑块,耳部存在发绀。

5)病程较长的可出现贫血、全身苍白、四肢无力等。如果是妊娠期母猪,则极易出现流产、早产以及死胎等[2]。

3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也是研究和诊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重要方面,病猪的心脏部位、膀胱部位以及肝脏部位在显微镜下可见出血性梗死以及渗出性炎症,有梗死病灶存在于病猪的脾脏表面,病猪肾脏表面出现土黄色,而且有较小出血斑的存在,除此之外,血斑也存在于扁桃体、肝脏、心脏、肠道、皮下以及膀胱等部位,少数病猪的胃肠道出现了出血、坏死以及溃疡等[3]。

4 预防控制

鉴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对猪群可造成较大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到养殖户的切身利益。因而需要对不同时期的猪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早期的预防和控制,在防控过程中主要遵循“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监控、早消毒、早扑灭、早免疫”的原则。具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4.1尽量降低外来猪的引进量

对于畜牧养殖户而言,其不同时期的猪群应保持稳定,在这方面可采用自繁自养,所有的仔猪均来源4.2强化养猪场的消毒管理

于养殖场内部或者是本地,这样能够降低养猪场引进外来猪的比例,从而能够有效地预防外来猪本身携带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降低了猪群内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病率。对于必须引进外来种猪的养殖场,在正式进入养护场内,必须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种猪相关疫苗的注射记录、种猪的全面健康体检等,只有健康的、符合要求的才能进入养猪场。

造成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猪舍的环境较差、存在高温高湿条件,对此应做好猪舍的管理工作,在夏秋较为炎热的季节,定期对猪舍进行降温工作,每日及时清理猪舍内排泄物,同时保持猪舍内具有良好的通风,同时根据猪舍内猪的密度、猪的大小等合理的确定消毒频率,常规条件下每月必须对养猪场进行1次彻底的消毒,如果养猪场周边出现了感染疾病,此时的消毒应增加到2~4次。最大程度的保证猪所处的环境中没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的存在[4]。

4.3重视日常饲养管理

饲养既能促进猪的生长,同时还能提高猪的免疫力,所以日常饲养管理应高度重视,比如在夏季炎热季节,需要增加猪的饮水量,猪舍内的饮水最好采用活水,这样能够保证猪舍内猪引用的水处于洁净状态,无污染,避免病毒通过饮水造成感染,保证猪的饲料来源可靠,富有营养,根据实际情况可在饲料中增加一定的添加剂等,提高猪的自身免疫力。

4.4病猪的正确处理

对于确诊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应及时的隔绝,防止病猪对其它健康猪群造成的影响,与此同时在病猪的而隔离区域周边也应做好消毒和防护措施。对于出现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母猪生产的死猪以及因病死亡的猪均需要进行无害化处理。与此同时死猪、病猪的猪舍需要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处理,存活的感染病毒猪群在经过全面检查,没有感染性,各项指标正常后方可与其它猪群共同饲养。

5 结束语

对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尚没有有效的预防药物,在日常管理中应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以及病因等有全面的认识,从而才能根据相关病因及时的采取措施做好早期的预防和处理,降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率。

[1]李茂宁,伍和明,覃庆玉,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控措施[J].广西畜牧兽医,2014,(6).

[2]张正凤,刘永恒,葛东红,等.猪瘟、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三种疫苗组合免疫对比试验[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1).

[3]王学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J].当代畜牧,2014,(23).

[4]张德文,史本宏,张光秀.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探讨[J].中国农业信息,2013,(3).

(编辑:晏兵兵)

S858.285.3

A

1006-799X(2016)16-0054-01

刁显软(1965-),男,四川泸县人,工作员,主要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猜你喜欢
泸县耳病养猪场
耳病治鼻,事出有因
基于1500以太网养猪场的智能饲喂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血清驯化在猪蓝耳病防控中的应用
猪蓝耳病(PRRS)综合防控对策
养猪场的提升离不开智能饲喂系统
两种猪蓝耳病活苗单独与同时免疫试验
规模化养猪场疫苗免疫的关键技术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在养猪场住了6天6夜
泸县农村信用联社:“互联网+”助力转型升级
泸县宋墓石刻中的多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