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6-03-13 19:17廖芳梅
当代医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电切术大肠息肉

廖芳梅

内镜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廖芳梅

目的 探讨内镜高频电切术对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124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给予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观察患者情况并随访2年,对比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息肉摘除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复发情况均较好,效果良好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86±3.88)min,平均出血量为(16.64±4.53)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2%;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37.36±12.33)min,平均出血量为(157.55±18.61)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实施简单,效率较高,临床效果好,安全,值得推广。

内镜;高频电切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大肠息肉是大肠粘膜表面隆起的异常生长的组织的总称。研究表明[1],此病多见于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且部分大肠息肉具有恶变倾向。由于此病起病隐匿,而且过去没有良好的早期检测手段,直到并发恶变、出血时才检出,患者往往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经肛内镜问世后,对大肠息肉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了巨大帮助[2]。为了探讨内镜高频电切术对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本研究选取了本院124例大肠息肉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实验组给予高频电切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124例大肠息肉患者,病例均经电子肠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大肠息肉(排除恶性),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实验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58~73岁,平均年龄(62.45±2.31)岁;体质量64~86 kg,平均体质量(74.27±3.03)kg;单发息肉患者41例,多发息肉患者21例。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52~72岁,平均年龄(64.37±3.14)岁;体质量68~81 kg,平均体质量(76.21±3.96)kg;单发息肉患者38例,多发息肉患者24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质量、息肉个数、息肉病理分型等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行内镜高频电切术治疗者;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具体方法:术前完善患者相关检查并禁食12小时,并做好肠道准备,给予患者泻剂,并叮嘱其多喝水,直至其排清水便。行硬膜外麻醉,开腹切开直肠前壁,探查息肉位置后切除息肉。经直肠浆肌切鞘行回肠肛管吻合术。实验组具体方法如下:术前准备同对照组。患者取截石位,将内镜经肛缓慢插入,吸出肠道残留内容物,找到息肉位置。此时应注意,使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充分暴露,并使其离开肠壁,避免操作时误伤肠壁。使用高频电切波缓慢切断息肉,若一次难以切除则可选择分块切除[3]。切除后,观察伤口是否渗血及是否有残留息肉,如发生渗血则应给予电凝波止血,残留息肉则再次切除残端,确保无渗血,无残端后,取出息肉及仪器。术后禁食、卧床1~2 d,给予静滴抗生素及粘膜保护药,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有无便血、腹痛等症状。

1.3 观察项目 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息肉摘除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随访2年,收集术后2年中的电子肠镜复查结果,记录有无复发或癌变的情况。

1.4 评价指标 (1)临床疗效的判断[4]:患者经术后肠镜诊断息肉全部清除且术后未复发、未癌变,记为效果良好;否则记为效果不理想。(2)安全性的判断[5]:将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作为评价手术安全性的指标,手术时间越短、出血量越低、并发症出现越少,则手术越安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手术疗效对比 实验组息肉摘除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复发情况均较好,效果良好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手术情况对比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86± 3.88)min,平均出血量为(16.64±4.53)mL;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37.36±12.33)min,平均出血量为(157.55±18.61)mL。2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实验组术后出现2例便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22%;对照组术后出现5例便血,2例腹痛,并发症发生率为11.29%。2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大肠息肉为消化内科常见疾病。研究显示,大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有较高的癌变率,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很有可能发生不典型增生,此为大肠癌前期病变征兆[6]。对大便潜血阳性患者进行电子肠镜检查是目前早期发现大肠息肉的有效手段,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因尽早摘除。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主要有高频电凝电切法、尼龙丝结扎法、激光灼除法、氩离子凝固法以及活检钳钳除法[7]。其中高频电凝电切法利用电的热效应而产生的局部高温,灼烧息肉组织后使组织细胞发生水分气化反应,促进蛋白凝固变性,以达到切除息肉的目的。研究表明[8],高频电切法应用较广泛,较安全,使用较灵活,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适应证、禁忌证来决定是否手术;(2)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3)按照患者意愿及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进行麻醉;(4)动作轻柔,避免误伤肠壁,切除息肉后,观察有无渗血及穿孔,确认完毕,才能结束手术;(5)使用正规设备,让有经验的医生操作。

本研究中,实验组息肉摘除情况、术后恢复及术后复发情况均较好,效果良好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高频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的实验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内镜高频电切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小,患者更易接受,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高频电切术实施简便,耗费医疗资源少,也提高了效率。

综上所述,内镜高频电切法治疗大肠息肉,简便可行,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1] 胡威,田卫平.内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大肠息肉68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30):55-57.

[2] 李振东.大肠息肉内镜诊断与治疗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6):14-15.

[3] 王海英.肠镜下息肉电切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77-78.

[4] 杨文献.大肠息肉的电子肠镜下行高频电切术的治疗效果[J].当代医学,2013,19(4):82.

[5] 罗庆锋,石蕾,唐永莲,等.老年大肠息肉患者临床特点内镜下处理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32.

[6] 胡水清,张玫.大肠癌筛查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2,21(5):364-366.

[7] 王一鸣,高娟.大肠息肉内镜治疗进展[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25(2):176-178.

[8] 凌敏.大肠息肉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 14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022

辽宁 122500 辽宁省凌源市中医院 (廖芳梅)

猜你喜欢
电切术大肠息肉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大肠变懒了
大肠变懒 了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大肠镜检阴性慢性腹泻与末端回肠病变的关系分析与探讨
高危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前列腺部分电切术治疗体会(附43例报道)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对比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