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互动是农村医学教育的关键
——以结核性胸膜炎及治疗教学为例

2016-03-14 07:00汤维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胸膜炎结核性胸膜

汤维伟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000)

理论与实践互动是农村医学教育的关键
——以结核性胸膜炎及治疗教学为例

汤维伟

(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000)

针对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现状和未来工作需要,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农村医学专业课程设计,一方面强化基础医学理论知识讲授,促使学生掌握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操作演示、亲自动手机会,使其加深对基础医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本文以结核性胸膜炎及治疗教学为例,讨论如何通过加强理论与实践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农村医学;理论与实践;结核性胸膜炎

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将从事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等工作,其具有全科医生的属性,既需要掌握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又需要在理论的支撑下熟悉掌握某一方面甚至多方面的技能。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将直接面对形形色色的病患,要把医疗技术和动手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让实践成果来检验。要培养优秀的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计,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1课程设计

着眼于农村医学专业学生未来工作需要,倡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指导思想,合理确定常见病、多发病的范围,突出重、难点,合理设置课时,明确课程内容,设定检测标准。以结核性胸膜炎及治疗教学为例,授课对象为初中起点的中职三年制农村医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肺结核相关知识,因此,对其而言,结核性胸膜炎诊断、治疗内容学习难度不大。而结核性胸膜炎的胸水穿刺治疗——胸膜腔穿刺术,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技能性知识,难度相对较大,需要学生在实验室模拟人上反复练习。因此,课程设计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掌握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与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治疗方法,能通过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独立完成胸膜腔穿刺操作。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理解、认知能力,我们初步将课时确定为两学时,并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动手操作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采取理论笔试、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2课程实施

整个课程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观看视频了解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案例讨论分析、穿刺操作。

2.1观看视频

视频主要介绍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学生在了解肺部解剖结构等相关知识基础上观看视频,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采取视频回放、向教师求教等方式予以解决。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是理论知识的积累,是动手实践的基础。由于提供了比较直观的视频资料,学生学习比较认真,课堂秩序较好。

2.2案例讨论分析

这部分是课程重点。通过引入一个结核性胸膜炎案例,引导全体学生参与讨论,进一步明确结核性胸膜炎相关知识学习重点:得出该案例的诊断结果并说出相关依据,制订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及操作流程,实施治疗方法。

(1)案例选取要恰当。由于大多数学生都未参加过临床工作,对疾病的观察、判断等还停留在书本层面,即使通过网络查阅资料,也是感性认识多、实际感受浅。因此,案例选取要恰当,要与准备讲解的结核性胸膜炎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特点吻合,要与类似的疾病有明显区别,避免混淆。在本课程案例中,突出体现了发热、胸痛等结核中毒症状和(或)结核病接触史,有胸腔积液的体征与X线表现,B超确认有胸腔积液[1],以及体型消瘦、胸闷、气促等比较明显的特征,以便学生与观看的视频中的疾病特征一一对应,既加深印象,又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2)要发挥学生主动性。案例讨论是布置给学生的一项任务,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鼓励其积极探索,寻求解决办法。因此,在提出案例后,可让学生进入资讯室查阅资料,分析案例,明确依据,以便对症治疗。特别是一些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印证正确的,纠正错误的,加深学生印象。在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后,可分组听取学生详细的案例分析。在结核性胸膜炎案例分析中,大多数学生从乏力、午后发热等全身症状,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口唇紫绀、气管左移等体征改变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已掌握了诊断的相关要素。

(3)师生互动要同步。在听取各组学生案例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对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诊断结果并明确治疗方法。授课教师对学生正确的表述要充分肯定,加以鼓励,并简单重复,以加深学生记忆;对有遗漏的地方要补充、强调,不能一味指责批评,以免学生在理解上以偏概全或产生抵触情绪;对表述不正确的地方要及时纠正,并说明原因,避免理解错误。在各组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要提纲挈领地对重点内容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理解更加全面、透彻。

(4)操作方法要演示。医学操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工作,要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细致小心地开展。胸膜腔穿刺术不仅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诊断,还可解除肺及心血管的受压,改善呼吸[2],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因此,在胸膜腔穿刺操作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胸膜腔穿刺的两项适应证和6项禁忌证,避免胡乱操作引起严重后果。然后要讲清楚患者准备、物品准备、选择穿刺点、消毒铺巾、穿刺抽取体液、盖上无菌布等操作流程,让学生熟记于心,以免前后颠倒或遗漏。最后要讲清楚胸膜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避免操作不当引起其他症状。

2.3实际操作

要想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为学生动手能力,实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将课堂搬入实训室,让学生分批在模拟人上进行实训操作。

(1)牢记操作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以高度负责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实训操作,把实训操作看成临床治疗;另一方面,全面回忆胸膜腔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牢记操作流程,明确注意事项,做到不慌乱、不随意。

(2)仔细观摩视频中的动画示范。要避免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自行操作,乱作一团,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动画示范操作上来。①观摩动画,严格按照要求选择穿刺点,避开肋骨和重要器官;②观摩动画穿刺深度和用手力度,尤其是当出现落空感时,明确穿刺针已进入胸腔膜,切不可力小穿不进、力大穿过胸腔;③观摩动画抽吸体液的方法,包括抽吸的角度、速度等,力求做到干净、全面,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3)要胆大心细,敢于动手。在仔细观察教师操作技巧后,学生依次进行操作。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避免因紧张造成操作顺序出错、力气忽大忽小等情况。要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使其全身心投入操作,避免自由散漫、不负责任。同时,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来回巡查,及时指导,纠正不规范动作,讲解原理,让学生敢于动手、正确操作。

(4)及时总结归纳。实训操作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学生归纳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容易出现的操作规程错误和不规范动作,要重点指出,讲明后果,并用正确的示例予以规范、矫正。

3教学效果

通过深入的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操作,学生对结核性胸膜炎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和感受,了解了其特征及判断方法,全面掌握了胸膜腔穿刺的适应证、禁忌证,学会了操作方法,并在实训中亲手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

4教学反思

通过结核性胸膜炎教学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1)要从学生角度设计课程,遵循学生认知受教规律,使其能跟上教学步伐;(2)强化师生互动,加强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实现教学相长;(3)针对中职教育特点和学生未来工作需要,注重理论与实际、动脑与动手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实现学为所用。

[1]李净,俞珊,王梅,等.不同年龄段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42-1444.

[2]李树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87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19):2246-2247.

[3]马瑞新.结核性胸膜炎105例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2):69-70.

G420

A

1671-1246(2016)23-0027-02

猜你喜欢
胸膜炎结核性胸膜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纤支镜胸膜活检与经皮胸膜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对比研究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T-SPOT TB联合IL-10、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误诊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淋巴瘤2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激素的疗效观察
和解化络饮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所致胸腔积液8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