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举措助推“十二五”农村水利跨越发展

2016-03-13 08:44林春和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十二五黑龙江省计划

林春和

(黑龙江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哈尔滨 150001)



多举措助推“十二五”农村水利跨越发展

林春和

(黑龙江省水利厅农村水利处,哈尔滨 150001)

摘要:黑龙江省在“十二五”期间农田水利建设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的成就,较“十一五”新增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3.8 万 hm2,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是龙江农村水利历史与发展最快的5年。期间主要抓子五方面工作:一是技术支撑,规划先行,按照方案完成工程建设;二是立足实际,因地置宜,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模式;三是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破解资金制约;四是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建好工程运行管理机制;五是注重实效,评估研判,指导后续项目建设方向。

关键词:“十二五”计划;农村水利;跨越发展;黑龙江省;五方面工作

1“十二五”农村水利迅猛发展的成就

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是关系农村生产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水土资源不匹配,确保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大力发展旱田高效节水灌溉是必然举措。黑龙江省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九五”起步,“十五” 、“十一五”稳步推进,“十二五”得到迅猛发展。“十二五”期间新增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3.8 万 hm2,是“十一五”期间的2倍,接近前3个“五年规划”建设的总和,“十二五”末全省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00 万 hm2,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2五方面的工作助推农村水利跨越式发展

“十二五”是我省农村水利历史上发展最快的5年,主要抓了五方面工作。

2.1技术支撑,规划先行,按照方案完成工程建设

依托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节水灌溉项目办和农村饮水安全中心,旨在加强项目前期规划、实施方案编制,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示范研究。一是规划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重点针对西部相对干旱的39个市县,高标准完成了《黑龙江省新增千万亩大型喷灌工程规划》、《30万亩大型喷灌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黑龙江省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近期规划》、《黑龙江省节水增粮行动2012—2015年总体实施方案》等规划,部分《规划》得到水利部高度认可。按照总体规划要求,以碾北路、明沈路、哈大路、哈黑路为骨架,其支线公路为脉络,以县为单位逐年编制了年度实施方案,推进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完成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3.8 万 hm2,建设了克山县、林甸县、安达市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二是规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针对“十一五”末全省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结合国家投资政策,高标准完成了《黑龙江省“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黑龙江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区域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实施计划》,对工程规划与分区布局、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经济和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建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以县为单位逐年编制了年度实施方案,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十二五”期间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1464处,解决了14400个村屯、800.59万农村居民和1557所学校、40.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问题,完成了“十二五”规划解决人口的101.2%。新建区域水质检测中心82处。

2.2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工程建设模式

在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上,根据不同的水源条件、地块经营方式、动力配套情况等现状,合理布局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宜喷则喷,宜滴则滴,宜大则大,宜小则小。针对土地集约程度、地势平坦状况、水资源条件和年有效积温等因素,因地制宜,科学设计,多种节水灌溉模式并举。着重在规模化生产程度高、产业化发展条件好、社会化服务较配套的农垦系统,推广单机控制面超过33.33 hm2的大型喷灌;着重在土地相对集中连片,单个地块面积≥13.33 hm2、种植作物单一的地块实施卷盘式喷灌;着重在水源条件较好,有联户使用基础的地块实施管道移动式喷灌;着重在地下水埋藏条件好,小井密度大,面积小且分散地块实施轻小型机组喷灌;针对玉米生育期长、要求积温高特点,在西北部干旱区大力发展膜下滴灌,这些模式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上,针对村屯集中、人口较多、并网成本低的地区,积极引导建设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实施多村、多乡联网供水;针对偏远分散、人口较少的村屯,实施单井单屯供水;针对周围已有的供水设施、综合考虑建设成本,实施管网延伸供水。各处工程根据水质情况,采取不同的净化措施,保障了水质达标。

2.3整合资金,加大投入,破解工程建设资金制约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原则,在地方各级财政比较紧张情况下,依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国家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节水增粮行动项目、规模化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项目,广辟投资渠道。“十二五”期间,在旱田高效节水灌溉方面总计投入资金140亿元,其中中央投入资金84亿元,地方资金43亿元,地方自筹13亿元;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总计投入资金5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5亿元,省级配套投入15亿元,市县和农民自筹资金3亿元。

2.4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建立工程运行管理机制

本照先建制度,后建工程原则,高度重视管理工作。在建设管理上先后出台《黑龙江省玉米膜下滴灌技术管理规程》、《圆形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等建设管理规程,规范工程建设。在运行管理上付出了大量精力,做了积极探索。旱田高效节水灌溉运行管理方面,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建立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县、乡、村三级管理台账制度,按照项目分类实现数据入库,设施上图,以“两证一书”方式,把工程管理落实到责任人头上,县与乡、乡与村、村委会和终端用户之间签订管护合同,明确权利义务,保障了工程建后运行。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方面,主要探索了三种运行管理模式,一是个人承包管理模式,大约70%以上的集中供水工程采取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于规模比较小的单井单屯供水工程中;二是村集体管理模式,大约28%的集中供水工程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一般存在于村集体积累较好的村屯;三是专业化管理模式,全省约2%的规模化供水工程采用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存在规模化供水工程管理中。确保管理的更加规范,即将出台省级农村供水管理办法,规范全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保障工程发挥效益。

2.5注重实效,评估研判,指导后续项目建设方向

为切实掌握农村水利建设产生的成效,科学调整建设规模和模式,十分注重项目绩效评估工作,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对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后成效进行了评估工作。旱田高效节水灌溉方面,2012年对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不同典型地块进行了绩效评估,喷灌工程项目区地块玉米亩产量达695 kg,而非项目区玉米亩产量为480 kg,亩均产量提高215 kg,增产幅度达45%。膜下滴灌项目区地块玉米亩产量达852 kg,而非项目区玉米亩产量为480 kg,亩均产量提高了372 kg,增产幅度达78%。评估成效反映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在促农增产增收方面得到群众高度认可,尤其膜下滴灌项目更是如此。但在深入评估、调研后发现,膜下滴灌项目重复利用率低、再投资额度大,并且对环境、土壤污染严重,鉴于这方面重大缺陷,严肃评估后,在后续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中坚决取消了膜下滴灌项目。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十二五”期间,新建农村集中供水工程11464处,解决了14400个村屯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底,全省农村饮水工程达到19691处,集中供水率达到90%,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解放大量农村劳动力,提高了群众健康水平,被群众誉为阳光工程、德政工程。在评估调研中发现,农村人口外流较大,尤其村屯越小、人口越少的村屯常驻人口减少越快,为后续工程建设管理提出了重大课题,以问题为导向,保障工程建后成效发挥,引导各地加大了对村屯、人口较集中地区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力度。

文章编号:1007-7596(2016)04-0119-02

[收稿日期]2016-03-16

[作者简介]林春和(1961-),男,黑龙江穆棱人,工程师,公务员,处长。

中图分类号:TV93

文献标识码:B

猜你喜欢
十二五黑龙江省计划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暑假计划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