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拉小手,让墙壁会说话

2016-03-13 12:15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形状树叶小朋友

北京大学附属幼儿园 刘 倩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就像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是作为一种“隐形课程”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主题也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具体的开展。没有环境的主题空洞又抽象,没有主题的环境就成了单一的装饰。主题环境的创设也不是老师的主观愿望,更不可能一次完成,它应是老师与孩子们共同构思、一起动手、体验智慧的结晶,它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下面根据我们中班开展的主题活动“大树妈妈一家亲”,说说其做法和收获。

一、主题的产生

中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而且我发现到了中班,孩子特别的爱问为什么。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带孩子游戏结束后,让孩子自由活动,于是孩子们纷纷的捡起了地上的树叶来,由于幼儿园的树种比较多,孩子们四散着开始捡不同形状的落叶,嘴里还说着我的像桃子、我的像扇子、我的像星星。这时豆豆跑到我面前问:“老师为什么树的叶子的形状不一样”?其他小朋友也纷纷都来问,这时我发现孩子的兴致很高,于是我说:“让我们来认领树妈妈吧,把他请到我们的教室里去”。于是这个主题就很自然的产生了。

二、收集材料

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资料。有外出拍摄的照片,还有图书和图片,还有乐乐和爸爸周六去爬香山时,带回来许多的红叶,我把那些红叶都放在了种植区,还投放了放大镜,让孩子们能够随时观察。

三、实施过程

为幼儿创设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互相交流、互相欣赏、共同提高,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首先我们先从第一步认领树妈妈动起了脑筋。由于我们幼儿园里有各种各样的树,经过我们的讨论我们决定分成三组认领杨树、梧桐树、银杏树来当树妈妈。于是我们一起讨论如何让树妈妈在墙面上体现,很多小朋友都大胆动脑筋想办法,有的说可以从外变捡一些树枝回来组成树妈妈的树干,有的说可以用纸把树妈妈的轮廓圈出来,我说那样是不是不太美观?我又发动小朋友想办法,这时杨焯勋说:可以把那些纸剪成不同的形状来装饰。于是我采纳了孩子们的想法,我们决定用废旧的牙膏盒和硬纸板来装饰。我们一起把这些废旧材料剪成了不同的形状,把树妈妈的轮廓贴了出来。这时孩子们高兴的说:“树妈妈来我们教室了”。然后孩子们自愿分成了三组,分别把自己的自画像贴在了自己认领的树妈妈的旁边。这时孩子们纷纷唱起了原来学过的歌曲:“大树妈妈,个儿高……”充分发挥了环境的教育作用,也让更让幼儿体会到本亲自参与墙饰制作的成功感。为了进一步加深孩子对树妈妈的认识我们还亲自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通过看、摸、闻让孩子自己去发现,了解倒了树妈妈的叶脉的样子,树叶的形状,树叶的颜色、树干的树纹、有没有气味等。我们把孩子的发现整理了起来,放到了各自树妈妈的树干上,这样可以让孩子更直接的去交流、讨论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有时我也常常充当观众听到孩子们说:“我还见过苹果树、桔子树、松树、枣树等”,就随时把小朋友的话记录下来贴到图片和照片的旁边。通过这个主题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观察,而且在绘画能力上还有了一定的提高。我们也通过画、粘贴、拓印等不同的形式来让孩子来装饰树叶,我们也积极的和家长互动起来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用树叶来作画。于是把孩子的作品展示在了美工区,这样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

有一天,啸啸突然跑来问我:“老师为什么这三个树妈妈的叶子都是不一样的?”这时天天也跑了过来说:“为什么他的树干上会长叶子?”“为什么杨树不开花?”“为什么树叶会变黄?”“为什么树叶会落下来?”“梧桐树什么时候落叶?”……等一大堆的问题弄得我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于是我把孩子的问题收集了起来,做成了问题树,通过孩子和爸妈一起看书、上网、查资料来共同一一为孩子解答。孩子们把自己找出来的答案制成了答案集,放在了问题树的下面,可以让幼儿随时翻阅。并且我们还通过表格的形式把三种树妈妈的树叶变黄的时间、落叶的时间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楚的展示在了墙壁上,让孩子一目了然。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不解学会了查阅资料,而且越来越爱动脑筋了,让孩子来做环境的主人。

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室越来越漂亮,而且孩子的也完全进入了知识的海洋,我深深体会到,幼儿参与环境布置,不仅仅是一个参与,而是一个认识和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随着主题而深入进行,幼儿的认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教师要为幼儿充分创设丰富和宽松的环境,使幼儿能选择设合自己的以吸取各种知识的方式,主动地学习和研究,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猜你喜欢
形状树叶小朋友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树叶的不同称呼
你的形状
火眼金睛
找茬儿
一片树叶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心的形状
小树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