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音乐鉴赏

2016-03-13 12:15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教育研究室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20期
关键词: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阴平镇教育研究室 孙 丽

提到音乐鉴赏,就会遇到一个人们普遍会提出的问题——“听不懂”。特别是当音乐没有标题、也没有告诉你一个相关的情节、甚至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也不太清楚的时候,更会提到这个问题。而且这是一个在鉴赏其他各种门类艺术时一般不会遇到的情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呢?究其原因就是听者想要在听的过程中解读一个音乐要说明一个怎样的内容和意义的问题。在《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的第一条就是感受与体验。先由音乐的特性谈谈音乐教学中或者说音乐鉴赏中为什么需要并重视感受和体验。这些在其他艺术形式中很容易就实现,人们也习惯于在纯音乐作品中去寻求相同的意义。

可是人们却没有意识到,一种艺术是用什么东西来做它的物质材料,或者说是以何种物质材料与人们沟通。比如文学,是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知道的语言文字,而这是一个符号系统,你只要熟悉这种语言,你就会理解其中的意义,外文你看不懂,是因为你不熟悉那个符号系统,一旦翻译过来你就明白。然而音乐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它的物质材料是声音,而且不是一般的声音,是经验丰富漫长历史时期的积淀,最后形成的一套乐音系统,构成多种不同的音阶、调式体系,它不能确切地告诉每个人其中的意义。比如我们都不能单独说出“Do”“Re”是什么意思,就是因为它不是约定俗成的、表示一个具体对象的符号,它本身没有确切的语义,因此我们也说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的艺术,我们也常常说有些人有音乐的耳朵有的人没有,就是指是否熟悉这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

乐音这个符号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无法像造型艺术那样,提供视觉感官可以把握的具体形象,当然,用乐音也可以模仿一些自然界景物,例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有用乐器模仿杜鹃、暴风雨等。但它不是音乐的重要功能,也不具有多少艺术价值。所以我们又说,音乐不仅是非语义性的艺术,也是非具象的艺术。音乐既不是一个纯粹观念性的、概念性的,又不是纯粹视觉性的,而是一种人类精神生活当中一种非常感性的东西,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主要是人的一种心境,一种心态,一种情绪,或者上升为一种情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音乐主要不是给你提供某种“认知”,而是营造一种“体验”,体验音乐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不是从理性的角度去认知某种抽象事物。

前段时间听到一节音乐课,一位老师在讲人音版第九册格里格《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朝景》时,画着漫画,告诉学生说音乐说的是清晨太阳公公升起来,小动物纷纷醒来。其实这段音乐的背景是培尔金特远渡重洋贩运黑奴成了富商,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他站在一个山洞前,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他幻想面前的沙漠成为金特王国,格里格为这一特定环境所写的配乐,完全是假设性的,因为音乐描绘的并非是沙漠,而是北国静谧清闲的抒情画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音乐要素:音乐的田园牧歌风格,主题一直在纯朴的五声音阶范畴内自由精心地发展,首先长笛和双簧管的响应塑成回声效果。这个主题在三度(E #G B)反复出现后,弦乐器又复奏这一主题,这时乐队的强奏,用格里格的话说,是“太阳已经穿过云层照射出来了”。随后,作者还改用一些新的手法来传达这清晨的明朗而清澈的音响——精心织入的大提琴如歌的独奏乐句、法国号的猎角声以及长笛的颤奏等,历历在目的牧笛声、树叶的簌籁声和小鸟歌唱,把听者带入挪威森林的生动逼真画面,音乐明朗而悦人,但有点冰冷。

如上所述,音乐相对于其它艺术形式,不能轻易地得到其中的意义,这是它自身的局限,但也正是因为这样,音乐体现了这门艺术最高超的、最富魅力的、最吸引人的特质。鉴赏音乐不同于看小说,大家通过反反复复地听,在其中得到的不是一个简单的情节,一个观念,或者一个思想,一个结论,而是一种直接的生动的体验,这个体验在每次聆听这部音乐作品之后都会不尽相同。这也成了电影中一个音乐主题在不同的影片进程中不只一次地出现的理由,比如《美国往事》中的音乐,而且这种体验会随着你的音乐素养的提高,随着你对生活的认识、感悟的经历逐渐丰富,你对这部作品会有不同的感受。至少,音乐这门艺术在这一点上,是超过了别的艺术形式的,音乐本身没有提供给你那么具体的、富于认知性的,富于理性的东西,让你一下子全懂,而是要求你在不断重复的鉴赏中,加深你对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的体验。尽管如此,我们有时还会有“哎呀,真好,可是我真的表述不出”的感慨,所以哲人会说语言的尽头是音乐。

那么,音乐与情感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呢?音乐家创作一部音乐作品,总是要通过作品表达一点什么,抒发一点什么,总要向人们传达一些作曲家主观上的一点什么信息。在这个意义上,音乐其实是个媒介,是人类之间交往的一个工具。而这种交往不是理性上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心灵交互式的沟通,但我们又说音乐缺乏语义性、缺乏形象性,那么它要沟通什么?想起音乐史上的一段佳话。勃拉姆斯是舒曼的学生,而克拉拉舒曼的妻子,舒曼和妻子感情深厚,琴瑟相合。而勃拉姆斯20岁那年第一次去舒曼家就一见钟情地爱上了大他14岁的克拉拉。按理说,舒曼的去世应该让他们之间的感情有个新的开始,但羞怯的勃拉姆斯起到克拉拉去世也没有向她吐露丝毫,而克拉拉也心知肚明但从没挑破。就这样相思43年,克拉拉去世第二年勃拉姆斯也忧郁而终。勃拉姆斯是位相当内敛的作曲家。音乐作品是一种审美对象,它的完整存在,只有当它被听者感受到了以后才能实现,而也只有当它在听者的意识当中唤起了美感时,它才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对象。也就是说,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内涵或意义,既不简单地存在于一个音响结构当中,也不简单地存在于人的意识当中,而是这两者真正遇到一起之后产生的一种东西。

以上是音乐与情感的关系。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情感的背后,它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东西——理性认知。因为人的情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体验,它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的,特别是鉴赏到比较高的层次,就像我们在作古玩鉴赏一样,需要专业的知识支撑。当你对音乐创作整个背景有充分的了解,对音乐在长期发展中约定俗成的语汇有更多的认知时,你就会对音乐有更多的感受与体验,而这种感受和体验又会加深你对音乐的更深层次的认知,提升你个体的综合音乐修养和审美意识。

猜你喜欢
勃拉姆斯克拉拉舒曼
音乐与爱情——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马拉松
重来一次的机会
著名的勃拉姆斯摇篮曲 教学设计
克拉拉过敏了
克拉拉过敏了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