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慎微思想对当今社会启示

2016-03-15 13:04傅诗远刘志勇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

傅诗远++刘志勇

【摘要】慎微思想是中国传统的重要思想,也是君子律己的道德修为。所谓慎微就是谨慎地对待微小的事物,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作为中国传统美德,慎微思想是古代君子高士恪守的标准,它不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当今社会的各个方面仍然具有很多启示意义。本文试图从当今社会的治学、居身和修德三方面浅谈慎微思想对现下社会的启示,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慎微 传统思想 当今社会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014-01

慎微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思想之一,在很多古代文献中都有提及。比如《淮南子·人间训》中“圣人敬小慎微”,《汉书·董仲舒传》中“故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壶天录·卷上》中“故君子贵慎微焉”。所谓慎微,顾名思义,便是谨小、慎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物。

古人讲慎微,慎是谨慎,微是微小。不管古人云“尽小者大,积微者著(《荀子》)”,还是今人常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都是在强调微小的事物对于整体的重要。正所谓见微知著,“微”与“著”乃是相辅相成的,“微”可以反映“著”,“微”积累起来也可以变成“著”。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再发生质变,这与古人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正所谓“聚少成多,积小致巨”(《汉书·董仲舒传》),如果能从一开始注重细节,从点滴做起,防微杜渐,那对事物后续发展的影响无疑是有益的。这种思想对我们当今社会仍然具有启示意义,可以让人达到严以自律的修为,这样的思想体现在社会的方方面面,治学如此,居身修德亦如此。

治学慎微。治学要本着严谨、务实的态度,不放过一丝纰漏。古有千金易一字,就是对字句的慎微。如贾岛作诗,斟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中究竟是用“推”字或者“敲”字,最终决定用“敲”字,使全诗在夜深人静的环境描写上多了一分生动,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王安石在《夜泊瓜洲》中也同样用如此谨慎地态度对待简单的一个字,“春风又绿江南岸”这句诗中,他在“绿”字上反复思量,最终以一个“绿”字描写出了春风的动态美和颜色美,使春天的形态跃然纸上。这些都是对诗文的慎微,试想如果治学时马马虎虎、浅尝辄止,则不可能有这样流芳千古的精彩诗句。当今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论是实体书籍还是网络作品都层出不穷,看似信息爆炸,但仔细阅读揣测,很多都是以夸张的内容来博人眼球而毫无严谨态度,特别是碎片化信息的流行,使人们流连于在短短数行字句中获得关键信息,一旦有几个字词出现谬误,将大大影响人的阅读和理解。胡适先生在20世纪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对中国哲学史文化史做了开创性研究,但却一直只有上卷,没有下卷,这是因为其治学态度慎微,愈是成名愈是严谨,宁愿不出完整的书籍也要对每一个问题负责。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更是应当有慎微的严谨态度,否则以现在网络之快捷,信息经过广泛的传播后再想要更正就难上加难了。

居身慎微。居身之道里常常是细微处见人的品格。众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地球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这也使他“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的名言传遍全球。为什么偏偏是他成为登月第一人呢。当几名候选宇航员参观航天火箭箭仓时,他是唯一个主动脱鞋参观的,这一举动也成功增加了他在评委心中的印象分,也是最终助他如愿成为第一个登月者的因素之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能力很重要,这些素质能力的体现常常可以从人与人交往的细节而来,人的优秀可以从小处看到,而堕落也往往从细微处开始。“反腐”是当今社会人人都在关注的热点,这些落马的贪官有多少初入仕时不是胸怀大志,渴望干出一番事业,治理一方水土?但奈何社会充斥着诱惑,官员的贪污有可能只是始于一包烟,一袋礼品,当细微处沦陷,那么整座大楼便开始崩塌,从前的廉洁、正直一点点瓦解,贪婪的欲望无所不至,最后人性被吞噬。《韩非子》中提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熛焚”,这也是提醒我们大的祸患往往起源于小的错误。就像机器上一个小的零部件不合格足以影响整台机器的运行,无论是自我要求还是履行职责,注重小节,从小处严格要求自己都是不能忽视的品质。倘若一开始就坚守住内心的阵地,直截了当地拒绝诱惑,这虽然是细微的举动,但它带给自己的心理暗示是巨大的,坚持每一次做好每一件小事,便不至于使千丈之堤坏于一个又一个小小的蚁穴了。慎其微,就要求我们保持内心的初衷,不被泥泞溅湿心灵,防微杜渐。

修德慎微。在传统思想中,慎微就是君子贤者用来自律以提高个人品德修为的美德。古代的文人高士一直以来都注重恪守自己的为人风范,塑造高尚完美的修养。“欲善终, 必慎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在生活中出处强调对小节的恪守,对自我的约束。当今社会中,不管是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岗位上的人民,都应当树德养贤,以陶冶个人的操守。社会提倡“以德治国”,德不是靠法律法规要求个人怎么做,而是个人主动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贯穿律己的思想。新闻中屡屡报道一些不注重小事,破坏品德的事件。比如携小孩在公共场合大小便,认为理所应当;从旅游景区顺手拿走一花一木的,认为无伤大雅等等。论起来都是小事,所以当事人常常也觉得委屈,但是纵向来看,人的一生本就是由生活中细微的小事构成的,如果生活中不顾小节的事情累积得越来越多,最终还是会影响人的大节,使人的品格受损,人生轨迹偏移。从横向来看,整个社会是由个体的人构成的,一个人不慎微是小事,但当不慎微的人群越来越广,事情越来越广,势必对社会的整体风气带来恶劣影响。

慎微,是要求防微杜渐,而不是畏手畏脚。强调慎微也并非是过分谨慎,只重细节,不顾大局。只是“大”常常是明显的,而“小”往往不被人关注,殊不知越是不管不顾,“小”就会肆无忌惮的变大,最终使整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小的东西能够从点点滴滴上反映出大节,具有潜在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也是对谨慎关注细节的一种提醒。当下,我们应走出“成大事不拘小节”的误区,将对待微小的谨慎和对待的大局的全面相结合。

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事物都是从小而来,《道德经》中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教诲人们欲成大事,应当从小处,从基础做起。面对浩如烟海的生活,慎微需要人能沉得住气,能够做到专注和坚守,从小事小节中体现大的涵养。古人的道德由于具体的内容受到了所处时代的局限,和今天的道德相比有所不同。古代的慎微之德指向的价值目标和今人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有差异,但是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基本原理,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下仍然能够得到转换和运用,如果当今社会不能做到慎微,就仍然达不到现代社会所要求的道德标准。研究古人的慎微思想,作用于今人,慎其微,是人生的智慧,也是社会的境界。

参考文献:

[1]吕耀怀.“慎”的两个维度——中国传统德性分析之三[J].孔子研究,2006.

[2] 吕耀怀.“慎”的两个维度[J].道德与文明,2006.

[3] 袁艳.严以律己 慎独慎微[N].浙江日报,2015.

[4]李洪君.慎独慎微 勤于自省[N].中国领导科学.2015.

[5]李清芳.心存敬畏 手握戒尺 慎独慎微 勤于自省[N].西安日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