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从何入手
——一句话给我带来的感触

2016-03-13 12:15海南省海口市灵山镇桥东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口头普通话表达能力

海南省海口市灵山镇桥东小学 张 琼

习作教学一直都是一个令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头疼的一件事,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在诸多的因素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以往考试式及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农村小学严重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的不良倾向。事实上,“说”和“写”相辅相成,教师应在“说”上做文章,以说促写,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一、培养讲普通话习惯,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书面表达水平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指出“作文和说话本是同一目的,只是所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在说话的经验里可以得到作文的启示。可见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写得好不好。可以这么说,当前广大农村学生说话训练远远不够,说话能力必须加强。口头语言是在直接的交际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说话环境。因此,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形成用普通话交际的良好风气,对提高农村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起根本作用。城市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普遍比农村学生好,这与他们都能使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不无关系。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在农村小学一直实施不好,大多数的学生不论在家中或是在学校里都是使用家乡话,作为农村小学教师,于此深有感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活环境对学生的阻碍,一方面却是教师的努力不够,甚至是不以为然。推普工作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应有深刻的认识,下功夫排除推普工作中的困难,教育学生认识到讲普通话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用普通话交际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加强说话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水平。教师要充分采用多种形式,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训练。

二、加强实践、突出互动,发展学生交际语言

《课程标准》指出:不断发展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在农村,方言的大量使用给学生的交际带来极大的阻碍。一部分学生在交际时出现了不会说的现象,致使说话时磕磕碰碰,词不达意。发展、规范语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交际实践中规范语言,在互动中发展语言。

1.师生互动,重在引指、规范语言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

2.学生互动,重在实践,发展口头语言

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

3.扩大互动,重在检验,巩固口语语言

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他具有长效性。短短的45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说,说得好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

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在课堂中,对于概括性较强的题目,学生的思维难于一步到位。教师可以将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引导学生由分及总,寻找答案。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师恩难忘》一课中,我把问题“为什么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分成几个小问题:(1)老师是怎样给我们上课的?(2)老师编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古诗与所学的故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根据古诗编故事?(4)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5)老师那娓娓动听的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找到答案,给学生信心,使学生乐于说,又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课文内容。

2.改变角色,置身情境

如果把回答问题当做一次展示知识或个性的机会,则会兴趣盎然,积极发言。如在《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中,我把“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黄山的哪些奇松?”这个提问改变成“老师没有去过黄山,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黄山上的哪些奇松吗?”尽管答案是一样的,但产生的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是“作者”向“我们”介绍。后者是“同学”向“老师”介绍,学生仿佛爬过黄山一样,兴高采烈地介绍起黄山的三大奇松来 ,并加于生动的描绘,而老师不时穿插一些提示、赞叹声,学生们更是争着发言,得意而自信的神态溢于言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就能激发学生轻松愉快地说话。

3.巧设谬误,引发驳论

有时候教师故意提供一个错误的答案,以引发学生的反驳,说出理由,这不免也是激发学生说话兴趣的一种好方法。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一课中,我有意说出“为了不让小手中毒,法布尔不情愿地把心爱的小宝贝放进垃圾堆以后就再也不敢捉虫了”,学生纷纷表示反对,争先恐后地说出理由,并找出了相应的语句,以说服我。

四、掌握说话的恰当时机,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

1.课前预习检查,有备而说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必局限于字词,可以从更多的方面着手。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能提出几个问题吗?”这样,很好地培养学生课前自学的习惯,养成做好说话准备的习惯。

2.课后结束总结,有感而发

课后总结的任务通常都是由教师来进行,这样,既不利于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也让学生失去一个表达、交流的机会。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如设计“口述课文内容”“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不同看法?”“联系生活实际,你有什么感想?”等说话题目,鼓励学生大胆说,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3.感受激奋情境,一吐为快

如在教学《水》一课中,教师先进入角色,以声情并茂的声音范读课文,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情,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此时,学生对水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了,当教师提出“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哪些‘苦’?”“谁给村里人带来了哪些‘乐’?”“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你应该怎样珍惜水?”学生情绪饱满,你一言我一语地畅吐心声。

看着学生在这一节节的课堂实践活动中一天天的进步,我觉得,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从说话训练下手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

猜你喜欢
口头普通话表达能力
如何写口头通知
创新写作教学,培养表达能力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17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