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的培养

2016-03-13 12:15四川省攀枝花第十一中小学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生活习惯良好习惯行为习惯

四川省攀枝花第十一中小学 杨 华

养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严格管理等种种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质,最终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是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深深地懂得小学阶段是人的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关键阶段,而良好的班风班貌是各种习惯养成的础,一年级则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号这一关键期,如何整体优化班风班貌,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呢?我认为,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为突破口,有助于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起始年级学生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和适应时期,随着新生入学,学习成为他们的主要活动,这给学生心理与行为都带来了重要影响。而起始年级学生行为又同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对学习的本身,而且对学生道德品质以及学生心理的和谐发展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本身,对于形成和完善学生的个性,对于学生的主体发展乃至于对于提高整个下一代的身心素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工作实践中,我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分为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根据起始年级学生生理和心理及年龄特点,在培养学生这两种习惯时,注意符合他们的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注意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对具体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进行指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

一、学习习惯的培养

起始年级学生的一般学习习惯包括:上课习惯、课前准备习惯、作业习惯、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文具的整理使用习惯等。我根据学生的特点,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习行为训……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举左手,略高于头,不要碰撞桌子发出声响,并且阐明举左手的益处,即不影响上课记笔记。同时讲明发言的体态及声音的高低,是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同学的一种礼貌。其次,同时把歌谣加进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用儿歌指导学生。歌谣的内容有:“上课乐曲响,有序进课堂,书本准备好,老师把课上”……在识字教学时用“你的朋友在哪里?我的朋友在这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在训练学生摆放和整理学具时,把一般顺序和方法利用晨会、班会让学生演示说步骤,这样,就具有有力的说服力。课前准备也是经过多次示范,才达到很标准的程序。其三,注意了良好习惯形成 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和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我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等方式来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的提醒、督促和大量系统的训练,使之形成为迁移,养成良好习惯,人人都有良好习惯,班风班貌自然得到了发展。

二、生活习惯的培养

生活习惯代表着个人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也能对人的未来发展有间接的作用。俗话不是说,成才必先成人,珍惜时间,爱劳动,孝敬父母等优良品质在儿童时期就要注重培养,这些性格往往影响人的一生。现在许多孩子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之中成长,生活方面随意性和依赖性较强,有的甚至养成了许多不良的生活习惯。因此,作为老师有责任,而且有必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作息时间的培养。有规律的的生活作息时间能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使身体各个器官得到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儿童身体健康发育成长。此外,生活有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防止孩子懒懒散散,在这方面,我以创造榜样氛围为主。首先是老师无论做什么事,都准时,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觉得自然而然就会跟着做。例如,一年级的学生刚入学,没有时间观念,于是,我用自己的行为去教育学生。我要求每一位学生每天早晨8:00到校,而我坚持每天7:40以前到教室笑脸迎接每一位学生。久而久之,学生在我行为的潜移默化中,时间观念变强了。也正因为如此。“赢得时间的人就会赢得一切”成了班级所有觉得珍惜时间的动力。

其次,是自理能力的培养。现在独生子女家庭居多,家长对孩子都特别宠爱,样样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使孩子的自理能力得不到锻炼,疏忽了孩子独立人格的培养。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活动,我抓住儿童好玩的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游戏,让儿童掌握一些生活技能。例如,我利用少先队活动开展“我是小大人”的比赛,让学生学会有序的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谁的书包最整洁”,学会不乱扔放图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不依赖父母,在一些自我服务的训练中,千方百计地促使孩子表现出独立自主的精神。平时还注意引导学生与同学、老师一起参加劳动,如打扫教室、擦窗子、整理讲台等,共同参加班级的劳动。在培养学生独立性的同是,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到班里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责任,班级成员的行动要服从共同的利益,自己所做的事不仅为自己,也为别人。

其三,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小学生身边的零用钱较多。由此,学生不知道如何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如有同学花钱大手大脚,每天吃许多零食。教师可帮助他统计一下天天或一个星期吃零食所花的钱,并建议他用同等的钱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书或学习用品。通过对比,学生就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不乱吃零食的意义,从而很乐意、主动地节约用钱,多买书,多看书,形成良好的习惯。班主任善于抓“生活习惯”的培养,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从而为班风班貌的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还使我认识到学生的行为习惯应逐步内化,使之成为稳定的行为品质,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教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高度重视,从小行为入手,从低年级开始训练,良好行为习惯一定能养成。

猜你喜欢
生活习惯良好习惯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大学生生活习惯对胃病的影响
当心!这些生活习惯 正在摧毁你的听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午睡良好习惯培养之我见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