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工作室成为名师快乐成长的摇篮

2016-03-13 12:15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名师微课活动

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王 宁

作为优秀教师的发源地,骨干教师的集聚地,未来名师的孵化地,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由普通教育率先创立。近年来,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及各职业学校纷纷学习普通教育打造名师队伍的经验,着手建设自己的名师工作室。2014年底,在大兴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由市级学科带头人任负责人,2名市级骨干教师为指导教师,并经全区遴选确定9个专业学科20名培养老师,组建了“大兴区职教名师”工作室。工作室秉承成为“推进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进程、促进广大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的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集中与分组活动,脚踏实地地走上了构建名师快乐成长摇篮的探索之路。

一、让工作室成为名师快乐学习的摇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存量与日俱增,终身学习的理念也逐步深入人心。我认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是一名快乐的学习者,抱着让自己成为一眼“永不枯竭”的知识泉源的思想,实现“博学善教”的追求。为此,工作室以“成为教师学习的摇篮”为第一追求目标。

(一)贯彻“依法治教”思想,以制度规范保证学习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的制度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工作室成立初期,就建立了具体可行的保障制度,让老师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职业责任,成为一种自我需求,更成为一种生活和工作的习惯。

1.建立工作室学期会议制度

每学期初第二周召开工作布置与研讨会,制定细致具体的工作室活动内容与方案。每学期末倒数第二周召开工作室工作总结与新学期工作研讨会。

2.建立工作室周活动日制度

每周四为工作室固定活动日,其中每月第一周为小组活动日,由指导教师进行安排;第二周为工作室集体学习研讨日;第三周为集体备课日;第四周为讲座或听评课活动日。

3.建立工作室活动考勤及培养教师考核制度

要求工作室培养教师活动出勤率不低于80%,且按时保质完成工作室学期工作要求,经考核合格方可继续参加培训。

4.建立活动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制度

做到每次活动前下发通知,有计划、有内容、有要求;每次活动中认真记录,有考勤、有笔记、有照片;每次活动后认真总结,有反思、有调研、有信息。

(二)用高端培训引领名师思想创新

思想决定高度。要成为名师必须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思想作为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基,而这必须靠最专业的高端培训做铺垫。为此,工作室把组织参与高端培训放在重要位置。

1.行业企业培训,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教课改,需要教师真正理解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与技能标准,了解专业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流程,而下企业实践与培训是其最佳途径。为此,工作室组织了为期一周的联想集团培训,让老师们真正感受了头脑风暴式的学习,体验了项目活动的参与式学习,认识了行动研究式的合作学习,懂得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本质,理解了“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真正内涵。学习让老师在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两方面得到了跨跃式的质的提升。

2.职教专家培训,诠释课程改革真谛

专家的引领是教师迅速成长的催化剂。“项目教学、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微课……”一个个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内容,需要专家的点拨才能茅塞顿开。工作室坚持每学期组织两次专家讲座,主题依据教师们共同需求确定,保证了名师能始终走在课改的前沿。

3.市区联动培训,拓展名师思路视野

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思想,工作室把“走出去”作为工作又一重点。组织参加北京会议中心举办的国际“2015互联网+教育高峰论坛”活动,组织参与高教出版社语文学科教师教材培训活动,组织参观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组织到屈臣氏物流基地调研访谈,让老师们深入到企业、高校、社会中去丰富视听。

(三)用团队学习汇聚名师集体智慧

力量源于团队,成功来自和谐。教育教学活动本就是一种具有群体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的团队活动。工作室围绕大家最感兴趣的“微课创作”主题,开展了多次团队学习。由团队中5个计算机专业教师分别为大家讲解如何利用swftext文字特效工具设计微课动画标题和如何利用flash_slideshow_builder电子相册工具制作Flash动态电子相册;介绍如何利用Sony公司Vegas音视频处理工具软件裁剪、合并音视频素材;了解如何利用storyline微课开发小工具创作交互式学习与测验课件;掌握如何使用格式工厂及屏幕录像专家软件准备素材;明白如何用Camtasia_Studio连接素材创作微课等。学习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每次都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

(四)用自主学习打破名师发展瓶颈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项,而要想打破个人发展的瓶颈就必须敢于涉足方方面面的新知识,不断拓展视野。我坚信:读书可以广智。因此,在工作室中大力推行“兴学习之风,强素质之基,创书香校园”好书品读分享活动。每学期初,老师们会确定自己的读书题目;每学期中,老师们进行自主阅读,撰写读书笔记;学期末,组织好书分享会,有时还会进行网络交流。每位老师一学期就可以了解近20本书的内容,实现了图书的效益最大化,让好书得以分享。自主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自主阅读让博学和睿智拯救我们,自主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老师们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背景下独享着一份读书的“安静”。

我始终铭记着一句话: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能改变人生的宽度;学习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能改变人生的终点。

二、让工作室成为名师快乐研究的摇篮

读书使人充实,然而缺少了思考研究的读书会让人成为理论的奴隶。为此,工作室把成为名师快乐研究的摇篮作为第二要务。

(一)用课题科研引领名师走向实证研究

本着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的思想,工作室以“信息化环境下创建职校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课题为抓手,开展系列集体备课活动。通过“授课教师说思路、小组成员提建议、集体研讨做完善”三个环节的多次反复,形成集体智慧的结晶,再进行课堂教学实施。教师们积极参与,大胆提出质疑和建议,通过研讨让每节课的教学设计文本更加规范严谨,经得起推敲;也让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更加科学有效。热烈的研讨气氛,激起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为成功组织区级研究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课题活动推动了教学研究的系列化、专题化,引领名师们逐步走向了实证的研究之路。

