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宣传彰显基层服务魅力

2016-03-10 11:04杜放光
河南电力 2016年10期
关键词:商水县农网老百姓

文_杜放光

以特色宣传彰显基层服务魅力

文_杜放光

宣传是一种力量,会宣传是一种能力。但长期以来,或因墨守成规,方式单一呆板,或因片面追求“高大上”,内容晦涩难懂,致使基层宣传的目标效果无法与群众的需求充分融合,甚至陷入“水土不服”的窘况。目前,如何增进社会沟通,助力服务水平提升,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是基层供电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

为弥补这一短板,商水县供电公司深入基层广泛调研,不断在宣传内容上下功夫,在沟通方式上动脑筋,善于抓重点、抓特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把枯燥乏味的理论变得生动活泼,使宣传增添了吸引力、感染力,催生出凝心聚气、鼓舞人心的正能量。

一、说“家常话”,让老百姓听得懂

要提高宣传的传播力和有效性,就必须考虑作为宣传客体的民众的接受度。在宣传过程中,“话语”的选择至关重要。基层广大群众由于受到传统习俗、知识层次、信息畅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更乐于接受“下里巴人”式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由此可见,想让群众听得明白,就要根据百姓的语言、百姓的喜好,将“硬”道理转化为“软”故事,与老百姓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

老百姓爱听什么?家常话。商水县公司宣传语言打破官腔,把大道理说成“大白话”。近期,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为宣传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意义,争取百姓理解,助力工程顺利推进,商水县公司集思广益,收集整理了一系列顺口溜,粉刷在各村醒目的位置:“村里换了变压器,冰箱空调都欢喜。”“机井通了电,再不怕天旱。”……很显然,这组标语虽然看上去土气十足,但其优势显而易见,既能形象直观地传播理念,又有人情味儿,且朗朗上口。

老百姓想看什么?吸引眼球的东西。商水县公司投其所好,在趣味性上做足文章。比如在宣传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知识时,组织开展了“安全宣传赶大集活动”,制作漫画展板,诵读雷雨天防触电“三字经”,向摆摊和赶集的群众宣传安全用电知识和有关电力法规,介绍临时用电使用流程,由于漫画生动、活泼,“三字经”直观、易懂,围观者众多。每到春季,在为群众充当植树向导、教孩子放风筝的同时普及树线安全距离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为真正达到接地气,有“土味儿”,商水县公司依托基层农电队伍创办了“乡村宣讲团”,培养了一批“草根达人”,吸纳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说理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人员,比如各村的民情联络员、用电明白人、青年志愿者等,定期深入城镇乡村,用乡音讲解新的理论政策,解疑释惑,同步开展安全用电、电力法规宣传、服务上门等多种活动,用小事例阐述、宣讲大道理,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记得牢、用得上。

二、当“翻译官”,为老百姓解“疙瘩”

高深的科学理论可信度高,固然不可或缺,但如果直接讲给群众听,因其道理深奥和用词冷僻,必然难以接受和理解,要使其发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还必须使之通俗化。遇到这种情况,商水县公司首先会对深奥的科学理论和专业术语进行“解读”“翻译”,然后用图示法、实验法、演示法“三法”并进的方式“软着陆”,让老百姓看懂吃透,进而消除心中的疑惑。

以直观的“图示法”阐述流程,简明扼要。在目前正在实施的户表工程中,一些群众质疑厂家调快了电表,商水县公司不是硬性否认,而是采用了图示法,把电表从生产到安装入户经历的6道关口以箭头指示法演绎出来,其中3道关口由生产企业把控,包括校表、二检和出厂前的抽检;另外三道关口由第三方质监部门完成,箭头指向生产过程中的抽检、出场后的强制检定以及入户安装前10%的抽查。任何一道关口过不了都不可能安装入户,被蓄意加速的说法没有依据,任何一家电表企业也不敢冒着倒闭的风险去违法操作。同时,商水县公司承诺,若客户仍有疑问,供电公司可以免费校验表计,或者到县技术监督局进行鉴定。

以“试验法”结论示众,那么谣言会不攻自破。在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过程中,变压器的安装位置依然是个难题,不少群众拒绝变压器安装在自己家附近,理由是辐射大。针对这一质疑,商水县公司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打破供电神秘性,请村民代表参观变电站,并观看幻灯片,播放中国科学院长达8年对大大小小500座变电站的测试结果,公布12本数据结论手册。结果显示,即使站在10千伏高压线下面,数值也绝对安全,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官方发声,试验证实,群众的疑虑得以消除,阻挠施工的行为也逐渐销声匿迹。

以“演示法”消除村民心中的疑虑。近年来,为打造“10分钟缴费圈”,商水县公司与邮政部门联手,“村邮通”几乎覆盖了各个乡村,老百姓足不出村即可完成缴费一事。但由于“村邮通”是借助外部平台运作,有部分群众对此心存异议,宁愿费时费力地跑去当地供电营业大厅,也不愿在村头就近缴费。鉴于此,商水县公司志愿者不仅走村串户给村民讲解“村邮通”的用法和好处,同时还组织村干部和农电工带头缴费,以行动告知大家安心使用。

