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 弘扬水利精神 推动水文发展再上新台阶

2016-03-12 23:54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党委书记张金堂
河北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保国水文同志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党委书记 张金堂

学习时代楷模 弘扬水利精神 推动水文发展再上新台阶

□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党委书记 张金堂

“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开展以来,涌现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李保国同志就是典型的代表。他对党忠诚,他热爱养育他的燕赵大地,热爱这一方热土上的人民,以满腔热忱,以青山为伴,以农民朋友为伍,把他的科技成果化作葱郁的山林,化作金灿灿的果品。李保国同志是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楷模,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追求者、探索者、实践者。

当前,水利正处在深入改革、实现新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水利基础的水文,基础建设攻坚、机制变革推进、科技兴水的重任,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职工以创业的激情,进取担当,奋力前行,实现水文新的跨越发展,为建设青山绿水河北,为实现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贡献。李保国的精神像远行的航标,为广大水文党员,为水文职工特别是水文科技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1.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的献身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强盛与发展而勇于奉献,百折不挠,前仆后继,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李保国始终把服务农民、服务农业、服务企业作为公益事业来做,不但不从企业、农户拿钱,不占一点股份,而且很多时候,下乡往返的路费、请专家前来培训的费用,他都是自掏腰包。水文是公益性基础行业,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国家,是民众,是周围的百姓乡亲,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的使命光荣,发展好水文,建设好水文就是我们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高体现。水文是艰苦行业,在高度紧张的防汛抗洪工作中,在远离城市的偏远测站驻守中,需要付出大量的个人牺牲。水文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水文人,选择了这个行业,就履行了一种允诺,就是要在艰苦的环境下实现个人的价值,就是要在“大家”和“小家”的选择中做出坚定的选择。涅而不缁,囊萤映雪,青年水文工作者当自勉、自强。

2.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李保国不等不靠、自力更生,以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靠勤劳和实干把业绩写在大地上。他将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苦苦钻研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做事业需要忠诚,需要把党的事业,把国家利益放在最高的位置,只有以大局为重,才能充满热忱地工作。做事业需要精诚,只有不为浮华遮望眼,塌下身子,扎扎实实工作,才能出业绩。做事业需要实诚,只有从岗位实际出发,对标先进,对标前沿,深入钻研,才能把工作做出色。

3.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的担当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检验每一个党员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勇于担当是一种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是一种时代精神,是发展的力量之源。李保国立足岗位、履职尽责,面对困难敢于冲,面对挑战主动扛,关键时刻立住顶住。太行山区到处都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迹,他把课堂摆在山间地头,几个馒头一瓶水、山当餐桌地当炕,躺在地上吃干粮,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正是这种责任担当,才结出了丰硕成果。水文发展正处在发展变革的关键时期,水文行业管理面临新的难题,水文队伍素质与现代水文发展还存在不适应性,水文基础建设任务繁重,水文行风作风建设依然在路上,难题多,瓶颈多,需要我们有一往无前的精神,需要我们有克服困难的闯劲,需要我们有为事业发展担当的勇气。水文系统有500多名党员,每名党员都要做一面旗帜,要冲锋在前,把重任扛在肩上,关键时刻要站出来,让群众看出来,在岗位责任上敢于担当,在技术公关上敢于担当,在重大任务面前敢于担当,要为党旗添新的光彩。

4.学习李保国同志,就要学习他的为民精神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李保国虽然是一个学者,但看起来更像一个农民,他就像一粒种子,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这片沃土之中。他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谋福利。水文高度分散,有135处水文站,基层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艰苦,随着水文的发展,他们承担着越来越繁重的测报任务,水文的重心在基层,各级干部要心怀基层职工群众,做他们工作上的引路人、思想上的贴心人、生活上的体恤人。要牢固树立为基层服务,为基层职工办实事的思想,要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上。

李保国精神是一朵璀璨的时代之花,让我们精心培育,使它结出丰硕的果实。□

2016-10-17

猜你喜欢
保国水文同志
京剧《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流变考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严良堃同志逝世
水文
邱保国研究员辨证论治不同时期高血压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