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基层军医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3-10 13:32黄俊龙江鹏亮沈志雷王晓黎李红霞莫峰锋
海军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任职教育职业发展

黄俊龙,江鹏亮,沈志雷,王晓黎,李红霞,莫峰锋,沈 慧



海军基层军医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俊龙,江鹏亮,沈志雷,王晓黎,李红霞,莫峰锋,沈慧

[关键词]基层军医;任职教育;职业发展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舰艇卫生学教研室

为保卫海洋国土利益以及保障海洋战略的顺利实施,海军战斗力提升成为我国当下面临的紧迫任务。保障海军基层官兵的健康状态,是保障和提升海军战斗力的必要条件,而基层军医的医疗技能水平直接决定了海军战斗力保障及服务质量。笔者对海军基层军医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 海军基层军医职业发展现状调查

为更好地了解海军基层军医的发展现状,笔者在2014年担任舰艇军医班随队导师期间,设计了一份基本问卷进行初步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毕业院校、工作时间、职称、有无执业医师执照、进修次数及时间、需要加强或急需提高的临床技能等内容,问卷共发出20份,收回20份。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海军基层军医主要来源是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培养的海军临床专业本科生(占60%),此外还包括一部分地方大学毕业入伍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30%)以及少数其他军医大学毕业的本科生(10%)。

2 海军基层军医职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2.1较大比例的基层海军军医没有医师执业资格参与调查的20人中,具有职业医师执照的仅占40%。参与调研的舰艇军医主要是军医大学本科毕业后直接分配到舰艇从事军医工作(占80%);或者是地方大学医学本科毕业后直接入伍,经过短时间(约6个月)的军事医学相关培训后到基层任职。毕业后分配到海军基层的海军军医跟毕业后分配到医院工作的医学本科毕业生相比,独立执业能力的培训和提升存在差异。他们在独立执业前没有机会到各临床科室轮转培训,由于缺乏足够的系统性专业培训,一方面临床技能偏低,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其报考医师执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导致了大部分在基层工作的军医并无执业资格。

2.2专业技能的提升没有畅通有效途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全部参与调查的海军基层军医都反映个人临床技能水平低,难以完全胜任基层军医工作。如果没有到临床轮转培训的机会,那么参加进修可能是提升专业技能的很好机会。但是调查结果显示,海军基层军医进修机会较少,50%在此之前没有获得机会到医院或院校进修。进修时间也较短,获得进修机会的军医中,80%的进修时间在1年以内,40%在6个月以内。医师的临床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需要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是不间断的学习过程。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在院校通过系统理论学习后,对医学专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未与实践结合,并没有形成稳定且高效的执业技能,形象的说,是一种教育的“半成品”。把“半成品”直接当作“成品”使用,不仅无法获得预期效用,甚至可能会引发负面效果。医学院毕业后直接到基层任职的军医,没有畅通有序的培训和成长途径,很大程度上成为阻碍其执业能力获取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此外,不仅进修机会不是很充足,而且在医院进修时带教质量和效果也往往难以得到保障。在上述情况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海军基层军医的理论知识慢慢变差,技能越发生疏,那么通过执业资格考试的几率将会更低。很多未能获得职业资格的舰艇军医表示未来只能改换职业,无法继续从事临床工作。

2.3海军基层部队军医个人发展受限,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参与调查的海军基层军医工作时间最短2年,最长19年。75%工作时间在5年以内,25%工作时间在5年以上。这提示海军基层军医可能存在人员流动过频或人才流失情况。参与调研的海军基层军医的职称情况显示,20人中初级职称90%,中级职称10%,无人具有高级职称。通常本科生工作5年后可以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中级职称5年后有机会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调查结果提示工作时间超过5年的5人中,只有2人具有中级职称,工龄最长的一名军医工作19年,仍然是中级技术职称。调研结果同时显示,基层军医对职称晋升意愿不强烈,这些可能与体制及编制有关。大学毕业的本科学生,素质相对比较优秀,整体上对自己的事业和人生规划期望值较高。但是他们到海军基层部队工作后,往往会发现自己的医疗技能并不够用,而且单位有自己的社会形态特点,应届毕业的本科学生需要时间去了解和融入。在海军基层部队,军医需要完成从军校学员到基层干部的身份转变。大多数学生缺乏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训练,缺少管理经验,社交能力也没有获得足够的锻炼,因此到了基层以后,很多低资历军医把自己仅仅定位于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忽略了自己在基层还有作为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职责和角色。转型问题引起的定位不准确,会影响海军基层军医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2.4军医大学的院校教育可能存在重临床轻预防等方面的问题参与调研的海军基层军医中45%认为应该加强预防性知识技能、保健知识、心理咨询、理疗技能等培训。海军基层军医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发现,很多日常工作内容是保健性以及预防性的医疗工作,比如舰船的消、杀、灭等防疫工作,以及艇员慢性劳损的理疗工作,还有一部分工作是提供心理咨询或疏导服务。这些工作需要海军基层军医具有综合性技能和素质。然而,在大学临床教学中相较于临床医学的内容,这些相关内容不同程度存在被轻视的情况。当下医学院的教育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重(病理)生理轻心理等现象。虽然医学院培养的是全科医生,但在大学学习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学员自己,都无意识地把培养目标定位于未来在医院工作的临床专科医生而不是基层军医。

