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店为何称“堂”

2016-03-10 18:53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医圣同仁堂张仲景

我国一些老字号的中医药店,多以“堂”相称,诸如“济生堂”“同仁堂”“长春堂”“四知堂”等。以致有些药店演变到后来发展成制药厂,仍然保留着这些老字号。如北京的“同仁堂”、天津的“达仁堂”、杭州的“胡庆馀堂”、石家庄的“乐仁堂”、安阳的“明善堂”等,至今仍名扬海内外。

中医药店为何称“堂”呢?这还得从医圣张仲景说起。

张仲景,东汉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灵帝时(公元168~189年)举孝廉。建安中(公元196~219年)为长沙太守。张仲景博学多才,曾从同郡张伯祖学医,尽得其详,成为当时的良医。但张仲景生在汉末纷乱之世,社会道德沦丧,疾病流行,给人民带来了莫大的灾难。他目睹惨状,秉着救死扶伤的精神,立志学习医术,以解除人民大众的疾苦。他在《伤寒论》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因此,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研读《素问》、《难经》等医学典籍,并结合了自己的临床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16卷,创造了辨证论治的治疗法则,被后世尊为“医圣”。

张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疫疠流行,许多贫苦百姓慕名前来求医。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爷作风,对前来求医者总是热情接待,细心诊治,从不拒绝。开始他是在处理完公务之后,在后堂或自己家中给人治病;后来由于前来治病者越来越多,使他应接不暇,于是他干脆把诊所搬到了长沙大堂,公开坐堂应诊,首创了名医坐大堂的先例,他的这一举动,被传为千古佳话。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张仲景,便把坐在药店内治病的医生通称为“坐堂医”。这些医生也把自己开设的药店取名为“?菖?菖堂”。

猜你喜欢
医圣同仁堂张仲景
悬壶济世的张仲景
同仁堂知嘛健康空间
张仲景:经方善用姜
南北“同仁堂”谁是老字号
同仁堂的里子和面子
同仁堂 跨越十四年的拿牌路
少年医圣
张仲景脾胃理论探析
“医圣”张仲景临证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