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油田储层特征分析及注水开发方案优选

2016-03-14 22:11曾美英李健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
化工管理 2016年33期
关键词:油组含水油藏

曾美英 李健(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X油田储层特征分析及注水开发方案优选

曾美英 李健(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X油田是一高孔高渗复杂断块复合式砂岩油藏,针对目前开发中后期生产特点,在综合开发、地震、地质、测井、测试和动态资料等信息的基础上,以单砂层为研究单元,进行精细地质研究,结合数值模拟、监测及油藏工程等诸多研究成果,对X油田进行了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及重构井网结构等研究。

X油田;油藏描述;二次开发;提高采收率

X开发区位于黄骅凹陷中部,北大港二级潜山构造带西段,是在港西古凸起基底上发育起来的上第三系次生油气藏,为一被断层复杂化的长轴背斜构造。开采层位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油层(NmⅠ、Ⅱ、Ⅲ)和馆陶组油层(NgⅠ、Ⅱ、Ⅲ),下第三系东营组仅在局部地区零星分布,油层埋藏深度602-1870m。构造东西长11km,宽2.5~3km,构造面积约40km2,1970年投入开发,1973年开始注水开发。

针对X油田开发特点,在综合开发、地震、地质、测井、测试和动态资料等信息的基础上,以单砂层为研究单元,进行精细地质研究,通过数值模拟和油藏工程研究,研究剩余油分布,量化潜力,边研究、边部署、边实施,最终优选出改善开发效果的开发方案。

1 储层特征分析与对比

X油田应用多种地层精细对比方法及河流相地层对比模式,第一次全面采用“井震结合、分级控制、相控约束、动态验证、三维闭合”的思路,进行了精细的地层对比复查,建立了以单砂层为单位的精细地层格架。

1.1 井震结合修改油组界线

通过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采用井对比与地震构造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油层组地层的宏观格架。并在地震剖面上进行追踪对比;然后根据同相轴的连续性调整各井地层划分的层段,并将调整结果返回到剖面;最后根据地震调整的界线范围,再次应用剖面进行对比,以确定准确的地层划分界面。

1.2 应用标志层进行对比

在NmⅠ油组底部,NmⅡ油组顶部有一层分布广泛的泥岩,其测井曲线特征表现为高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低电阻率。该泥岩厚度约4-8m,为一套广泛分布的泛滥平原泥岩沉积,为其油组内油组地层对比的标志层。

1.3 构造精细解释及构造模型建立

充分应用X新采集处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结合生产动态资料以及精细地层对比成果,在地震解释过程中,考虑断层搭配的合理性,结合断层形成的应力机理等,在主断层与横切断层的组合上进行了一些方式改变,更加符合应力场的变化规律。对一些断层根据地震资料进行了局部的合并修改,使得构造看起来更加简单、合理。

1.4 油藏地质模型建立

采用相控建模的思路,应用沉积相控制平面储层参数,进行井间插值,建立地质模型。构造模型中断层模型和层面模型一般都包含的以下元素层次:点(井点),线(井轨迹),曲面(层面,断层面),交线(层面与断层交线),网格(层面网格,断面网格)。首先,从单井的层文件提取各个小层顶面的三维井点数据;然后根据各小层各井点数据,结合各油组顶面的层面模型趋势及三维断层模型,通过层面内插,建立单砂层级别的精细构造模型。应用Direct软件直接从单井砂体解释成果中提取了各个单层的砂体数据,在砂体分布范围以内,应用径向基函数法自动插值建立了各个单层砂体厚度模型。储层参数建模采用相控思路,即在相模型的控制下进行储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等)的建模。

2 注水开发方案优选

根据储层分析对比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成果,进行层系重组、细分注,提高纵向波及程度;增加注水井点、深部调驱,提高平面波及程度;钻新井、改变注采井别,完善注采井网;针对复杂断块地质特点,应用小井距不规则注采井网,提高井网适应性;大力应用水平井、复杂结构井,提高剩余油富集厚层动用程度的技术对策,进行注水开发方案的优选。

2.1 单井产量预测

统计X油田采油井投产第一年产量和含水,1990年平均产量由10~12t/d下降到目前的4~6t/d,含水由50%上升到80%,预测井单井产量4~6t/d,含水80%;统计X油田近年投产水平井,产量16~19t/d,含水56~63%;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水平井初期产量取值15~20t/d,含水70~80%左右。

2.2 开发指标测算

做数值模拟的区块,按单井定液的方式预测开发指标;未做数值模拟的区块,开发指标预测以近3~5年的递减趋势和含水上升趋势为依据,不考虑常规性和维护性的措施工作量;新井和措施工作量均分批实施,当年新井产能转化率30%,预测采收率42.41%,提高8.1个百分点。

3 结语

(1)利用重新采集的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大量井资料,使断层的组合和构造的形态更加合理,解决了多年来由于三维地震资料品质差、部分断层不落实的历史问题。

(2)通过对油层的综合评价,利用大量的动态监测资料,精细研究油砂体构造的变化、非均质性特征和剩余油的分布;准确计算每个油砂体的地质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为调整开发方案及剩余油挖潜提供可靠的地质模型。

(3)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落实了油藏潜力,通过复杂结构井应用技术研究,编制了以剩余油富集区潜力挖潜为主体的调整方案。

[1]张宇,闫更平,王林,宋新利.塔中M油田储层分类评价及注水开发方案优选[J]非常规油气,2016,05:66-72;

[2]刘宗彦,王燕,曹润荣,等.测井储层分类评价方法的研究[J].国外测井技术,2008,23(4):19-22.

猜你喜欢
油组含水油藏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协调点分析在多层合采井产量劈分中的应用
奈曼油田九上段分层系开发效果分析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复杂孔隙结构低阻油层含水饱和度解释新方法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文昌19-1油田珠江组二段I油组沉积相研究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