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2016-03-14 19:12花倩茹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基本内容意识形态安全

花倩茹

摘 要 马克思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初步阐述了其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观点。在《资本论》中,他对意识形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 基本内容 意识形态安全

中图分类号:A119 文献标识码:A

1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最开始是在对黑格尔法哲学的批判过程中,马克思不仅批判了黑格尔哲学的神秘主义,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本质,还阐述了意识形态的问题。马克思在论述过程中批判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特征,他认为国家的意志和法律属于意识形态范畴,它们必然是要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服务;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坚持唯物史观的原则,坚持从现实出发,从现实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出发来探索意识形态理沦问题,这也为其后来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德国过去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对者,那它就不会集中于自己本身,而会集中于只用一个办法即通过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上去。”这说明马克思已经摆脱了唯心主义的观点,从而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去看待黑格尔在著作中所阐述的问题。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继续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并开始初步地论述意识形态的相关问题,逐渐形成了自己对意识形态的看法。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特征,而这种虚假性特征的根源在于异化劳动。马克思指出:“这种物质的、直接感性的私有财产,是异化了的、人的生命的物质的、感性的表现。私有财产的运动—生产和消费—是全部生产运动的感性表现,也就是说,人的实现或现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因此,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扬弃,作为对人的生命的占有,是一切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从而是人对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身的人的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进一步阐述了他的意识形态理论。一方面,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在费尔巴哈提出的观点上开辟出新的道路。他指出“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另一方面,马克思还指出意识形态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生活实践,只有在实践活动的指导下,意识形态才能摆脱其虚无性的特征,离开实践活动的人类的社会意识只能是单纯的直观感受。

《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创立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形成。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忽略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是单纯的依靠自己的感观能力去认识世界,而没有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改造世界,马克思更加全面的阐述了自己的意识形态理论,进一步指出,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特征,而且人们后来却被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这种虚假事物所控制。

尽管马克思强调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并不忽视意识以及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力。他在揭露了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特征后,进一步指出,每一个企图代替统治阶级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而资产阶级就是利用了这种虚伪的意识形态来蒙蔽人们,欺骗人们,进而谋取自己的私利。因此,如果我们要揭示意识形态的本质,必须要认识到意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意识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形态是一致的。人的意识是人自身的产物,不是神或者上帝创造的,是由人们的存在来决定的。我们的意识都是离不开我们的现实生活的。

在揭示了人们的意识是由人们的生活决定的基础上,马克思明确指出,意识形态不能够自己独立存在,不会客观独立的存在我们的生活中。相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需要客观的物质生活条件。“只要阶级的统治完全不再是社会制度的形式,也就是说,只要那种把特殊利益说成是普遍利益,或者把‘普遍的东西说成是统治的东西的必要性消失了,那么一定阶级的统治似乎只是某种思想的统治这种假象当然也就会完全自行消失。”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不会自己单一地存在,也不会永远地存在于人类社会中。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意识形态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他在《资本论》中从各个层面来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理解。首先,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刻地分析并且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他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本质规律,说明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性质;其次,他还阐述了社会实践决定社会意识,意识是在实践中所产生的,意识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促进马克思意识形态发展动力,随着历史不断的变迁,客观的物质条件不断地发生变化,意识形态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它随着物质条件的变化在发展,它也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完善而发展。

