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6-03-13 12:49梁静云陈远华
微创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环切环切术包皮

梁静云 吴 艳 陈远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部,南宁市 530021)

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

梁静云 吴 艳 陈远华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门诊部,南宁市 530021)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的一个最多见的小手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此手术。但手术创伤可能造成的疼痛、出血、水肿及感染等并发症,使治疗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效的延续护理方法可大大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患者的满意度。本文就目前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进展

包皮环切术是门诊最多见的小手术。随着大量(商环、缝合器)包皮环切微创手术在门诊开展,即在门诊手术室几分钟即可完成,观察0.5~1 h,伤口无活动性出血或剧烈疼痛即可回家休息。但手术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同样会存在术后疼痛、焦虑、出血、水肿、感染及切口愈合满意率等问题。由于器官的敏感性,其对出院后的护理服务及健康知识的需求非常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建立规范、科学、有效、延续、连贯、实用及可控的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1]。

1 延续护理的概念、起源及模式

1.1 延续护理的概念 延续护理是指患者在围出院期开展的促进健康照护连续性和协调性的一系列活动,其最终目的在于促进患者从医院到家庭(社区)的安全顺利过渡,改善其出院后的结局[2]。美国国立延续护理联盟认为延续护理的内涵除了包括病人在机构内的转移与机构间的转移外,还包括病人在健康状态改变时的转移及在护理提供者之间的转移[3]。

1.2 延续护理的起源 1981年美国宾夕尼亚护理学院一项因各种原因提前出院的易感患者提供出院后家庭随访的研究,其目的是提供有效和低成本的健康服务,促进健康,改善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4]。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许多发达国家发现延续护理对出院回家的糖尿病、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外科疾病及手术后、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患者进行专科护士出院随访,并制订护理计划和效果评估,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护理效果,深受患者欢迎,由此形成了延续护理理论,并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5]。近年来,受国外及香港地区护理同行的启发,国内医疗护理开始注重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6]。

1.3 延续护理的模式 发达国家对出院的老年人、产妇、高危早产儿、心脑血管病、肿瘤及术后患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随访,制定相应评估表及护理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深受患者喜欢,形成了延续护理模式。Kietzmam等[7,8]指出,延续护理模式分别是以出院患者和社区为基础的延续护理研究两大类,目前国内因社区卫生服务还较薄弱,延续护理的定义多限于出院后的延续护理。

1.4 延续护理内容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提高居家自我护理的能力,一般包括症状管理与识别、用药指导、活动锻炼指导、饮食指导、康复指导、居家环境评估与建议、心理指导、社区资源的利用等[9]。

1.5 延续护理的方法 电话随访,短信平台随访,家庭访视,通信软件随访,专科门诊回访,建立患者俱乐部等方法。

2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发展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是根据现代健康需求而出现的一种针对出院患者的护理形式,强调患者出院后得到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及专业性,通常是通过整合医疗护理团队资源与患者关系的延续来实现,其目的是保证护理干预措施的一致性,使患者在出院后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来获得个体化护理。

2.1 国外的延续护理 1981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护理学院首先开展了一项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提前出院的老年人的临床试验,在减少患者再次住院及降低医疗费用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其后20余年,在国家的帮助下开展了延续性护理服务的临床试验和理论体系,总结成延续性护理模式(transitional care model,TCM)[10],其核心是延续护理护士(transitional care nurse,TCN)执行一系列护理活动,提高患者及其照顾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以达到降低卫生服务利用、改善健康预后和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11]。2000年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院医学院开始进行“老年患者延续护理干预”的系列研究,组建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医生、护士及社会工作者)。该研究主要注重:①提供专业人士的随访;②教会患者药品的自我管理;③教会患者动态记录个人的健康状况;④教会患者早期识别和应对病情变化的应急措施。

2.2 国内延续护理的发展 2002年我国香港地区的学者[12,13]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行循证的延续护理研究,创建了4C延续护理模式,即全面性(coprehensiveness)、协调性(coordination)、 延续性(continuity)、协作性(collaboration)。台湾地区也已开展了出院准备服务,“运用整合性医疗团队资源”,从患者一入院就提供最好的医疗护理服务。在住院期间,患者在得到治疗的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护理技术和相关的疾病知识,并了解出院后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医院提供的资源,使患者在不同医疗场所转换中得到完整且持续的护理,并确保出院后得到持续的照顾[14]。大陆地区的延续性护理研究及实践也有了初步发展,如2005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学院成立了“延续护理服务中心”,服务范围:本辖区内的出院患者,以上门服务为主;本辖区外的患者,以电话服务为主的延续护理服务,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济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也成立了延续护理服务中心,对初产妇进行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采用类实验研究发现,通过干预能够促进初产妇产褥期生理功能的恢复。2011年龚艳等[15]利用QQ群对出院的肾脏病患者进行不间断的延续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2年刘旻[16]对243例日间手术后患者施行延续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通过心理指导得到有效解决,以正性情绪应对康复[17],切口出血及预后不佳发生率明显降低。2013~2014年张天璟等[18]利用通信软件(QQ、微信、微视、微博等)对稳定期出院的COPD进行延续护理,都有效地促进了肺功能的恢复。

