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文化建设研究

2016-03-10 06:35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16期
关键词:畜牧业文化产业草原

李 娟

(新疆昌吉市草原站,新疆 昌吉 831100)

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文化建设研究

李 娟

(新疆昌吉市草原站,新疆 昌吉 831100)

与地理位置天然独厚的中东部地区不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游牧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并使其脱贫致富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在经济与文化齐头并进协同发展的今天,特色文化对经济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其中草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着极其悠远的历史,与我中华文化一道同样光彩夺目,我们应当重视并重新审视草原文化对于草原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本文将针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文化建设进行研究。

草原畜牧业;发展;草原文化;研究

城镇的出现与急速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的里程碑,而随着生产力的极大提升、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有着悠久历史、成果璀璨的草原畜牧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城镇化又对草原畜牧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由此,草原畜牧业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怎样适应并建设值得我们讨论。

1 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出路探索

草原畜牧业有着弥足珍贵的悠久历史,抚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是人类依赖、征服、改造、利用自然的最好证明,也见证了草原文化的发展轨迹与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1.1提高农牧民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草原畜牧业这一古老而又向现代化进化的行业,已不能与蒸汽时代同日而语,我国的草原畜牧业已经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形成了适用于自身的特色发展方式,这就需要农牧民在时代技术革新的当下,不再将自己仅仅定义为传统的农耕者,积极的去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以应对先进的技术设备,更好的发展草原畜牧业。

1.2深化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

草原畜牧业的产业化与其他行业的一样,需要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劳动者的职业素养,国家政策、社会待遇等等。针对草原城镇化率与城镇化质量以及效益成反比这一重大矛盾,在城镇化过程中,要着眼大局,将目光放在城镇化的质量与效益方面,这样才能提升就业率,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效率,让城镇经济的发展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起到引领的作用。由此,当城镇化的质量以及效益提升到应有水平,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草原畜牧业,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

1.3保护牧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牧区乃畜牧业立足之本。长期以来,盲目开垦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损害。上世纪伊始,为了解决饥饱问题,在众多草原地区掀起了开垦的浪潮。据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1981-1985)草地资源统计,草原面积较上世纪六十年代减少了10.4%,在最近一次的草原资源统计的初步调查中,内蒙古草地的面积较上世纪八十年代减少了8%[1]。加之近来兴起的以草原生态为噱头的饲养基地、人工牧场等项目,更是让休牧期的满目疮痍的草原愈加千疮百孔。国家出台相关法规限制对草原的无度索取,而草原在得以喘息的同时又要面对工业污染,使得保护畜牧区的生态环境尤为重要了起来。

2 新时代下草原文化建设探索

草原文化的生产者是游牧民族,千百年来,也正是游牧民族的走走停停,不拘泥于一地的随性洒脱才使得草原没有被沙漠化侵蚀。千百年后的今天,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其中文化至于综合国力的作用于地位愈加重要。草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草原文化,而草原文化也在草原地区充当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一直发挥着自己应有的潜力。

2.1草原文化的价值观

包玉山教授于2005年在成都召开的“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年会”上,就生态环境与文化的两者关系问题表达了如下观点:生态环境与文化是互动关系,2.2突出草原文化的内涵

不同生态环境形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形式适应并保护不同的生态环境[2]。因此,以草原文化为核心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礼仪风俗、宗教信仰与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不同。所以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领略草原文化那与众不同的魅力,也才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草原地区不同地区的不同草原文化的价值观。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人将假期出游着眼于回归自然,而资源丰富和独具特色文化作为草原地区的一大亮点,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亲身目睹儿时耳熟能详的那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和乐景色,见识草原的夜幕下辽阔、悠扬、坦荡的夜空。为草原地区的经济做出了极大贡献,广受各界关注。而伴随着日益明显的旅游产品差异化不明显的矛盾:内容单一;活动组织较为雷同;低水平恶意竞争,随之引发的草原吸引力降低,所以,改变现有的草原文化的单调性,就需要挖掘和提升文化内涵。

2.3发展草原文化产业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而在我国,由全国政协以及文化部所组成的文化产业联合调查组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后者的定义更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资源丰富的草原有着发展产业文化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更是以悠久的历史具备着良好产业文化的发展条件。首先,要加大研发力度,根据自身特点、价值、优势,制定展业发展战略。其次,深化体制改革,积极完善、落实于文化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而后优化资源配置,在对草原资源深度开发的同时减轻环境脆弱区的经济压力,有效、合理的利用资源,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与产业互利”的双赢局面。最后,大力培养文化产业经营类的人才,逐步完善市场。这样才能成为吸引资金,吸引消费者的重要文化产业,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1]安达.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与草原文化[D].内蒙古大学,2006.

[2]玉玺.论草原文化在内蒙古特色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编辑:晏兵兵)

F326.3

B

1006-799X(2016)16-0102-01

李 娟(1971-),女,山东平度人,畜牧师,主要从事优质牧草种植与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畜牧业文化产业草原
映像畜牧业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可可托海的草原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