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可求

2016-03-14 17:50张勇
做人与处世 2016年4期
关键词:狱卒金圣叹李敖

张勇

柳鸣九回忆钱钟书,说在大楼门口遇到,钱先生总是面带微笑,点一点头,侧身让对方先走,不管先来后到,不管熟识与否,也不管是后生晚辈。这是一种优雅。这种优雅在有教养的前辈中十分普遍,与学生交往,他们总是谦和容让,循循善诱,即便冒失者有些语言冲撞,也不曾见他们疾言厉色。

张中行在北大求学,当时风气,师长及校方很宽容来自学生的质疑和批评。 他说:“一次是青年教师俞平伯讲古诗,蔡邕所作《饮马长城窟行》,其中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两句。俞说:‘知就是不知。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俞先生,你这样讲有根据吗?俞说:‘古书这种反训不少。接着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出六七种。提问的同学说:‘对。坐下。”“这种站起来提问或反驳的举动,有时还会有不礼貌的。有一次,是关于佛学问题的讨论会,胡适发言比较长,正讲得津津有味的时候,一个姓韩的同学气冲冲地站起来说:‘胡先生,你不要讲了,你说的都是外行话。胡适说:‘我这方面确是不行。不过,叫我讲完可以吗?在场的人都说,当然要讲完。因为这是红楼的传统,坚持己见,也容许别人坚持己见。”

粗鲁的人有大致相同的粗鲁,优雅的人却有各自不同的优雅。优雅只是一种感觉,而不是一种形式。

余光中与李敖曾经是合作伙伴和朋友,后因种种原因分道扬镳。李敖在做电视节目、写文章或其他场合,经常对余光中揶揄讽刺。对此,余光中从不回应。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碴儿,您从不回应,何故?”余光中说:“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而我从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李敖好斗,爱找人家麻烦,在他看来,把别人的缺点暴露出来才有成就,何苦呢?余光中与李敖都是卓有成就、影响广泛的文化名流,但就“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口德而言,余李优劣自现。与其喋喋不休地数落对方的不是,不如自我检讨,又何苦再去伤害对方。余光中对李敖找碴儿的“不应之德”,倒是体现出他作为文化大家的宽容、从容、优雅和度量。

作家赵长天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镇定自若,每天带着欣赏的眼光,阅读长篇小说《大秦帝国》。他人生的最后一条微博:“住院半年,得以看完几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大秦帝国》。春秋战国人性张扬,思想活跃,智慧绽放,天才辈出。这样的时代中国唯一,世界唯一。现在谈起中华文化传统便是孔儒,似太简单……”从容地评点文学、评点历史,哪里看得出是一个沉疴在身、不久于世的病人。这样一种告别人生的方式,太优雅了!

金圣叹因冒犯皇帝,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刑场上,金圣叹的两个儿子望着即将永诀的慈父,泪如泉涌。金圣叹虽心中难过,却从容不迫,为了安慰儿子,他泰然自若地说:“哭有何用,来,我出个对联你来对。”于是吟出了上联“莲子心中苦”,儿子跪在地上哭得肝胆欲裂,哪有心思对对联。他稍思索说:“起来吧,别哭了,我替你对下联,梨儿腹内酸。”旁观者无不为之动容,黯然神伤。临刑前一天,他叫来狱卒说“有要事相告”。狱卒以为大师会透露传家宝的秘密,拿来笔墨伺候大师。但没想到金圣叹指着狱卒给的饭菜说:“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之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也!”这也是大师最后一句被记录下来的话。次日,刀起头落,从金圣叹耳朵里滚出两个纸团,刽子手疑惑地打开一看:一个是“好”字,另一个是“疼”字。这是金氏的幽默,更是无与伦比的优雅。

优雅有水的线条、山的棱角、树的舒展、草的柔韧、花的姿态;优雅有梦的气质、爱的芬芳、阳光的色泽、晨曦的清新、雾霭的神秘、宇宙的宽广。优雅是整体的和谐,是神闲气定的怡然,是举手投足的从容,是从内到外的美丽。优雅不可遇,却可求。何不煅烧自己的内心,塑出超凡的品质,让自己优雅呢?

(图/刘刚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狱卒金圣叹李敖
李敖狱中“贴纸借光”
金圣叹刑场别子
落网盗贼竟洗白
开庭了
幽默到死金圣叹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曾国藩吃狱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