3 门诊包皮环切术的概念、方式

3.1 概念 包皮环切术是切除阴茎上面多余的包皮,使阴茎头外露出来,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及其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最常用的方法为包皮内外板一次环切法,目的是通过手术让阴茎头彻底暴露出来,以防反复感染,以及未成年人阴茎发育障碍,成年人影响性生活质量甚至癌症。包皮包茎是男性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疾病,据殷毓琪等[19]对酒泉市4 834名男性学生外生殖器发育与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小学生中包皮过长者高达64%,包茎为20.8%。包皮包茎环切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方法已有较长历史[20,21]。

3.2 方式 目前包皮环切术主要有传统包皮环切术、吻合器包皮环切术及缝合器包皮环切术等三种。O’Simba等[22]的研究认为,商环吻合器包皮环切术比传统包皮术美容效果好,但成人阴茎勃起时比传统手术疼;据景治安等[23]报道,缝合器包皮环切术发扬了商环式吻合器环切术和传统环切术的优点,克服了他们的缺点,使手术变得方便、微创、高效、安全且易于操作,手术效果更加满意而逐渐被临床医生接受并采用[24]。

4 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的评价标准及干预效果

4.1 评价标准 目前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干预多采用患者症状即焦虑程度、疼痛时间、裂开出血例数、水肿例数、感染例数及愈合时间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等指标来评价延续护理的干预效果。

4.2 干预效果 有多位学者[25~30]对门诊包皮术后患者进行随访对比试验,术后仍从认知、心理、行为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干预,患者的恐惧心理减少、疼痛减轻、包皮水肿明显减低、满意度明显提高。梁静云等[31]采用60例门诊包皮环切术后随机对照实验,患者出院后给予24 h电话,可随时咨询,在第2、3、7天和第1、3个月进行电话随访,继续对患者进行健康、自我护理指导,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知识及健康意识。对青壮年男性,控制阴茎勃起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结果显示,观察组可明显减少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缩短疼痛及愈合时间,裂开、出血、水肿例数明显减少,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可见门诊术后延续护理的重要性。

5 展 望

我们认为,在电话随访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信息化免费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QQ群、微信群)对门诊包皮环切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护理,可一对一交流,也可以群聊模式让患者之间自由交流,这种高效、强互动,比单纯的电话模式更快捷、更节省医疗费用,比家庭随访更节省时间,使门诊包皮环切术后随访过程更便捷。这种延续护理干预将实现门诊术后护理服务从医院到家庭的无缝连接和对术者信息的动态管理,能为术者提供及时、整体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该护理模式促使规范的术后护理方法有效地进行到家庭,使医护人员能全面、动态掌握术者在家中伤口愈合及自我护理情况,有利于医护人员对术者在家中愈合过程中发生的医疗及护理问题作出快速处理措施,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和安全,避免日益加重的医患矛盾。网络服务经济、快捷、方便,将是未来开展延续护理的最佳选择[32]。

国外对延续护理研究比较成熟,我们可借鉴其核心内容:如延续护理采用护士主导,由多学科团队进行干预,执行门诊包皮环切术后的居家护理,建立信息化的护理计划,对高风险者重点干预;建立在线资源中心:电话、网络平台(如微信群、QQ群)、表格等咨询和随访。我国应不断探索与改进适合我国国情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包皮环切术术后优质延续护理长效模式,既要节省医院有限的医护人力资源和患者的医疗成本,又应避免不连续护理服务,而使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增加。

综上所述,门诊包皮环切术后延续护理是以包皮环切术后患者为中心,建立人性化的整体护理理念,满足术后患者需求而展开的护理服务,使护理服务不再局限于医院内,而是涵盖了患者出院后的延续治疗护理、康复训练以及健康指导[32]。我国延续护理发展得较晚,缺乏规范的护理随访流程;医生参与率不高,护士的知识体系不全面,干预后效果评价机制不健全;缺乏政府的经费支持。随着社会对健康期望的提高,延续护理需求必将是医院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使门诊术后延续护理更为完善是当前医护人员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 张 妍,皮红英.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9):3595-3596.

