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形态学特点,让病理学教学更浅显易懂

2016-03-14 07:00莹,邹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23期
关键词:形态学肺叶病理学

王 莹,邹 漪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抓住形态学特点,让病理学教学更浅显易懂

王 莹,邹 漪*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 昆明 650106)

针对病理学教学中遇到的常见问题——知识不能活学活用,阐述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教学过程中,从形态学特点着手,充分联系镜下特点和肉眼特点,真正做到临床与病理密切联系,吸引学生注意力,授之以渔,使学生对知识能灵活运用,让病理学教学更浅显易懂。

病理学;形态学;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对医疗卫生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必须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提高我国高等医学本科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的医学教育课题[1]。医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基础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2]。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医学课程的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学习病理学的目的是认识与掌握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从而为疾病的诊治、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临床工作中,病理检查是诊断许多疾病的金标准。因此,掌握扎实的病理学知识能够为临床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3]。

1病理学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在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2004—2013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习病理学时主要依靠死记硬背,不理解真正含义,导致对所学知识不能活学活用,面对一些稍有难度的主观题(如病案分析题)时,毫无头绪,得分较低。学生学习病理学完全是为了考试,最终导致学完、考完就忘完。

2教师的作用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授业、解惑之前应该先传道。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递知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病理学教学不是照着课本念念,划划重点就能完成的。教学中第一次讲到某个定义时,应该抓住要点和核心,准确并且明确地讲解该定义的含义,做到既讲解清晰,又能让学生记得住;在讲到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时,应及时对所涉及知识点进行复习,强调每一个概念的偏重,带着学生区别记忆;对于稍有难度的病案分析题,则应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所加强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以及正确解读题目的含义。

3抓住形态学特点,讲好病理学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疾病的病理改变看得见、摸得着。教学过程中应抓住疾病的形态学特点看图说话,使病理学浅显易懂,使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里事半功倍。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利用病理特点推导出疾病的临床表现,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增加病理学学习兴趣。

3.1抓住形态学改变,充分联系镜下特点和肉眼特点

例如,在讲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时,通过图片了解显微镜下表现:肺泡壁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及一定量纤维素渗出。针对形态学改变,带领学生与之前组织学与胚胎学学习过的正常肺脏结构进行比较,就不难想出该期病变肺叶的肉眼特征——肺叶肿胀,灰红色,质地变实如肝。为什么肺叶会肿胀呢?因为原来含气状态的肺泡腔内出现了一些本不该出现的物质,如大量红细胞和纤维素;加之肺泡壁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肉眼观察肺叶便会肿胀了。正是由于肺泡壁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和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出现,所以病变肺叶的颜色变成了红色。那么,这些镜下病变如何导致肺叶“质地变实如肝”呢?正常肺是疏松组织,肺泡腔内呈含气状态;而发生该期病变的肺泡腔内不再呈含气状态,有大量红细胞和一定量纤维素渗出(镜下观察到的第二个特点),填充了原本含气状态的肺泡腔,使之质地变得比较致密,肉眼特征变得很像肝脏质地,故“质地变实如肝”。这个时期,病变肺叶肿胀,呈灰红色,质地变实如肝,所以,称之为红色肝样变期。

3.2抓住形态学改变,真正做到基础与临床联系

形态学上出现了上述变化后,红色肝样变期的大叶性肺炎患者会有何临床表现呢?这就是临床病理联系——患者会出现寒战高热、咳铁锈色痰、胸痛,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困难。怎样用病理学知识解释这些临床表现呢?患者出现寒战高热是因为之前讲过的细菌释放出的毒素入血引起毒血症所致。为何这个时期的患者会出现咳典型的铁锈色痰呢?此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该期的镜下形态学特点——肺泡腔内有大量红细胞渗出。试问,正常人肺泡腔内会有大量红细胞渗出吗?没有。该期病变在肺泡腔内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物质——红细胞,所以此时就会有人体的清洁工——巨噬细胞出现,来吞噬、消灭本不该出现的红细胞,当巨噬细胞吞噬红细胞后会分解释放出大量含铁血黄素颗粒,而这些含铁血黄素颗粒,混合在患者痰液中,就使得该期患者咳痰呈铁锈色了。另外,在镜下形态学特征中也提到,除了有红细胞渗出外,该期还会有一定量的纤维素渗出。本来大叶性肺炎就是纤维素性炎(总论中讲过),当渗出的纤维素波及胸膜脏层,出现在胸膜腔内时,就会使胸膜脏、壁两层之间的摩擦力增加,因此患者会出现与呼吸运动相关的胸痛。当患者屏住呼吸时,胸膜脏、壁两层之间没有摩擦,所以胸痛也就消失了。这也是临床医生鉴别不同原因引起胸痛的方法之一。最后,如何用形态学知识来解释病变严重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呢?一方面,正常人肺泡腔内呈含气状态,是人体进行气—氧交换最重要的场所。但此时,该场所被大量红细胞和纤维素填充,气—氧交换的场所被“霸占”了,故而会出现呼吸困难。另一方面,红色肝样变期的肺泡壁上毛细血管会扩张充血,学习总论的时候讲过,充血意味着红细胞聚集和数量增多,其需氧量也会增加,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患者的呼吸困难。

3.3抓住形态学特点,让病理学更浅显易懂

大叶性肺炎病变分为4期,其中病变最典型、临床表现最重的就是红色肝样变期。通过上述举例不难看出,在讲解该期的肉眼病理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时,只要抓住该期的两个镜下形态学特点,就能说出它的肉眼特点,甚至是临床表现以及用病理学知识解释临床表现。这样一来,教学的内容是一样的,需要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却更加紧密,需要重点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却大大减少;同时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不再单纯停留于背诵和应付考试层面上,而是活学活用,由A即能得出B和C。

4小结

抓住形态学特点的病理学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繁重的医学学业中能掌握更多知识,看得到形态学改变,了解病理变化的内在联系以及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到将临床与病理联系,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同时,加深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医学基础,也充分体现了基础学科为临床服务的宗旨。

随着医学信息的普及和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医学院校教师已不再是学生唯一的信息源[4],课堂教学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如何利用好40分钟课堂教学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授之以渔,是现代医学教育中每位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任何靠死记硬背的学习,效果都不会很好。教学过程中,抓住形态学特点,让病理学教学更加浅显易懂,学生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是一个较好的方法。

[1]张吉翔,董卫国,朱俊勇,等.中日本科医学教育的比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1-3.

[2]石书玉,石文慧,王瑛,等.教学医院教学矛盾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医院管理,2005,3(3):38-39.

[3]王莹,保丽玲,刘彦,等.病理学二段式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104-107.

[4]刘琳琳,闻德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医学院校教师主观幸福感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22-23.

(*通讯作者:邹漪)

G421

B

1671-1246(2016)23-0043-02

猜你喜欢
形态学肺叶病理学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78例颅脑损伤死亡法医病理学分析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数学形态学滤波器在转子失衡识别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