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持“强村富民”——河南破解移民扶贫困局的创新之路

2016-03-11 19:09董一鸣郭安强通讯员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棚移民集体

□董一鸣□郭安强(本刊记者; 通讯员)



精准扶持“强村富民”——河南破解移民扶贫困局的创新之路

□董一鸣1□郭安强2
(1本刊记者; 2通讯员)

移民搬迁难,稳定难,发展更难,历来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由于原有的生活体系被打断,搬迁后面对陌生的环境,谋生致富无从下手,贫困往往成为广大移民长期面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移民群众普遍经济基础薄弱,劳动技能单一,致富增收相比其他群体更加困难,如何让移民群众尽快发展致富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河南省移民办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移民扶贫新模式,实行精准扶贫,初步实现了全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有效破解移民扶贫困局,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折射出河南省移民的幸福生活——初步统计,2015年全省移民人均年纯收入已从2006年实施后期扶持初期时的898元提高到8700元;丹江口库区移民人均年收入由搬迁前的4200元增长到9545元,经济发展快的村人均纯收入已经突破3万元。

“一村一品”——精准定位产业扶贫

河南是水库移民大省,共有移民203万人,其中南水北调移民16.54万人,是全国第三大移民省份,涉及贫困移民20多万人。

经历了迁徙的动荡,亲情割裂,新旧矛盾交织,很多移民村在搬迁初期都出现了不稳定现象。

“发展是解决移民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和移民的稳定息息相关。”河南省政府移民办主任崔军说,“河南省全力推进‘强村富民’战略,通过经济发展谋求移民村的长治久安。”

2011年仓房村从丹江岸边北迁辉县市常村镇,短短两三年间,这里的变化让人惊叹。一座座香菇大棚传出欢声笑语,忙碌的气氛扑面而来。

仓房村按照“抱团发展”的思路,组建了“仓房村香菇生产合作社”,发展社员51户,对购种、购料、育菌、培养、销售等各个生产环节实行统一管理,提供全方位服务,全村建成香菇培养大棚74座,发展香菇培养专业户50多户,年产值1200余万元,利润500万元以上,成为当地闻名的香菇大棚专业村,并帮助周边县乡村发展大棚160余座,种植香菇200多万袋,形成了规模效应。“村里人都忙着种香菇,现在过年连饺子也顾不上包了。”仓房村支书周学文说。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河南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大力培育移民村主导产业。编制了1200多个移民村产业发展规划,并从丹江口库区208个村中选择基础好、矛盾少、发展积极性高的移民村,连续3年时间,每年高标准建设10个“强村富民”示范村。

如今,像仓房村一样,中牟县北沟石井、许昌县朱山、原阳县狮子岗、郏县马湾等一大批移民村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给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辉县邓州市周沟社区利用紧靠河流、土地肥沃的优势,改变原来一季麦、一季玉米的耕作模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蔬菜、果树、花卉、小辣椒、春花生等高效经济作物,亩效益提高一倍以上。

孟津县立足“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精心打造了妯娌村2800亩爱宕梨基地、清河村600亩大棚蔬菜基地、刘庄村2300亩薄皮核桃基地、石门村和东地村1200亩突尼斯甜石榴基地、小浪底村300亩甜葡萄基地和平乐300亩高标准养殖基地等6个移民产业基地,有力地促进了移民脱贫致富。

2015年底,河南全省各移民村“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河南省移民发展致富的经验也被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移民局在全国推广。

帮扶发展——部门联动合力扶贫

按照河南省移民办确定的“强村富民”总体目标,丹江口库区移民收入3年内要达到当地居民平均水平,其他移民村5年内达到当地平均水平,2020年达到小康水平。

美好的蓝图让人向往,但移民村经济基础普遍薄弱,实现这些目标并非易事。河南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化帮扶新机制,河南省政府出台了移民后期帮扶意见,并组织省直部门及地方各级对移民进行全方位帮扶,累计帮扶资金50多亿元。省移民办与省财政、卫生、林业等部门联合制订帮扶政策和措施,在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对重点村进行支持。河南农大等高校在移民村设立特色农作物培育基地,帮助移民村发展生产。农行、农信社等金融部门向移民发放小额贷款,助力移民就业创业。

在全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更多优质项目向移民村集聚,全省移民村累计引进招商项目近千个。中牟县北沟石井村引进了河南瑞亚牧业公司,移民村利用后扶资金建设7000多平方米的奶牛舍一栋和占地108亩的生态莲藕基地返租给瑞亚牧业,公司每年向移民村分红近50万元,同时安排100多名移民群众就近务工。

社旗县采取由移民村提供生产场地、配套基础设施、土地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引进湖北神力农牧公司投资2000万元、益力康公司投资8000万元、湖北盛元旭光农牧公司投资3600万元,分别在曹湾、高庄、马蹬等村建成了标准化肉鸡、肉兔养殖场,各村年增加集体收入30余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就业人员每人年创收2万元以上。

襄城县与河南鸿跃食用菌公司联合引进了总投资2.17亿元、年产1.5万吨的食用菌工厂智能化生产项目,采用“村村入股、年年分红”的模式,由上寨、陈家湾等5个移民村共出资600万元投资到项目中,企业无偿培训移民技术人员,并对移民建棚提供指导、提供菌种、回收产品。