2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是属于人类社会的一个哲学范畴,它是一种通过各种社会形态所表现出来的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也通过政治、文化、宗教和经济等各种形式所表现出来,然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意识形态能够与现实社会统一协调的发展。马克思从 “现实的个人”出发,得出了人的意识与人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我们人并不是意识的产物,人的意识是通过我们的现实和实践所产生的,由我们人的客观生活方式规律所决定的。人类社会从开始发展的时候就存在着不平等,这会导致逐渐的出现矛盾并且出现阶级的对立,所以意识形态也具有了虚假性。无论意识形态的批判性有多少,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总是存在的,意识形态的这种虚假性的根源是在于其阶级性。正是因为意识形态总是作为一个阶级的利益与意志的观念表达而出现的,所以它总是具有虚假性的,这也是意识形态的主体特征。因此按照马克思的思路,只有消灭阶级的存在,消灭私有制的存在,在最大限度上做到平等,才能从根本上消灭意识形态的虚假性,消灭意识形态。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还是统治者的工具,像宗教就是最好的例子。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每个历史阶段都存在着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就会利用意识形态思想来巩固自己,控制与自己所对立的阶级。统治者用对自己有利的思想来说服群众,使群众能够接受这种思想,让对自己有利的思想在社会上占主导的地位从而达到控制群众的目的。马克思认为,作为人类社会观念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也不可避免地被统治阶级所利用,从而成为维护统治阶级统治地位和既得利益的特殊工具。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所支配的。马克思认为在统治阶段,统治者要真正的做到统一,就要做到各阶级的思想统一化,统一了阶级内部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做到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如果统治阶级要想让自己的思想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能够在社会中起主导作用就必须要从思想意识方面对群众进行统治,而这种统治的方式就是通过不断地宣传本阶级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观念、宗教和哲学观点等,进而控制人们的精神和思想,从根本上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也使得意识形态成为了统治者的统治工具。

马克思意识形态还具有批判性,而意识形态具有批判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实践性。意识形态它是代表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具体思想,由于统治阶级是在自己相关的立场上代表着自己利益所建立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也是维护了自身的利益,那么这个统治阶级所建立的意识形态就是具有批判性的。革命阶级的阶级意识是意识形态,因为意识形态的批判性首先就是在革命阶级的意识形态中体现出来的。在不同的统治阶段,意识形态也完全不同,不同的统治阶级用不同的意识形态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革命的阶级与统治阶级一样,都要把自己的利益与意志说成是普遍的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与意志。

马克思意识形态的发展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也在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独自凭空创造出来的,而是马克思在继承前面众多哲学家的思想基础上再次的深入探究所得到的成果。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也有很大的帮助意义,因为当前我国处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在不断的发展进步,随着人们社会生活不断变化发展,会出现不同的矛盾,正需要运用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来给予指导,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于我们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有重大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3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影响

意识形态作为国家、阶级的存在而存在的统治工具和国家精神,它具有很多的现实意义并对阶级统治和维护国家稳定产生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生产关系,它是批判资本主义的手段,指出了资本主义那些虚假的意识形态概念。资本主义用于统治的思想是一种在平等、自由、人权掩盖下的剥削和掠夺,而这时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无疑是虚假的意识。马克思的最终意识形态理论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对传统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摧毁。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扬弃的思想观念体系,建立科学的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的基本思维趋向。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地位不受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保证意识形态在政治制度和国家政权、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安全实质上体现为人们对于意识形态内在思想的高度认同。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时刻影响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同时,意识形态安全还是其它安全因素的重要保证,可以为其它安全提供理论导引,提供精神和价值支撑。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时代框架,以集体主义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信念为价值核心,包括许多其他观念在内的体系。我国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的主权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随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涌入和全球化的发展,这给中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也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世界意识形态有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民族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最晚,受到其它两种意识形态特别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压制和排挤,使社会意识形态理论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全球化中,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利于相互间的了解,但也给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这种局势下,我们要强化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指导地位,创新与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意识形态观,共产主义也是人类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必将坚持的理论指导。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可以使代表国家精神、观念体系的意识形态不断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增加意识形态学说的时代性和包容性。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能够更加客观、准确地反应现实的生活,在形成意识形态之后又反过来指导社会客观实践,有利于增加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发挥巩固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的作用。

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关键环节。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维护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地位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完整科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属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60+460.

[2]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82.

[3]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8+292.

[4] 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 张秀琴.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基本内容意识形态安全
试论习近平民生思想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探讨谨慎性原则在经济管理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分析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中数学研究式教学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