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医疗纠纷1例

2016-03-14 07:00王娟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医疗纠纷早产儿

王娟

【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由于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增殖所致的疾病,治疗关键是早发现。但是,在医疗过程中,有些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以致对早产儿检查时间太晚,错过了治疗时机引起医疗纠纷。笔者通过对这起医疗纠纷案例的分析,希望引起相关医务者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186-01

1 案例

1.1 案情摘要

肖某,男,某年10月6日出生,于某年10月7日至某年11月26日在某市医院诊疗,某年11月25日确诊肖某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现患儿法定代理人认为某市医院在诊疗过程中存在过错,申请对某市医院为肖某诊治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及因果关系、责任程度进行法医学鉴定。

1.2 病史摘要

某市医院住院病历记载:某年10月7日患儿(肖某)以“孕30+6周提早出生,呕血1次”入院。患儿系1胎1产,孕30+6周,双胎之大,其母胎膜早破30小时,于某县铁路医院提早自然娩出。出生体重:1380g,apgar评分10-10-10分。羊水清亮,无脐绕颈,胎盘无明显异常。患儿生后反应可,哭声较响亮。入住铁路医院儿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给予“头孢噻肟钠”抗感染,“维生素K1”预防出血,“氨溴索、地塞米松,补液”等对症治疗(具体药量、液量及用法不详)。患儿今日反应差、哭声低下、呼吸表浅,呕吐1次暗红色及鲜红色混合血性胃内容物,急转入我院,患儿生后未开奶,胎便已解,小便已解。查体:T36.6℃,P138次/分,R50次/分,Wt1.380Kg ,神志清楚,反应较差,颜面略青紫,呼吸浅促。全身皮肤略苍白,无皮疹。前囟平软,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略粗糙,未闻及明显干湿鸣。心率138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肝脾不大,肠鸣音减弱,腹水征阴性。左侧阴囊内可扪及疝气包快,可还纳。吸吮反应未引出,拥抱反射引出不完全。皮肤光滑薄嫩,指甲未达指端,乳头点状突起,无乳晕,足底纹理前半部分红痕不明显。胎龄评分:31分。入院诊断: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左侧腹股沟斜疝。给予保暖、吸氧、预防出血、稳定内环境、稳定血糖等对症治疗。呼吸费力加重,血氧饱和度下降,行胸部X线片可见肺充气不佳,透亮度减弱。考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及抗感染治疗。患儿肺通气换气功能良好后停止无创辅助通气并逐渐离氧。颅脑超声检查提示:双侧室管膜下出血,双侧脑室增宽;诊断早产儿脑病,给予护脑对症治疗。患儿查肝功白蛋白21.8g/L,存在低蛋白血症,给予输注人血白蛋白对症治疗。病程中患儿出现皮肤黄染,早产儿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善,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给予蓝光照射退黄治疗。试喂糖水后给予低出生体重配方乳喂养,奶量添加相对顺利。病程中患儿贫血症状进行性加重,查血常规RBC:2.22 10^12/L、HCT:23%、HGB70.10g/L。诊断新生儿贫血(中度)。两次给予输注悬浮红细胞纠正贫血治疗。现行颅脑MRI检查提示:双侧脑室周缘多发出血灶,部分软化,双侧额叶白质软化灶;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内积血;透明隔囊肿。患儿生后32周、35周行眼底检查无明显异常。现纠正胎龄38周,复查眼底检查可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形成。某年11月26日出院。出院诊断: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早产儿脑病,新生儿肺炎,上消化道出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蛋白血症,新生儿贫血(重度),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左侧腹股沟斜疝。

1.3 法医学鉴定意见

某市医院对肖某诊治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该过错与患儿视网膜病变的最终后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其责任程度为30%-40%。

2 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该病病因:因未完全血管化的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收缩和血管增殖而引起。正常视网膜血管约在胚胎36周发育达到鼻侧边缘,40周时达到颞侧缘。此期内暴露于高浓度氧,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刺激纤维血管组织增生。专家指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根本原因是早产和低体重,体重小于10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60%-80%,体重小于1500克的早产儿发病率为20%-40%,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绝大多数发生于早产儿,该病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因此应对37周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检查,对高危者应每周检查。

本案患儿出生后体重1380g,是极低体重,孕30+6周的早产儿。并患有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全身疾患,为早产儿的视网膜病变的高发人群,有患该病的病理基础;某医院医疗设备条件有限及人员经验不足,在筛查过程中存在观察时间间隔长等缺陷,2004年我国卫生部颁布了中华医学会制定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规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首次筛查时间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1-32周开始,如双眼无病变,可隔周复查一次,直至矫正胎龄42周,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而某市医院对患儿肖某第1次眼底筛查是某年10月17日即矫正胎龄32+3 周、第2次眼底筛查时间是某年11月8日即矫正胎龄35+4 周、第3次眼底筛查时间是某年11月25日即矫正胎龄38 周,筛查时间分别为21天、17天,从而未能及时发现患儿肖某病变,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此为医院之过错,该过错与患儿视网膜病变的最终后果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其责任程度为30%-40%。

参考文献:

[1] 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专家组,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J].{H},中华儿科杂志,2007,45(09):672-673。

猜你喜欢
视网膜病变医疗纠纷早产儿
婴儿抚触护理法对早产儿呼吸及睡眠的临床观察
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早产儿喂养的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总结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视网膜病变及其围生儿预后的临床研究
浅谈医疗纠纷的防范与处理
医疗纠纷病理尸检结果探讨
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在举证责任倒置机制下的病案管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网络建设及其护理管理
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