同时,对于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频发、不搬迁难以脱贫的移民村,河南省移民办积极争取国家“避险解困”项目,让移民村搬迁至中心村、乡镇、县城,为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目前,第一批试点涉及的1.9万人已搬迁5700多人,第二批试点8600多人的避险解困工作已经启动。

共同富裕——壮大集体项目扶贫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在助力村经济发展过程中,河南省实行“扶持资金项目化、项目资产集体化、集体收益全民化”,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正如襄城县王洛镇张庄村支书张伟忠所言,帮扶资金如果“撒胡椒面”,移民人均数百元,啥事也干不成。同时,如果只扶持龙头企业和大户,村集体没有收益,农民也难共享项目红利。

襄城县张庄村成立大菜园种植合作社,牵头组织无公害蔬菜大棚项目,并规划实施了优质果园、观光长廊、采摘园及餐饮服务、食品加工、超市、冷库等配套产业,形成了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新型农村建设示范村。2015年张庄村实现集体收入50万元,两年内将达到200万元。

中牟县北沟石井村奶牛养殖项目、全店村大棚蔬菜项目和饲料加工园区、荥阳市东魏营村避雨葡萄和花卉大棚项目,村集体将上级扶持资入股企业或利用扶持资金建成大棚作为集体资产租与企业使用,奶牛养殖棚村集体年固定收入40余万元,饲料加工车间租金年固定收入50余万元,蔬菜大棚、避雨葡萄等项目租金达80万元。

邓州市北王营社区利用移民后扶资金、“强村富民”奖励资金和自筹资金1000余万元,建设了养殖小区2个、日光温室12座以及2400多平方米的智能温室1座,并将这些集体资产承包给移民经营,社区集体年收入达30万元以上。

几年来,河南省移民办筹集扶持资金6亿多元投入到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生产发展中,撬动社会资金22.5亿元,发展集体项目760多个。

同时,河南结合移民村实际,成立农业公司、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经济管理组织,为移民提供订单式、合作式等社会化服务,对移民村集体项目进行租赁、入股、有偿使用等经营,扩大集体积累,增加移民收入。

新郑市新蛮子营村成立群利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国信公司承包经营村里的900亩土地,发展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并将其余近530亩的土地作为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农业主题公园,项目建成后由河南省君丰农业公司承包经营。2015年新蛮子营村集体收入达到80万元。

目前,河南全省移民村经济管理组织达到2000多个。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农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丹江口库区全部208个村、老水库基础好的村都有集体收入,侯家坡村去年集体收入达到200多万元。

激发动力——科学引导“造血”扶贫

2011年,李宏伟一家3口和同村的人从淅川来到了长葛石固镇丹阳村。这里有两层的小楼,单独的院子,整洁的水泥路……一家人有了安定下来的信心。

利用村里种养殖用地和从前在北京打工时学来的技术和经验,李宏伟自己搭建了大棚,种起了大棚蔬菜,当起了种植专业户,第一年就赚了十几万元。

离李宏伟的大棚蔬菜种植区不远,就是50岁左右的肖铁群开办的全自动化养鸡场,5亩地的养鸡场内,共有6000只鸡。2014年8月27日,他老伴儿李冬梅正在给小鸡准备凉开水,这样小鸡喝了不易生病。

“以前,我们大多数人挣钱是靠种地和打工,想找个致富门路吧,不是没有场地,就是缺少资金和技术,挣钱较难。现在好了,政府政策扶持,给我们创造致富机会,我们得到的实惠更多了。”

河南变传统主要依靠外力扶贫为主要依靠内力发展治贫,激发移民群众内生动力,消除“等、靠、要”思想,依靠自身努力发展致富,实现了由“输血”到“造血”的良性发展。

河南各地结合实际,制订激励政策和措施,鼓励引导移民发展生产。郑州市建立了市、县两级财政支持的移民产业发展资金,按照每个移民2000元的标准连续5年对移民生产发展实施产业扶持,5年总投资1.87亿元。

襄城县按照每销售1000元产品补贴100元现金的标准,对移民自主创业进行补贴,发展上寨村和黄桥村的地毯加工、张庄村的塑钢门窗加工和饲料加工、陈家湾村的制衣和制鞋作坊、白亭东村的节能灯生产、白亭西村的木器加工等小工厂、小作坊126家,安置就业人数640多人,年增产值870多万元。

同时,河南高度重视移民素质的提升,省移民办与省委组织部、民建河南省委等部门联合,举办致富带头人培训班、村支书培训班等。截至目前,共举办丹江口库区移民培训班487期,培训移民7.5万多人次,新转移就业3.4万人。

水利部移民局组织全国移民干部来河南参观学习,并在全国推广河南经验。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则由衷感慨:在河南看到了移民今后发展的方向。

珍藏好故土的记忆,紧扣着时代的脉搏,一个个富裕和谐、活力迸发的移民村,正在中原大地交织成一幅生机盎然的美丽画卷。

猜你喜欢
大棚移民集体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我为集体献一计
原地翻建大棚 注意啥
移民安置
移民后期扶持
警犬集体过生日
签证移民
Immigration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