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之我见

2016-03-13 12:15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第二中心小学赵丽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动手面积图形

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第二中心小学 赵丽娟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结合平时的教学,我谈一谈自己的做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具体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学生熟悉的活动中,寻找有用的数学信息,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认识钟表”的教学,我是通过以下过程来完成教学的:一是播放“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时刻吗?通过课件出示手表、闹钟、建筑上的石英钟等,引出认识钟表。二是和同学一起制作钟表,我拿出一个事先做好的圆形纸片,代表钟面,学生思考表盘上有什么?让学生贴12个数字,共同调整12个数在表盘的位置;观察建筑物上的石英钟,谁能说一说时针、分针什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神州五号是几时发射的?能告诉同学吗?这样,从生活中产生的例题,让学生感到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

(二)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让学生动手操作,他们的兴趣十分高,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效果更好。如在学习9+4=几,你想怎样算?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体会到:因为9+1=10,所以把4分成1和3,9+1=10,10再加1等于13。多种方法中,让学生体会到用凑十法计算更加快捷。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表扬与鼓励相结合,强化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让学生回答,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在平时测验时,还可以把一些学生的分数往上提一提,目的是给学生树立信心。或者提前告诉这些学生有可能考那些题,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目的是他们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分数,在同学和家长面前抬起了头。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的学习空间,焕发生机和活力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开放自主学习的空间,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在开放的状态下主动参与,心有所动、情有所感、发挥数学潜能,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一)开放的探索过程,殊途同归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合孩子参与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倾听、质疑,获得能力的提高。如学习圆的面积,首先让学生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然后让学生探究圆的面积,各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动手剪一剪,然后拼一拼,看一看,可以把圆的面积转化成哪些图形的面积,所拼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所拼图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你能试着写出圆的面积公式吗?最后,让学生展示交流。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体验把圆的面积转化成学过图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二)开放的学习环境,解决问题

知识源于生活,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如一年级认识人民币后,我们开展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课前让学生自备玩具、学习用品、生活用品等商品,并让他们自己标明价格,贴在准备的物品上,把教室模拟成“小小商店”,学生推荐出 “售货员”“采购员”的人选,其余的学生做“裁判”,看一看,售货员和采购员收的钱是否合理正确。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加深认识了人民币,也巩固了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更可贵的是加强了综合能力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开放的学习结果,打开思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动手操作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低年级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梯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之后,我就设计了“拼出美丽的图画”操作性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利用自己准备的各种颜色的、大小不同的平面图形开展“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画一画,说一说”的活动,看谁拼得快、图案多。活动过程中,学生精神抖擞,非常活跃,急于表现自己的意识特别强。这种活动的确培养了学生的操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他们有的拼出了房子、大树、小马,有的拼出了美丽的风景画,有得拼出了各种小动物,还有的拼出了奥特曼,虽然不太像,但的确有新意,看得出学生都在用心思考、探究创造了。

三、举一反三,各显神通

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取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解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培养起来的。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其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素养是一种思维形式,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小学生的日后学习和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动手面积图形
我也来动手
怎样围面积最大
最大的面积
巧用面积法解几何题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动手画一画
巧用面积求坐标
动手演示找错因
分图形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