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研究

2016-03-14 22:11徐轩杨康黄刚张坤徐志文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青阳县供电公司安徽池州242800
化工管理 2016年33期
关键词:损率台区电能

徐轩 杨康 黄刚 张坤 徐志文(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青阳县供电公司,安徽 池州 242800)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治理研究

徐轩 杨康 黄刚 张坤 徐志文(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青阳县供电公司,安徽 池州 242800)

随着用电采集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制度的完善,我国电力企业台区线损治理制度也得到了相应的改善。然而,在实践过程中由于低压台区用电量大、台区档案管理薄弱和其他人为影响的因素,线损治理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现代化发展。因此,本文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通过对台区线损治理现状的分析,从而找到其现有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此为台区线损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帮助。

采集系统;台区;线损治理

线损率不仅是衡量电力企业发展、国家考核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也是电力系统发展规划、技术生产、管理运营的紧急指南。因此,线损治理不仅关系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济效益,对国家能源节约也具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充分了解我国线损管理现状,结合我国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优化线损治理工作是电力企业现今发展的重点之一。

1 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台区线损现状

用电采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针对电力用户的用电信息自动进行信息采集、分析处理、监控管理,从而进行定期用电数据统计和计算,以及电能计量管理和电能异常监督控制[1]。线损管理工作人员通过结合用电采集系统信息的分析,可有助于线损治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实践调查表明,目前,我国台区线损治理水准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从主观原因分析体现为: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没有得到优化提升,如计量故障、偷电窃电、供电半径不规范、空载与超载、设备破损严重等问题没有实质性的解决。客观原因主要是: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地区存在台区线路交叉供电现状,台区线损治理没有得到重视,线损统计数据出现误差等。

2 影响台区线损管理的因素

通过对台区线损现状的分析可知,影响台区线损管理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在实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线损率过高。其中计量表设备落后、信息采集不及时、用户电能使用值偏低是导致导致线损率较高的主要问题。

第二,台区设备相对落后,在运行过程中致使工作效率偏低。如,台区主要设备是变压器,其性能的落后导致计量表计量失误,从而导致用电数据不准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在处理数据过程中形成无理论线损,而变压器的不合理运行同时影响着线损率。

第三,台区配电网结构存在不合理性,台区线损管理质量低。如,台区配电网络中电半径过大、线路交叉分布、供电装置超负荷运行的结构体系,导致用户用电电压质量低,台区电能计量装置产生故障,从而影响台区线损治理工作有效实施。

3 台区线损治理的对策

3.1 建立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建立是务实线损治理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台区线损治理中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需要在线损运行、治理建设、业务服务上进行改革,从而提高线路的使用率和台区线损的检查与监测[2]。

同时,应该完善台区线损治理的监测制度,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特点,定期的对台区线损异常频发的地方进行检查,在掌握线损情况下,分析统计线损率。以便工作人员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处理问题,从而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3.2 优化台区电网结构

台区电网供电范围的不合理性是影响线损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台区电网结构是改善台区线损治理的措施之一。首先,可以选择合理的变压装置,以此实现在对台区用户的用电信息全面准确的统计。其次,避免线路交叉使用,减小线路的损耗。同时,要创新台区电网合理布置,实现科技化台区线损治理。

3.3 规范数据采集管理,提高用电采集率

在社会科技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用电采集系统现代化建设时与台区总表相结合,从而使台区总表施行规范管理,并依据用电采集系统强大的功能,实现台区各数据的准确采集。同时,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日常抄表工作,避免工作人员抄表期与供电期的不一致性,从而避免台区线损管理的不稳定性,以及抄表员不熟练而导致的信息采集失误。还可以通过管理和技术的革新,从而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进而提高台区线损治理的有效工作。

3.4 保障台区电能计量精确统计,提高线损准确率

基于增强用电采集系统的准确性,保障台区电能计量精确统计是提高线损准确率的有效措施。要做到保障台区电能计量精确统计,不仅要把握用电采集系统在电力系统中主要功能表现分析,也要做到台区线损治理流程的规范与全面管控[3]。例如,一方面,工作人员每年对用户用表进行定期的检查,从而确保计量设备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由于台区线损起伏、人为因素造成的线损率提升,进而实现台区线损治理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和及时监督性。

另一方面,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对台区理论线损实行统计。通过合理安排电力企业的运行工作或召开台区线损考核座谈会,分析线损率的变化情况和台区线损管理的工作实施与进展。根据分析研讨的结果,查询问题原因,并探讨解决办法,制定新的有效的治理对策。同时在考核会议上对优秀者给予相应的经济鼓励,反之进行严厉批评,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台区线损治理的重视,和对治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实现台区线损率最低化,进而有助于电力企业的经济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实际工作中,台区线损治理工作发展依旧任重道远。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普遍应用与革新,台区线损治理工作应从中寻求发展契机,通过管理机制、治理与技术设备的创新、管理人员思想转变、监督制度的完善等诸多方面,寻找解决现今台区线损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升台区线损治理工作效率,实现台区线损治理现代化管理。

[1]谢文全.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供电企业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

[2]周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于线损管理的分析与实施[D].山东大学,2015.

[3]刘畅.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低压配电台区线损原因分析及治理[J].河北电力技术,2016,02:45-47.

猜你喜欢
损率台区电能
我国水库淤损情势分析
配电台区变-户拓扑关系异常辨识方法
苹果皮可以产生电能
电能的生产和运输
海风吹来的电能
澎湃电能 助力“四大攻坚”
降低台区实时线损整治工作方法
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分析及降损措施探究
10kV变压器台区设计安装技术研究
供电企业月度实际线损率定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