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

2016-03-13 12:15四川省简阳市五合乡中心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四川省简阳市五合乡中心小学 杜 鹏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李志民曾经说过:“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因此师资培训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当务之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水平还很低,现有教师队伍中应用教育信息化技术的意识和水平也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方式同现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相比明显滞后。

想要从根本上使教师的信息化水平真正得以提高,我们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各中小学领导,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瞻远瞩,站在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强化服务意识,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学习活动,本着“宁可用坏,不可放坏”的原则,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对一些负面影响辩证地看。比如网吧疏于管理,一些学生沉迷于网吧玩游戏或黄色内容,使社会一些人教师、一些家长对教育信息化产生了不必要的误解,其实大可不必。举个不恰当的类比:学生在互联网上接触到有害信息的危险就象汽车可能出车祸的危险一样,我们并没有因为可能出车祸而不使用汽车所带来的方便,或不发展汽车工业。既然互联网的利大于弊已成为共识,我们就不应过分渲染互联网的弊端,我们也不必谈网色变,该上网就让他们上网,只是我们要在这方面多进行科学的引导。

二、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开了能适应学生信息化学习所需要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成不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其具有明显的优势:一是增强了共享学习资源的通信功能;二是实现了教学设施的网络化;三是促进了多媒体学习环境的完善。在这几年里,为了能满足教师、学生信息化学习的需要,很多学校投入很多资金逐步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宽带校园网、电子备课室。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三、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

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要从内容、方法、培训形式等多方面着手,要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模块为主,注重教师的能力培训。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要具有先进性,适用性。先进性是要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成果培训最先内容。例如: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Authorware已经开发到7.0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再去培训3.0的版本;适用性,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阶段来选择培训内容的深度、广度,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例如,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可征对不同科目的教师培训不同的内容,语文教师可多操练文字处理软件或提高文字录入速度等;数学教师除了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外,还可培训《几何画板》、数理化制卷系统等有关数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软件。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首先应培训那些具备较高信息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这些人往往既有教学经验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他们接受培训之后很快就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用。其次应对一般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培训,使他们能够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初步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在我校的实际运作中,我们采用的就是首先培训各科教研组长和被评为市级、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以及在对现代信息技术有浓厚兴趣的教师,再由这些教师带动一大批其他教师和本学科教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可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可通过夜自习时间进行培训,利用寒暑假培训,举办短期讲座,也可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网进行在线学习。

四、加强软件资源建设

各中小学可以根据现有的教育资源,补充和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创造大量适合农村学生教育方式的信息教育资源。要经常性举办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竞赛,加强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对已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改造、整合和应用,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符合农村学生认知特点、具有乡土特色的教学软件和课件,通过资源库进行交流,增强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努力优化使用策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资源的价值,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五、评价培训效果

重视检测,突出评价。重视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阶段性检测,可以增强教师学习的强度,可以加快教师水平提高的进度,做到一个周期(以学期为单位)一次检测。检测时要遵循“检测是手段,评价是杠杆、进步是目的”的激励式评估原则,突出评价的灵活性和激励性,以鼓励和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宗旨,让教师好学、乐学。

整理建档,构建策略。通过三年来的研究,对研究过程的所有资料进行归类建档,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的各个阶段的检测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构建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策略:找出差异、分类建组→分类要求、分类指导→强化训练、定期检测→评价激励、逐步提高。

六、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模式的整合

那么,运用考核机制,加强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的作用是很必要的。如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频率,以及学生的评价等方面与教师的晋升,职称,聘用工作结合起来,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级别奖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也不是个别领导或教师个人的事情,它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具有现代教育信息化气息的氛围,并在其中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不断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体验终生学习的价值,并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猜你喜欢
信息化培训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培训通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