(二)用“四个一”工程统领名师成为教改先锋

工作室贯彻“学研训用”一体思想,提出了工作室成员年度“四个一”工程,即完成“每人一篇高质量论文(参加市赛或发表),一节高水平微课(在本区内共享),每组一节精品展示课(能参加跨区观摩课大赛),每专业一份教师专业技能展示视频片(能展现专业特点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围绕此工程组织开展了论文开题论证、微课制作方法交流、公开课磨课、专业技能展示脚本撰写研讨等20余次活动,使得信息化教学的创新思想深入人心,也让手机进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助手的思想得到一致认同。

(三)用跨区教研实现名师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为了给教师搭建一个交流研讨的舞台,工作室与通州名师工作室启动了“共学、共研、共享”的两区名师培养共建工程。围绕“大兴与通州两区首届名师教学能力说课大赛”活动,举办了“如何说课”的专题讲座,进行了校内初赛、区内复赛和跨区决赛,组织了一对一的说课指导和集体的说课展示交流等活动10 余次。此项活动通过给骨干教师适度加压,帮助其克服了职业倦怠,突破了发展瓶颈,走向了专业化发展之路。同时,也通过让青年教师参与观摩学习方式,形成了以工作室3名教师引领一线20名骨干教师,再带动全区职校百余名教师共同发展的“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联动机制。活动实现了两区名师在深度交流中取长补短,教学相长,以他山之石攻己之玉的效果。

(四)用实践行动研究促进名师个性化发展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根本能力。工作室以观摩课和公开课听评活动为契机,开展了多次实践行动研究。

如庄延峰老师的《数据库应用-条件查询Where子句使用》计算机专业课,运用智能手机面对面快传功能实现了手机对笔记本电脑的灵活控制,无论是课件展示还是微课播放,或是软件操作演示,都可以在教室任何一个位置实现,彻底解决了计算机老师只能站在电脑前演示授课的难题。教师每时每刻都可以深入到学生群体中,更有利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更方便进行个性化操作指导。同时运用微课进行的翻转课堂尝试,实现了课前自主或合作学习,课上质疑、提问、检测、提升,让每个听课教师眼前一亮。此外,随机点名软件提问学生,在活跃课堂的基础上,使得学生参与更广泛,上课注意力更集中,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

再如钱进春老师的《螺纹加工》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践课,创设了企业工作情境,运用微课的循环播放,让学生对加工步骤和要求有了全面认识,并且可在实践遇到问题时实现自主个性化学习,有效解决了教师在操作指导时分身乏术的难题。同时操作过程中教师还及时抓拍记录学生操作的问题与优点,在评价时显示在大屏与学生共同分析,更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共性问题。

两节极富代表性的观摩课,推开了大兴职教专业实训课个性化手机教学的一扇窗,让参与教师们有诸多获益,深受启发。大家一致表示:很愿意亲身参与到运用移动终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尝试中,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手机成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助手,同时引导学生们养成利用手机进行个性化微学习的习惯,令学生终身受益。

在工作室的培养下,教师孙守双和陈光分别在北京市职教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获二、三等奖;工作室20余名老师的论文都被推荐到全国职教学会年度征文大赛决赛;钱进春、庄延峰、蔚科、孙守双、张涛、董二强等6位老师的观摩课获得区一等奖。

三、让工作室成为名师快乐分享的摇篮

“好东西要与大家分享”这是妇孺皆知的道理。工作室在有效搭建学习平台、提供研究舞台的基础上,将成果的分享交流作为另一个关注点,力求成为名师快乐分享的摇篮。

(一)用“网络教研”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模式

网络教研是顺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工作室成立前便建立了QQ和微信研讨群及云共享资源平台,通过网络研修模式,让老师们在移动终端上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分享研究成果。实现了最新职教理论政策和教学思想的传递,确保了信息数量丰富与传送及时;实现了个人研究成果分享,确保了研讨交流的参与广度与有效性。特别是5次评课和3次微课制作的网络研讨,深受教师们的推崇。伴随网络教研的深入,教师们已逐步树立了优秀资源共享意识,愿意主动把自己的教学成果呈现给大家,推动了职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深入和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二)用“名师讲坛”传递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方法

“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全区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提升”是工作室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组织了市级骨干教师“名师讲坛”专题活动,推广教学与成长经验。作为工作室负责人,开展了《信息化教学发展的新动向》《职校信息化教学的思考》《如何撰写优秀的教学论文》的主题讲座;指导教师们也分别就《如何提升个人综合素养》《信息化在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如何打造高效专业实训课堂》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指导,给一线职校教师们的工作提供了有利借鉴。

(三)用“师徒结对”指导中青年教师共同成长

本着“以点带面,以面带线”的教师培养思想,工作室鼓励名师参与到青年教师培训工作中。开展了“名师下校”指导系列活动,听评指导两校中青年教师授课20余人次;组织微课制作大讲堂以及信息化教学改革观摩课等活动,参与人次达300多人,真正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工作室的活动让名师们体验着成功,在一次次的学习、研究、分享中快乐成长!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句话勉励着工作室的每位成员,大家以把工作室建成一个“每个人都会抬头看路,也会埋头拉车”的卓越组织的梦想,不断前行。作为负责人,我也会以“让工作室成为名师学习的摇篮,成为名师研究的摇篮,成为名师分享的摇篮”为奋斗目标,不断探索名师工作室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名师微课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名师简介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