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的师生互动

2016-03-13 12:15北京市第二中学集宁分校索明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课型中学数学师生

北京市第二中学集宁分校 索明稳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师生互动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面对有思想,有感情的人,教师只有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倾听学生的发言,才能实现与学生的真正沟通、交流,师生之间的知识和感情层面才能产生碰撞和共鸣,形成实质上的互动,那么,师生互动如何去实现呢?

一、中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实质和实现的策略

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教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往往不是自发的,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建立新型师生平等的关系创设互动氛围

师生平等,这里教师不是居高临下的单纯的“说教者”,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教育作为人类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是人与人的交往。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过程,既体现了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在教育的情景中“生产”着教育,推动教育的发展。因此只有平等参与,交往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地交流互动。因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首先应是师生完全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把握教育时机引导互动

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看书自学遇到难点、疑点时,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不断点拨,适当提出一些精华的问题,引导、启发、解惑。

其次求异、探新、延伸遇到困难时,及时提建议来引导,提供解题思路,讲授方法,开拓学生思路。

再次学生因一时成功而自满时,及时设置问题障碍,然后让他们探索突破障碍。

最后学生遇挫感到气馁时,提供通向成功的信息,帮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激发互动的教学时机多数情况下靠教师自己创设,因此,为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的互动,教师需要在备课时根据所要讲授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如何互动做出精心的设计。

(三)授予学生学习的”五权”

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授予学生学习的几个权利,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是开拓视野,需给学生观察权;

二是刨根究底,给学生“探究权”;

三是耐心倾听,给学生“发言权”;

四是积极鼓励,给学生“动手权”;

五是充分信任,给学生“讨论权”。

(四)区别教学层次广泛进行师生互动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等情况,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本着使全体学生互动的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层次策划教学过程。

1.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两个方面,对程度较差的学生,采取“小步伐,慢速度,多台阶”的教学原则;对程度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比较放开走。

2.落实知识分层

相同的知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不同。例如找规律教学,对程度较差的学生只要求在一些常见的图中找出即可,对程度中等的学生应做出适当的加深变化;对程度好的学生则要求较复杂的图形背景,引申拓展。

3.点拨分层

在问题讨论、探究性问题等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针对性的点拨,总之,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学生情况,选择教法、学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投身于学习活动之中,教与学和谐共同发展,产生教与学的高效益。

二、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具体实施

多数数学老师在实践中的互动形式主要有:第一,多提问,一堂课不间断的提问,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第二,多讨论,老师讲完一个问题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再指派或让学生推举代表发言。这两种形式确实具有易掌控、易操作、有利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优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真正的“互动”应具备下列几个要件。

1.师生互动首先要强调师生的平等

这里必须指出的是,平等的地位,只能产生于平等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的角色转变了,才有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地参与。转变教育观念,改变学习方式,师生平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这次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要完成的主要任务,这也正是纲要中提出师生积极互动的深切含义。

2.师生互动应该彻底改变师生的课堂角色

素质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就不应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而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启发者、质疑者和示范者,充分发挥“导向”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思想。所以课堂教学过程的师生合作主要体现在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自学”上。

3.创设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一般存在以下三种主要课型:

①以讲授法为主的课型;

②以讨论法为主的课型;

③以探究——研讨为主的课型。

第2、3两种课型所形成的交流方式比较好,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许多课都采用了这两种课型。这两种课型极有利于形成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与这两种课型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多种,但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研究活动有更多的优越性。根据实践经验,这种小组以4~6人为宜,全班不超过10个小组。小组内成员轮流担任组长,负责召集工作及充当小组发言人。这种组织形式首先使小组内生、生交流互动比较充分。其次,因为人人都要当组长,所以对组内同学的意见、其他组同学的发言也都能注意地倾听。每个组与老师的交流、对话也比较充分,较好地弥补了大班额条件下,师生、生生交往的不便,为互动创设较好的条件,是目前条件下有利于师生积极互动的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总之,数学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是这种方法并不固定,对任何好的教学法都不能完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吸取合理的思想和有效的成分,创立一套合乎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不要固守一两种教学方法,而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因材、因人施教是教学方法的唯一出发点。

猜你喜欢
课型中学数学师生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