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忠
——勉力倡修广惠渠

2016-03-12 23:54
河北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隧洞用水水利

项 忠
——勉力倡修广惠渠

项忠(1421-1502年),字荩(音jin)臣,号乔松,嘉兴(今属浙江)人。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进士,授刑部主事,进员外郎。多任武职,官至兵部尚书。他为民兴利,尤其在水利上贡献很大。

项忠曾担任右副都御史巡抚陕西。当时长安城内开有3条渠道:龙首渠、永安渠和清明渠,与运粮的漕渠一起,在城内互相连接,构成城内运输、供水两用的水道网。但宋、元至明代,水渠的管理逐渐废弛。城内水源不足,挖井所得往往又是苦涩不堪的咸水,给市民的生活带来很大困难。项忠面对城内缺水的紧急情况,进行实地勘察后,决定重开龙首渠。项忠亲自参与了渠线的规划,带领士卒、民夫连日苦干,很快就将水引入了长安城中。接着,他又重开了皂河。这两条河流在城的西南处汇合,成为通济渠。从此,长安城的用水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项忠还非常重视用水管理,在开工第一年八月就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水规》,并让人刻在《新开通济渠记》石碑背面,让大家共同遵守。这块石碑现存放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中。

项忠在解决了长安城内的用水困难后,又将注意力转移到水利灌溉问题上。《历代引泾碑文集》中写道:“郑国渠成于秦始皇十年(前236年),白渠起于汉太始二年(前95年),宋代称丰利渠,元代称王御史渠,明代又称广惠渠……”其中说到的郑国渠和白渠,历史悠久,长安附近的三原、泾阳、醴泉、高陵和临潼5个县的农业灌溉都依赖于这2条水渠。但是唐朝中期,宦官、地主和富商在渠上大量设置以水力推动的碾和水磨等加工机具,灌溉效益急剧下降,于是“元后至于今,河底低深,渠道高仰,水不通流,废弛湮塞,几百年矣”。项忠看到这种情形,深为感慨,下决心要让这一古老灌区恢复往日的功用。

成化元年(1465年),项忠率众将引泾渠口向上游延伸一里多,以便引水。新渠必须穿山而行,为此要在大龙山和小龙山下开凿隧洞。这一带的石质十分坚硬,于是采用了先火烧再水淬的办法使岩石开裂,便于开挖。工程进行了仅仅2年,新渠尚未做成,因边防紧急,项忠被调离停工。成化十二年(1476年)巡抚余子俊继续施工。为加快隧洞开挖进度,当年曾在隧洞施工线上开竖井5个,以期增加同时施工的工作面。但余子俊也没能完成这一工程。成化十七年(1481年),巡抚阮勤接替主持施工,更引泉水汇入渠道,又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在成化十八年完成了广惠渠渠口上移工程。今天我们还能在泾阳县张家山渠首清楚地看到这一遗迹。

成化十三年(1477年),项忠因反对宦官汪直被革去了职务。最后的20余年在家赋闲,与里人梅江、戴佑、姜谅等创立相依为檇(音zuì)李耆英会,有《唱和诗》一集。项忠于弘治十五年(1502年)去世,后被授予太子太保衔,谥号“襄毅”。项忠一生,多次兴修水利,尤其是倡修广惠渠,促进了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

2016-10-09

猜你喜欢
隧洞用水水利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节约洗碗用水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超前预报结合超前探孔技术在隧洞开挖中的应用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水平冻结法在疏松砂岩地层隧洞TBM掘进超限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