此外,军校学员与普通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范围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军医大学的学员毕业后,没有机会直接进入医院继续学习和成长,而是直接到基层工作,临床技能难以真正胜任基层医疗工作。海军基层部队的战士总体上来说各种临床疾病发病率较低,其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训练中的训练伤、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的防护等问题。海军基层军医如果对康复医学和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明显欠缺,就更加难以胜任其工作。

2.5医疗技术工作者在海军基层部队的价值感及影响力存在认同危机参与调研的军医中80%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感不足,其他人的调查也有同样发现[1]。一方面,海军基层部队医疗卫生工作更倾向于预防性医疗工作,海军基层官兵对军医工作的价值认识不到位。即使有急发的临床疾病,海军基层军医往往欠缺处理条件和能力。此外,作为医疗卫生工作者,海军基层军医应该参与训练计划的科学制定以及在实施过程提供专业指导。未来我军战斗力提升相当程度依赖科学训练,要尊重科学规律,而不是简单、粗放、机械的训练。

3 海军基层军医职业发展对策

3.1可以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使基层军医的技能能够完全胜任本职工作比如,可以通过建立医学本科生毕业后的后续完整培训方案,使刚毕业和刚入职的基层军医有机会继续得到高效高质的培训,顺利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这方面已经有较多尝试[2-3]。此外,可以尝试新的基层军医政策,直接任用有一定工作资历和执业能力的临床医生来担任基层部队担任军医的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或轮值机制等;还有,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环境和基层部队的具体需要制定对军医的具体技能标准,补充和改进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目标,并通过相应的考核和评价,保证军医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3.2培养和增强军医工作的价值感,使基层军医更加乐业敬业,以有效保障部队战斗力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追求是价值实现。对基层军医来说,在基层部队的医疗工作能获得价值认同,不仅对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保障基层部队战斗力来说也具有重要价值。医疗卫生工作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基层部队科学训练并形成战斗力的成效。既有相当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又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的军医,最容易发现基层存在的具体问题,尤其是那些妨碍战斗力提高,甚至影响部队战斗力的因素。基层军医的工作,不仅仅是保障健康,更重要的是从医学科学的角度保证科学作训以及有效形成战斗力。从医学科学的角度讲,未来的高科技战争,在武器性能相对确定的情况下,真正能够影响战斗力的因素,主要是战斗员的作战状态。对战斗员最佳战斗状态和能力的保障,是将来部队战斗力得以提升的有效途径。

因此,军医不仅仅应保障官兵平时的健康,更应该深入了解影响战斗力的诸多医学及生物学相关因素,并通过与相关领域专家沟通以探讨解决之道。这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个人的价值追求,也离不开激励机制。应该给基层军医搭好施展专长的平台,为他们创造发展的机会,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及激励机制。为那些努力学习,并不断提高个人技能的个人,提供发展机会,为他们提供深造学习、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机会,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晋升机制。

3.3大学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综合素质教育应届学生毕业分配到基层后,展开工作时作风不成熟,甚至部分军医在跟基层官兵沟通时存在一定障碍。基层对“新军医”的评价或要求未必完全合理,但是也许在某个角度也提示大学教育可能还存在某些短板。因此,在大学教育阶段,学校不仅要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对学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比如,对学员进行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的培训,使学员们能主动有效地进行上、下级沟通;训练并启发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4 结论

基层海军军医的个人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海军的综合保障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海军基层军医的发展水平也是我国海军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本次问卷调查样本量有限,但总结出的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典型性。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解决,既是关心和支持海军基层军医个人的发展,也是为保障和形成战斗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句泳,郭强.基层军医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结构模型研究与激励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6):563-565.

[2]徐昕明,董自西,张雨龙,等.基层军医转岗培训模式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2(20):1175-1176.

[3]王洪涛,罗长坤,黄建军,等.基于职业生涯发展视角的基层军医任职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初探[J].重庆医学,2013,29 (42):3574-3575.Doi:10.3969/j.issn.

(本文编辑:张阵阵)

(收稿日期:2014-10-01)

[通信作者]沈慧,电子信箱:shenhuicn@126.com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9-0754.2016.01.028

猜你喜欢
任职教育职业发展
技能培训实战化的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新装备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与实践
军队院校任职教育中师旅团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培养探析
装备课程建设向实战贴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之道
锻造适应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教员队伍
浅谈高等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职业发展
审计人员职业发展与能力建设探析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创业就业中的思想引导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