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2016-03-11 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二宝大宝真人秀

2016年2月29日 第5期

愿大宝二宝健康成长

相比本期封面的“网红”人物,我更关注图片故事中的二宝,她的出现,触动了几代人的心。

因了政策的调整,二宝幸福、合法地来到人世,她要面对的问题是,大宝能否接受她这个新生命。因有报道说,大宝们面对怀孕的妈妈发下毒誓:我要杀了他!虽是童言,但戾气之重,让人窥见社会的某一面,也让人心忧独生子女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不仅有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问题,还有人性的扭曲。

当然,二宝终究是幸运的。我们也曾有过一个胚胎中的二宝,我还记得当初的犹豫及诸种无奈,最终还是选择放弃了。

每当看到别人膝下成群和乐融融,禁不住好生羡慕。尤其看到失独家庭的报道,更是心绪难安。

过去的已经过去,唯望大宝、二宝们健康成长。

——徐列

超级真人秀

本刊记者  钟瑜婷

采访过程中,几位网红擅长经营生意的头脑给我留下的印象远远多于她们的外貌。当一位出生于93年的网红的合作伙伴表情稳重地跟我说这笔生意需要再扩张时,我真觉得外界对这群人的标签化太严重了。

首先我见到的每个网红真长得不太一样,只有一位整过容的女孩有锥子脸。另外两位是方脸和圆脸。为何她们在微博上看上去统一都是锥子脸?P啊。网红需要掌握的第一技术就是P图,一位网红一边毫无顾忌地吃一边跟我说,胖有啥关系,反正能P啊。

她们的性格也很少相似之处,有的大大咧咧,有的内向不善表达,但她们的情商都不低。她们会像明星一样应付媒体,包括要提前看采访提纲,同意看稿子,以及最重要的一点——照片最好由她们来选择甚至修图。

女孩们唯一的共同点是商家属性。可以说她们比任何一个明星都更具有商品性质。她们的商品就是自己的生活方式,网络上她们的私生活比今天各种真人秀节目都要透明和全方位,当然前提都是正能量。

可以说自从有互联网,网红群体就诞生了,只是每一个阶段的网红都有不太一样的基因。对当下所谓的淘宝网红而言,某种程度上,她们比芙蓉姐姐幸运得多,首先她们不太需要和媒体打交道,她们需要应付的是粉丝,总之,一切要看粉丝喜不喜欢!媒体的负面评价多少让她们内心不快,但基本上不影响她们赚满钵。在这方面其他国家的网红压力要小一些。比如在经济发达的美国,极少有网络红人直接进行粉丝变现,越南裔美籍的Michelle Phan出名后代言兰蔻,去年年收入300万美金。

互联网传播模式日新月异,网红正是迅速适应这些模式的赢家。

这门生意确实有吸引年轻女孩的地方。毕竟成本低,风险也不高,还能赚远超于独立生活所需的金钱。说实话,当一笔又一笔高额度的资金打入她们的账号,年轻又美丽的网红自己都未曾预料到成功来得如此之迅猛。据我所知,30岁不到,她们整天琢磨的是如何才能处理掉数百万的库存量或者在未来赚到更多更多的钱——而不是网上传说的如何过着糜烂的生活。

网红经济爆火的背后是不可逆转的商业变革。这条商业链日益成熟,不像早期存在一些偶然性和运气成分,成功越来越依靠网红经营自媒体的天分还有勤奋度。资本始终是冷血的,她们中的大部分会跟资本合作,而在资本的介入下,不合格的人终将被淘汰。每一个双十一的成绩单上有炫目的成绩,也有输家。有人准备在未来当演员,也有人想着钱赚够了就回归家庭。

有种说法认为富二代更容易成为网红。某种程度上这是对的。就是那句老话,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毕竟审美和生活方式都跟阶级密切相关,再加上做生意的头脑也多少跟父母的教育有关。正如一位网红说的,她一旦面对压力,就想起母亲乐观的劝慰,什么事情始终都能解决。她的抗压能力强,从小就很少哭,也因为父亲对她的教育方式相当严格。实际上网红经济跟国内中产的崛起有关,中产们要美要生活方式,本该是很好的一宗生意,但在中国又背负了屌丝经济的骂名。说到网红仿制大牌这件事,事情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网红也会有烦恼。一家网红孵化公司的CEO在送我坐车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张大奕(一名网红)太优秀了,我经常担心她找不到对象!

猜你喜欢
二宝大宝真人秀
火卫一上的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大宝二宝相差几岁最好?
家有二宝 亲子共读更重要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迎接“二宝”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