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致早产儿败血症1例报道

2016-03-12 20:56周卫萍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氨苄西林败血症李斯特

周卫萍

(山东省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 276000)



·个案与短篇·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致早产儿败血症1例报道

周卫萍

(山东省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 276000)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新生儿; 败血症

近年来,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所导致的感染患者呈增多趋势。该菌可导致孕妇早产、流产及新生儿感染等,病死率较高。本院1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所导致的早产儿败血症,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儿,女,系第2胎第2产,胎龄(36+1)周。因“胎膜早破、早产临产”,经阴道顺产娩出,胎盘、脐带正常,出生体质量2.04 kg。其母入院前8 h发热,高温达38.6 ℃,自述头疼,无头晕、鼻塞、流涕、咽痛,未做任何治疗。入院前3 h因见红伴下腹不规律疼痛入院。该患儿出生后Apgar评分1 min评6分,10 min评8分。心率120次/min,呼吸60次/min。早产儿貌,神智清,反应一般。双肺通气音尚可,未闻及显著干湿啰音。心音钝,率齐,腹部触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可,肌张力稍低下,皮肤发绀。入院诊断:(1)新生儿窒息(重度)。(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宫内窘迫。(4)早产儿。考虑患儿病情不稳定,遂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治疗。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40.27×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0.73,淋巴细胞比值0.13,C反应蛋白9.4 mg/L,降钙素原4.467 ng/mL,同时送检血培养及痰培养检查。考虑患儿存在较重感染,遂嘱停头孢吡肟,并予美罗培南及氟康唑加强抗感染治疗,并加用人免疫球蛋白增加机体抵抗力。

2 微生物学检查

2016年2月10日送检该患儿血培养双侧单瓶,置BACTEC9120血培养仪检测,18 h后2瓶血培养均报警阳性,立即将培养物转种血平板、巧克力平板及中国蓝平板置于5%CO2培养箱内培养,同时将培养物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检查。培养物直接涂片可见革兰阳性小杆菌,转种培养24 h后血平板可见较小、灰白色小菌落,48 h后菌落可见狭窄β溶血环,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初步怀疑李斯特菌,并立即通知临床。将转种24 h后的菌落接种MicroScan autoSCAN4西门子革兰阳性鉴定药敏板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最终结果为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药敏结果显示青霉素、氨苄西林敏感。临床依据药敏结果改用氨苄西林治疗,病情逐步好转,经治愈后出院。

3 讨 论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85%~90%患者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该菌可通过眼及破损皮肤、黏膜进入体内而造成感染,孕妇感染后通过胎盘或产道感染胎儿或新生儿。一旦感染李斯特菌,轻则出现发烧、肌肉疼痛、恶心、腹泻等症状,重则出现头痛、颈部僵硬和痉挛等症状。受感染的孕妇可能出现早产和流产,婴儿健康也可能受影响。由该菌引起的病死率高达30%~70%[1]。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进入人体是否得病与菌量、宿主年龄免疫状态有关,因为该菌是1种细胞内寄生菌,宿主对它的清除主要靠细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为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2]。新生儿患病后病死率极高,尤其是早产儿预后更差[3-4]。

本例早产儿来源于宫内感染,其主要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母亲分娩前8 h有发热、类似流感症状。患儿出生后出现重度窒息,呼吸困难,病情危重,血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中性粒细胞比值升高,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入院后根据经验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未能缓解,后依据药敏结果选用氨苄西林治疗,病情逐步好转,经治愈后出院。

国内外文献报道李斯特菌多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因此一旦怀疑李斯特菌感染时应及时调整抗菌药物,首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据文献报道,早期治疗的存活率大于70%[5]。总之,提高对李斯特菌败血症的认识,做好该菌的防控工作;一旦感染立即就医,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是治愈李斯特菌感染的关键。

[1]Sleator RD,Watson D,Hill C,et al.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and the host gastrointestinal tract[J].Microbiology,2009,155(8):2463-2475.

[2]杨波,马继龙,罗军,等.早产儿李斯特菌败血症1例报告[J].临床儿科杂志,2013,31(4):395.

[3]Koakowska A,Madajczak G.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human infections[J].Przegl Epidemiol,2011,65(1):57-62.

[4]Jackson KA,Iwamoto M,Swerdlow D.Pregnancy-associated listeriosis[J].Epidemiol Infect,2010,138(10):1503-1509.

[5]蒋卫民,尹有宽.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感染临床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1996,11(22):1013-1016.

10.3969/j.issn.1673-4130.2016.21.063

C

1673-4130(2016)21-3092-01

2016-04-19

2016-06-28)

猜你喜欢
氨苄西林败血症李斯特
生物标志物对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研究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浅谈国产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杂质谱及生产工艺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的实验室检测项目评价
保持肃静
注射用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在患儿中的药动学研究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