三、炫“真人秀”,让老百姓易接受

一直以来,“纸上谈兵”式的说教宣传盛行,对于一些好的政策,习惯以公文的形式下发扩散,比如在农网改造升级宣传方面只注重强调其深远意义,提出其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好处,要求群众理解支持,可由于概念表述干巴枯燥,老百姓如同雾里看花,何谈积极配合?而对待一些故障停电抢修的宣传模式更是有待商榷。比如停电之后,通常会表态为“要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尽早尽快送电”云云。其结果是,一方面参与抢修的电力员工又累又脏又饿,一方面是老百姓压根不清楚到底咋回事。电力人委屈,老百姓不理解,其根源在于着力点不对,沟通方式不得当,导致宣传缺乏说服力。

针对务虚宣传导致的弊端,商水县公司采用以事实说话的方式,用新旧对比法把群众对农网改造升级的想象变成对已改村庄的直观感受,更好地推动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的实施;以情景再现法记录电力员工的辛苦劳作,消除客户的误解和疑惑。

“新旧对比法”把深奥的道理变成生动的故事。商水县公司着重于农网改造升级给百姓带来的具体变化,比如联合《河南日报》和河南卫视采访本县“西瓜大王”翟永生,先是描述了电力不足时的费时、费力、费钱、低产的窘况,继而展示网改后采用科学种植、自动浇水、自动喷药、惬意丰收的情形;采访了养殖大户苗广喜,他道出心声:“改造前要人工打料、冲洗,又脏又累不说,关键是养殖数量老上不去;改造之后,电给力,全部自动化,人闲了,高产了,致富了。”……这些真实生动的人和事摆在人们面前时,谁不期待农网改造升级后自己家也能有一个美好愿景呢?

“情景再现法”适用于消除因故障抢修引起的非议和误解。近年来,全球气候恶化,强对流天气频繁出现,停电事件各地皆有发生。对此,商水县公司一改过去“只会埋头干活,疏于沟通”为“既要埋头干活,又要宣传到位”的新模式,注重到一线抢修现场拍照、录像,比如风灾冰雪灾害后记录树歪、杆倒、线断的狼藉,夏季记录施工人员不惧蚊虫叮咬,一身泥水一身汗水的辛苦;冬季记录他们冰雪满身、脚手红肿、不畏严寒的拼搏精神……其宣传意义就在于满足老百姓的知情权,让大家知道为什么停电了,电力员工此时在干什么,都付出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进展……如此,沟通顺畅,误解消除,企民关系自然也就更加和谐。

新的宣传模式必然要加入新颖的语言形式。比如高温抢修时,描述为“我们与大家一样很着急,也热得融化了。”“注意,前方有‘黑人’出没!”“停电了?电网人正‘排山倒海’赶到你那里!”电力员工辛苦施工,被形容为“电力瘫”;请客户代表参观变电站,称之为“我带着你,你带着好奇,我们去变电站探秘”等,形象生动。之前,每至高招、中招时,“保电”为唯一模式,一味陈述采取了哪些措施,一二三四五罗列一番,不仅读者不感兴趣,作者都觉得乏味无力。如今换了角度——《和儿子一起进考场》《和女儿间隔30米》等让人眼前一亮的标题;更有创意的是,宣传语言也不再是“中规中矩”,比如目睹了员工连夜抢修之后累得靠在一起睡着时,采用了“他们怎么敢在上班时间睡觉?”之类的正话反说型标题,意在激起人们的好奇心,进而引出背后的感人故事。同时,宣传也要加入全新的元素。比如《水墨电力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电力抢险、施工等场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我们常见的电力工作有了不一样的风情。

当然,基层宣传不能局限于现有的某一成功模式,而是要在不断开拓创新中持续完善,尤其要抓住不同受众的特征,让“民需导向”总体引领。当前,商水县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大致包括两类人员,一类人员是留守的老人妇女儿童,可以在宣传上采用“土味儿”模式,说大白话,编顺口溜,看漫画书,读三字经;另一类人员是外出务工和返乡的年轻人,他们喜欢用微信、QQ,这给企业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这些新生代,商水县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从“相加”到“相融”:开通QQ群、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建好“朋友圈”,推送“知识链”,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与公众互动交流,扩大宣传范围,使网友能及时了解报装、用电、停电、缴费等信息,实现日常宣传无缝隙。与此同时,商水县公司百余名青年志愿者在本地贴吧、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与客户积极沟通交流,根据客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从而让宣传模式更接地气,以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对宣传工作的新需求、新期待。

(作者单位:商水县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商水县农网老百姓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搬迁后,老百姓能否快乐起来?
商水县
河南省商水县第一高级中学
老百姓的话
老百姓的福
商水县
商水县种粮大户情况调查
要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分析农网10kV电容器故障原因及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