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能力的提高之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2016-03-13 12:15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第三小学何美莲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邱少云课文家长

广西防城港东兴市第三小学 何美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中明确指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学生朗读水平的高低,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朗读能力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结合我在农村学校一年以来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教师要提高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的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提高和加深。朗读使无声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既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朗读课文不是单纯地把静态的语言变为有声的语言,而是对作品进行艺术再创造。声情并茂的朗读能够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的作用。

二、狠抓拼音是前提条件,巩固朗读基础

农村学校学生的朗读水平要有所提高,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先把字音读准。比如,“n”“l”不分;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不分;“脑袋”读成“laodai”、“欢迎”读成“huanyin”。低年级教师在教学这些内容时可以要求学生做成卡片,帮助学生区分并加强记忆,高年级教师在处理这些问题要及时纠正、强化练习。

三、范读课文,熏陶感染学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示范朗读,能够创设意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范读可以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再加上儿童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读书的能力也便逐步形成了。面对一篇篇优美的诗文,教师若能入情入境地范读,学生定会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然后学生一遍遍入情入境地朗读,直到“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算把方法教到位。

四、创设情境,以表演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提高朗读能力

表演是儿童的天性,能丰富朗读形式,增强朗读效果。边表演边朗读,是低年级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如教学一年级《自己去吧》一课,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分角色朗读表演。表演中,“猴子”“鸭子”“小鹰”,要分别读出对“猴子妈妈”“鸭妈妈”“老鹰妈妈”的依赖,而“妈妈”们更要以“为了锻炼自己的孩子,让他们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态度去对自己的孩子说话,这样结合表演进行分角色朗读,学生更能鲜明地感受“孩子”和“妈妈”的不同艺术形象,更深刻领会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因此,创设情境是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个重要手段。

五、开展活动,创造展示平台

很多朗读不好的学生,不是因为天资不够,而是因为平时缺少锻炼的机会。因此要指导和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练习与开展多样化的课内外朗读活动。例如,组织学生经常收听广播、欣赏唱片、组织演讲会、时事报告会、诗歌朗诵会等,学生通过这些朗读的实践活动,进一步认识朗读的意义,不断提高朗读的能力。

六、创造家庭氛围,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

教育是学校和家长共同携手才能完成的一项重任。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们因该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家里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出良好的朗读氛围。如首先,家长们可以经常给孩子讲故事,并且是声情并茂地讲,让孩子在家长们的声情并茂的讲演中体会到故事的乐趣,感受朗读的氛围,培养孩子们的语感。其次,家长们还可以时常检查孩子的背诵。在要求背诵的过程中,对孩子的错误及时纠正,提高孩子们的朗读警惕性。最后,家长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扮演动画片中的角色,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孩子不仅可以体会动画片的乐趣,还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七、朗读与理解双向进行

朗读与理解是个双向活动。学生通过朗读去理解文中的语言文字,再把理解了的东西通过朗读表达出来。理解感悟到了什么程度,就表达到什么程度。以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的《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为例,从文章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出发,如果从朗读入手,进行理解、感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课文的重点部分(第三部分)时,可抓住这样几步来进行朗读与感悟指导:第一步,“潜伏阵地着火了”这部分要通过朗读来渲染气氛。“排炮过后,敌人竟使用了燃烧弹”,联系上文,敌人使出了“看家本领”——向潜伏阵地打炮还不放心,竟使用了比炮轰还恶毒的手段“放燃烧弹”,这一个“竟”字表现出敌人的穷凶恶级。“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毕毕剥剥地响。”大火烧得有声有势,再联系第二自然段交代的战士们全身用厚厚的茅草伪装,伏在枯黄的茅草丛中。本来就很危险的潜伏环境,此时的危险程度就更可想而知了。第二步,要通过朗读体会“我”的内心活动。面对烈火,邱少云能自救,也能他救——但是不可以去救;“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可是又忍不住不看。从中体会“我”极度痛苦的内心。第三步,要通过朗读突出邱少云在烈火烧身时的表现。三个“为了”是邱少云行为的基础,“像千斤巨石一般”“没挪动”“没发出”是邱少云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战斗的胜利至死不忘严守潜伏纪律,做到“纹丝不动”的具体表现。此时,这个“伟大的战士”的光辉形象定会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来。通过朗读——理解这样的双向活动,学生就不难体会出为什么说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从而也更好地使学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光辉品质的熏陶感染。

朗读教学贯穿了整个语文阶段的教学,这是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只要我们教师能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朗读培养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有耐心、有恒心,有技巧地科学地进行朗读训练,我相信农村小学生朗读差的局面一定会有所改善。

猜你喜欢
邱少云课文家长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云的天庭,从不惧火
——电影《邱少云》观后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背课文的小偷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背课文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