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负责与集体管理相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研究

2016-03-12 10:48王立成曹旗
高等建筑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王立成 曹旗

摘要: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明显的特点是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利,使得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都得到了保证。然而研究生导师往往重科研而轻思想教育,容易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的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为对象,通过调动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当前研究生按班级划分、集体管理的现状,探索了一条导师负责与集体管理相结合,并互为补充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并分析了该工作机制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以及对研究生学习和科研工作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关键词:导师负责;集体管理;研究生; 思想政治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1-0074-03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研究生群体自身特点的变化,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教思正[2010]11文件)指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对薄弱的环节,部分高校重视不够,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尚不健全,特别是面对新情况、新形势和新要求,还缺乏积极应对的有效办法[1]。因此,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随着高校研究生队伍的快速壮大,高等教育“精英式”向“规模化”的转变,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教育的管理体制和培养方法。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对象主要针对本科生,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探讨和实际工作重视不够,存在误区[2-6],因此,如何适应当前研究生按班级划分、集体管理的现状,探索导师负责与研究所集体管理相结合,并互为补充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发挥基层载体——各专业研究所(及其党支部)的重要作用,成为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一、导师负责制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导师负责制明显的特点是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利,使得研究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都得到了保证。此外,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和科研的指导教师,是研究生学术追求的现实标杆,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素养直接成为研究生的学习对象, 这种榜样作用能为研究生在知识结构的完善、科学思维的塑造等方面提供直接目标和有效途径,同时也可能形成研究生部分复制导师学术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局面[7],另外,导师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其自身的价值观对研究生的价值观存在潜在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也包含着教师的榜样因素和指导因素[8]。

然而,传统观点认为,导师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义务,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只承担道义上的责任,这种观念在师生关系上则体现为“师徒式”关系,导师拥有较强的话语权,研究生属于从属的、被动的地位。由于研究生与导师缺乏应有的沟通与交流,有时甚至出现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正常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情况。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与目前中国高校对教师业绩的过分细化和量化的评审和考核制度有关,导师往往只强调招收研究生的数量和发表论文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关怀的重视,出现诸如“放羊型”的不和谐的师生关系[4-5]。

有的导师把自己的作用仅局限于“教书”层面,重视学术培养,而忽视了“育人”的作用,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交流大多围绕课程学习、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内容,导致师生之间不能畅所欲言,研究生在遇到思想问题时,不敢也不愿意与自己的导师交流,长此以往,造成思想问题不断积累,甚至出现严重的后果。近年来高校研究生休学、退学,甚至轻生的案例有所增加。这不仅给学生自身、家庭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对大量的在校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研究生思想教育集体负责的探索实践

(一)学部(学院)层面的保障措施

为准确把握研究生群体特点,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2年1月,大连理工大学在辽宁省委高校工委、辽宁省教育厅的指导和支持下倡导并组织成立了辽宁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这也是全国首家省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组织。

为推进以科研为主体的导师负责制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加强学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于2009年12月成立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小组,建立了“导师-思政老师-学部”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明确了导师、党支部和研究所为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的主体,思政老师为各研究所研究生思政工作的辅导员。

2011年3月,学部专门聘任了部长助理,负责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并设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研究生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在学部层面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制度体系和管理体制,保障了研究生思想政治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研究所层面的实施方案

由于建设工程学部研究生规模较大,现有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00余人,硕士研究生1 000余人,分布在25个研究所,由于各专业、各学科方向存在差异性,使得在学部层面关注每一个研究生的思想动态难度较大,关注的重点集中在从集体、班级的角度把握研究生的学习、思想政治动向和升学就业等核心问题。因此,建立导师负责与各研究所集体管理相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对于全面了解每一个研究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保障学生科研工作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有效的作用。具体采取的措施如下。

1.建立了教工-学生党支部的沟通机制

为每个年级选派1~2名教工党员作为思想工作导师和负责人,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当国内外发生重大事件时,组织召开导师、研究生座谈会,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确保学生的思想稳定,教学、科研工作顺利展开。邀请研究生参加教工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听取研究生对研究所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培养研究生对研究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建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人负责制

为每个年级研究生选派研究所的老师作为思想工作导师和负责人,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研究生对研究所及导师的诉求、意见和建议,畅通对话机制。加强导师对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导师定期专题例会制度,将老师收集的研究生思想状况、遇到的困难或困惑、需要导师协助完成的工作等及时反馈给导师,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科研及就业献言献策。

3.定期召开学习、科研和论文工作讨论交流会

按年级召开学习讨论会,由研究所领导、党支部书记就所在研究所的特点、完成研究课题所需要的条件、毕业论文要求和就业方向等作介绍。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比如论文开题、试验、论文撰写和发表、升学和就业、个人情感等问题,展开定期座谈和交流。

4.加强对外交流、沟通与合作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保障学习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因此,加强对外交流能力,开拓研究生的视野,意义深远。在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参加专家学者报告会,了解相关专业和自己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热点和最新进展,在导师的配合和领导下,组织高年级研究生组团参加国内、国外举行的学术会议,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经历,扩展了视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三、结语

导师负责制的培养模式有其特点和优势[9],采用导师负责和集体管理相结合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把导师的个人作用和研究所集体的力量有效结合,充分挖掘了专业团队每一个教师的潜力

,发挥了智力资源的最大效益,对于推进素质教育、提升研究培养质量、构建和谐校园具有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思正[2010]11文件,2010.

[2]李晓凤,宋吉红. 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J]. 中国林业教育,2010,28(4): 53-56.

[3]李婵.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与教育对策研究[J].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吴爱军,朱华. 我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 思想教育研究,2012,8(183): 82-85.

[5]杜林. 关于当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问题的思考[J]. 民族教育研究,2008,19(1): 100-104.

[6] 武毅英,陈梦. 困惑与出路:对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思考[J]. 现代大学教育, 2008,(2): 99-105.

[7] 陈祎鸿. 论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24-27.

[8] 王襄平,李俊清,孙艳玲. 强化导师作用,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J]. 中国林业教育,2009,28(3): 38-40.

[9] 彭国华,甘永涛. 充分发挥导师组作用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硕士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的问卷调查与分析[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3,(1): 79-82.

(编辑 梁远华)

猜你喜欢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品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探析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