[2] Coleman EA,Boult C,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Health Care Systems Committee.Improving the quality oftransitional care for persons with complex care needs[J].J Am Geriatr Soc,2003,51(4):556-557.

[3] Fermazin M,Boult C,Coleman E,et al.Transitions of caremeas-ures[DB/OL].[2013-07-10]. http://www.ntocc.org/Portals/0/PDF/Resources/Transitions of care_Measures.pdf.

[4] 周 佳.延续护理的研究与实施现状[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6):497-498.

[5] 钱春荣,朱京慈,陈颖峥.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出院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8(8):841-844.

[6] 毛惠娜,刘雪琴.出院病人延续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5,19(7):1294-1295.

[7] KG Kietzmam, HA Pincus, PT Huynh .Coming Full Circle: Planning for Future Pathways of Transitions of Care for Older Adults[J].Annual Review of Gerontology & Geriatrics,2011,31(1):231-254.

[8] M naylor,SA Keating.Transitional care[J].Aj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2008,44(3):65-75.

[9] 尚少梅.国外延续护理的发展及启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1-3.

[10]http://www.transitionalcareinfo/Abou_1783.html[Z].

[11]Griffin KM.Evolution of transitional care settings:past,present, future[J]. AACN Clin Issues,1998,9(3):398-408.

[12]黄金月.出院后延续护理所需的护理剂量及能达到的成效[Z].2006中国护理大会,2006.

[13]王少玲,黄金月,周家仪.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循证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31-434.

[14]席淑华,赵继军,赵建华,等.成功大学附属医院出院准备服务概况与启示[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41-342.

[15]龚 艳,徐建梅,肖清英,等.QQ群在出院后肾脏疾病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3,14(12):75-78.

[16]刘 旻.日间手术后延续性护理模式在泌尿外科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4,36(10):913-914.

[17]Livingston P,White V,Hayman J,et al.How acceptable is a referral and telephone-based outcall programme for men diagnosed with cancer? A feasibility study [J].Eur J Cancer Care(Engl),2006,15(5):467-475.

[18]张天璟,张文俐.现代化通信软件在COPD稳定期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30):2825-2827.

[19]殷毓琪,范连伟,石 军,等.酒泉市4834名男性学生外生殖器发育与相关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26(9):74-76.

[20]何 冬,马 勇,梁家耀,等.袖套状包皮环切术与传统术式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07,29(10):1611-1612.

[21]程 跃,严泽军,苏新军,等.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1,32(5):333-335.

[22]Sokal DC,Li PS Zulu R,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shang ring versus conventional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adult male circumcision: safety and acceptability[J].J Acquir Immune Defic Syndr,2014,65(4):447-455.

[23]景治安,刘彦军,李纪华,等.包皮环缝合器与环形吻合器及传统包皮环切术的前瞻性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3):47-51.

[24]Millard PS.Circumcision-what’s wrong with plastic rings?[J].S Afr Med J,2012,102(3 Pt 1):126-128.

[25]梁颖,林延双.一次性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和包茎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0):969-971.

[26]薛容花,石宏英,黎凤娟,等.院内外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包皮环切术治疗效果的影响[J].临床护理杂志,2008,7(6):19-20.

[27]韦华清.全程健康教育对商环包皮环切术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9):2774-2775.

[28]徐土珍,朱红卫,吕伯东,等.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护理体会[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20(6):572-573.

[29]金文华,汤红霞,张新红,等.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后护理[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20(4):382-383.

[30]程 跃,马建伟,苏新军,等.中国商环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分析及预防处理对策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5):191-192.

[31]梁静云,阳 敏,陈远华,等.应用新型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的护理行为干预[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2):1165-1167.

[32]高凤久,刘 蕾,胡 颖.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4,32(23):9-1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编号:Z2015359)

梁静云(1964~),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门诊护理。

R 47

A

1673-6575(2016)02-0233-04

10.11864/j.issn.1673.2016.02.28

2015-11-13

2016-01-10)

猜你喜欢
环切环切术包皮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行包皮环切术后并发症分析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与传统痔疮切除术治疗痔疮的临床对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男性包皮过长有什么影响
包皮过长早“环切”
一次性包皮环切缝合器临床应用评价(附1452例报告)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内痔直肠下端黏膜环切吻合,肛垫悬吊术(PPH术)180 例的分析
包茎合并包皮龟头严重粘连的整形修复
男性包皮环切术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