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和
——“植柳六法”护黄河

2016-03-12 23:54
河北水利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堤柳树黄河

刘天和
——“植柳六法”护黄河

刘天和(1479-1546年),明代湖广麻城(今湖北麻城)人,字养和,别号松石,谥“庄襄”。作为明代功绩卓著的治河专家,刘天和在水利施工技术、管理上都有不少发明创造,并将前人的有用成果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的东西,写成《问水集》一书。在其众多成就中最为突出的是“植柳六法”。

嘉靖初年,黄河灾患连绵,泥沙填淤,运河壅塞,堤岸坍塌。总理河道都御史章拯、盛应期等5人先后治理黄河,均不见成效。刘天和总理河道后,发现黄河江苏段树草丰茂,河南段却一片荒凉,而黄河泛滥恰在河南段上,于是提出“植柳六法”并推广应用。“植柳六法”中的“六法”分别是:卧柳、低柳、编柳、深柳、漫柳、高柳。卧柳就是春初筑堤时在大堤内外自堤底部至顶部用一层土,“横铺枝深二尺,土面留二寸”;低柳是在大堤内外自堤底部至顶部,“纵横一尺栽一株,入土二尺,土面留二寸”;编柳,即用柳树树桩密栽,将小柳树卧倒栽种,用柳条将柳树桩编高,如同编篱法,如堤高一丈,则栽十层。这3种方法是用来加固和保护堤岸的。柳树生长之后,“内则根株固结,外则枝叶绸缪”,因此名为“活龙尾箒(音zhǒu,同“帚”)”。深柳的情况是:“倒岸冲堤洪水,急栽深柳,将四尺,八尺或一丈二尺铁裹引橛钉穴俾深(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四尺、八尺或一丈二尺裹着铁的木桩钻孔,使这个孔穴钻得很深。橛,音júe,木桩;俾,音bǐ,使),将带梢柳枝,连皮栽入,即用稀泥灌满穴道,勿令动摇。纵横五尺,栽一株。多则十余层,少则五层。数年后下则根株固结,入土愈深,上则枝梢长茂。河水冲啮(音nìe,咬,比喻侵蚀、冲刷),亦可障御”。漫柳则是在坡水漫流却难以筑堤的地方,密栽低小柽柳 (柽,音chēng。柽柳,木名,也称观音柳、西河柳、三春柳、红柳等,落叶小乔木,赤皮,枝细长,多下垂)数十层,俗称随河柳,水退之后,泥沙在上面堆积,逐渐生长,数年之后,自成巨堤。高柳就是在河堤的内外用高大的柳桩成行栽种。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植柳六法”是生物防洪的实例。深柳是用来特别抵御倒岸冲堤的洪水。这是水土保持的措施。柳树的根系很长,密植后在堤坝内部盘根错节,交织成网,能有效地防止风浪的冲刷和雨水的侵蚀。成排柳树可以固定河槽,控制水流。漫柳密植多年形成黄河大堤,是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工程,又是营造美妙景观的途径。夹堤栽柳,高下成行,堤柳成林,淡烟笼翠,翠荫层叠。

刘天和的《问水集》还系统阐述了黄河迁徙不定的原因;提出了黄河治理具有时代特点这一独到见解;他通过组织对黄河下游及其主要泛道河床的实际测量,认为黄河上宽下窄的河势是造成河南多水患的重要原因。

后人给予刘天和很高评价:“天和才而廉,所居官必有独创。”他将人文精神与科学技术相结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后世治水者也必将从中得到许多启示。□

2016-10-10

猜你喜欢
大堤柳树黄河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黄河』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柳树
会治病的柳树
柳树的春天
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