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刍议

2016-03-13 12:15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教学研究室武新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师生情感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教学研究室 武新民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实施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新课改下每一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现实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和探索,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希抛砖以引玉。

一、和谐师生关系,奠基高效课堂

情感是调节师生关系的精神纽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内容能否被接受,关键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愈强,教师的言行就愈容易被学生接受。教师要用爱心去关注每一名学生,既做良师,又做益友。课堂教学,教师循循善诱,一个微笑就能给学生莫大的鼓励;课余时间,师生互诉沟通,一次交流就能走进孩子们的世界;校园生活,教师嘘寒问暖,一杯开水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无限爱意。这些小细节,看似无意的关怀,却可能让学生永久铭记于心。学生由此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关心和爱护,就会敞开心扉接纳教师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从情感上对教师产生认同感、亲切感,拉近了师生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形成了师生情感关系的和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学科优势,进行师生角色的互换,甘当孩子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深化师生情感。学生在欣赏教师人格的同时,更加喜欢教师的课堂。可以说,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积基树本,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二、实现平等交流,互动高效课堂

平等是打开师生交流之门的钥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桥梁。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情感实体交互作用的过程,只有双方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体谅,师生产生共鸣,才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都受主体情绪的影响,只有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下学习效率最高。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重视并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环境氛围,课堂教学才能像涓涓的溪水,潜入学生心田,不断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良好学习品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放下“严师”的架子,坦诚真挚、宽容大度、平等友善地与学生进行平等交往、互动沟通,使学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主人。特别是在语文课“说”的教学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可以想象,教师如果以一名普通学生身份加入到课堂教学讨论中,经常被学生连连提问,甚至成为被“进攻”的主要对象;或者开展“老师,我想对你说……”等师生对话活动,彼此充分交流反馈,师生平等关系就能真正得以确立。只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使学生获得创新的灵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架设成功的桥梁。

三、锐意教学创新,催化高效课堂

教学创新是高效课堂的灵魂和不竭动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教学方法贯穿整个课堂,就会让学生产生学习倦怠。同样,一种教学模式应用所有学科、课型或教师,可能也会令后者无所适从。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百花齐放”,但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要素仍是教师的课程意识,即教师的课程再创造能力。教师可因“材”施教,也可因校制宜、因生制宜、因课制宜或因“时”制宜,调动可以创新的一切积极因素,围绕教学的“新”字做文章,让课堂教学充满新意、新鲜、新奇之感,使创新成为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将相和》等课文时,可以利用学生好动、好表现、好新鲜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合作表演,进行“时空穿越”般的情景再现。在教学《穷人》等课文时,进行贴近生活的有效文本拓展,让学生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续写,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学习主动性明显增强。所谓教者用心、学者得益,教得轻松、学得愉悦。教师只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艺术,才能构建一种高效课堂的理想境界,使学生深刻体验到学习的甘甜与快乐。从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教学创新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催化剂。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师生情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