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培养

2016-03-13 12:15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第二义务教育学校李宏修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主体教学模式思维

黑龙江省安达市先源乡第二义务教育学校 李宏修

创新思维是指用新颖的思维方式解决常规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突破常规模式的原动力。而创造能力是创新思维具体体现。现阶段的中学生,若干年后定将是我国发展的主力军。语文作为中国语言文字的总学科、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科目,必然要走向创新的世界级殿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是每一位一线语文教师的必经之路、必备职责。下面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关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几点心得。

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1.不以分数论英雄

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与众不同的人格,作为教师,尤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有的学生成绩好,教师满面春光;有的学生成绩差,教师冷嘲热讽,甚至棍棒相加。常此以往,就在教学团队当中形成所谓的“好孩子”“坏孩子”等荒谬的说法,以及好学生犯错,身着“御赐马褂”,网开一面;坏学生违规,只因“分低命贱”,从重发落的悲哀对比。这又对学生进行了第二次的伤害,致使所谓的好学生被尊重市理所应当,坏学生不被尊重是人之常情。这种观念大大地约束、泯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的大好时机。这是极其低级、腐朽的教学观念,这种观念已经不能融入当今先进的教育潮流,更不能适应当今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育教学活动能够顺利、高效、成功的大前提和有力保障。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沃土。教师要杜绝照本宣科、墨守成规的封建腐朽的教学模式,更要风趣地、智慧地抑制学生不良情绪的滋长蔓延。语文教师应该是学生“垃圾”情绪的清道夫。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乐观、积极、阳光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年龄稍大,趋近成熟,自尊心强,太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语文教师应该以风趣、诙谐、智慧的方式告知学生,课堂上每个人都很忙,无暇关注某个人的道理,并鼓励其表达。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内心的雾霾驱散,重新回到乐观、阳光的课堂氛围中来。

3.因材施教式地为学生创造表现机会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尽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质、喜好是非常重要的。同样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回答的内容可能都是正确的,但各有各的特色。这种特色的根源其实就是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雏形体现。作为语文教师要将这种特色尽量的放大,并使其成熟,从而成为学生别具一格的思维模式,即创新思维。例如,在语文写作过程中,很多同学很难写出漂亮的文章开头部分。此时,可以利用一点时间,选择一些文言文语段、韵脚十足的诗歌、节奏感较好的词,让学生仿写,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反复练习后,上边所述的“开头难”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又得到了锻炼和认可。

二、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该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1.学生是时间的主人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师一讲到底、滔滔不绝,甚至是自问自答,绝大多数时间市教师一个人在“表演”。这样,学生一直在教师设定好的情境中,在语言上受约束,在思维上受牵制。学生的主体地位沦陷了,其积极性大大削弱了,最后我们所期望的“学堂”变成了一个人的“讲堂”。课堂上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完全把注意力放在学习、讨论、交流、总结上,再次过程中,教师做好及时、有效、智慧的引导即可。

2.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不刻板、不拘束的课堂氛围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桌间的议论、小组成员间的讨论、全班同学的交流,这种模式能够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投入,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最能够激发学生创新的欲念和创造的火花。

3.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人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转变学生机械记忆式的学习模式,要将基础型学习、发展型学习、创造型学习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尽可能的启发学生思维、多听多了解学生的想法、观点,以此增进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体,就会觉得自己有了“话语权”,有了自信,从而更加积极的参与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才有机会施展其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三、教学过程要灵活

1.教师思维的灵活

每一堂语文课都是由语文教师精心编导、参与演出的一场“戏”。语文教师在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个体特质的掌握、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情况的预测,教师就会为自己留有思维的余地。遇到预测之外的突发事件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也就是说,灵活的教学思维除了先天具备之外,做好课前准备是激发教师灵活思维的先决条件。教师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活跃,就会大大避免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师生沟通尴尬、互动虚假、模式呆板等局面。学生的思维在灵活的课堂气氛中会变得更加活跃。这样,学生不仅轻松的掌握了知识、而且更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形成。

2.授课方式的灵活

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结合现阶段学生的性格及心理特点,探索出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以灵活的授课方式就会打造成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这样的课堂氛围里,学生的思想是放松的,其反应速度、思考深度、表达能力也同样是空前的。学生阶段性的处于这种状态,就会形成习惯,于是反应速度快、思考问题深入、表达能力强就会常态化,这样不同的学生会在不同领域不同程度的呈现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以上所述,实为从教十余年中经过阶段性的、反复性的观察、试验、总结后得出的心得体会,实有不足之处,但可圈可点之处,望同仁共勉。

猜你喜欢
主体教学模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维跳跳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