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悬念,引君入瓮—课堂情景的有效导入案例分析

2016-03-15 02:23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陆坪初级中学王成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6年4期
关键词:孙权文言文情景

贵州省黔南州福泉市陆坪初级中学 王成玉

一、引言

初中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短板,因为时间的久远,好多词语已经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而考试时关于文言文的默写、实词解释、原文翻译、虚词用法等要占25分之多(100分),相对30分的作文,语文教师提高成绩的重点在此。但是学生学习时因为缺乏了语境,要么死记硬背,要么一头雾水,反正就是效果不佳。学生对文言文有一种畏惧心理,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理解性的去记忆,但是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确实有点难!有些孩子还戏称为语文书里的“苗话”:“读起来嗝嗝巴巴,做出来全是马叉。”几次单元测试下来,学生对学习语文失去了信心。鉴于此,我准备拿《孙权劝学》一文来练练手。想通过情景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案例描述

《孙权劝学》一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在延续前面四课展现名人风采的同时,又产生一些新的变化。就内容而言,本文情节简单,语言通俗易懂,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绝佳教材。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故事大意。同时,由于本文的主题与学生的学习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于解决学生在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上的自信心,也是教材设置这一课的主要目的。

上课了,按着“剧本”教案“演”,一开始,就卡了。导入的情景问题是:《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曾随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后又占领荆州,在麦城生擒关羽父子,立下了赫赫战功的人,大家知道他是谁吗?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敢猜。见此情形,我知道此路不通。随即灵机一动抛出问题:谁知道方仲永这个“神童”怎么变成一个普通人的?学生争着举手。那么,海伦·凯勒又是因为什么实现了人生的大逆转的呢?学生等不到提名,七嘴八舌的回答:“学习”“莎莉文老师”。我明确之后顺势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通过学习,实现人生逆转的文章《孙权劝学》。

三、案例反思

心理学上认为:思维过程通常是从需要应付某种困难,解决某个问题开始,概括地说,思维总是从某个问题开始。根据这个原理,新课的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既体现教学重点又饶有趣味、难度不用太深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创设逐疑探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我这篇情景问题转变了悬念的设置,以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他们自觉的学习,不用请 主动入瓮。

孔子说得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才有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活跃他们的思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学生处在一个思想相对不稳定的阶段。慢慢进入青春期,加之农村孩子多是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行为的自律性不强……作为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老师,应细心地观察学生的动态,及时地掌握他们的心理,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行为、心理方面的教育。不能事事给他们以棒喝,而是在课文情境的设置上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力所能及地开启他们的心扉,使他们有所思,从而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

在课时总结我说:“孙权作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但他能屈尊对一个人进行良言相劝,最终使这个人成就了大业。这个人是谁,我们姑且不去管他,但作为一国之君,能屈尊劝勉臣子就学,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吕蒙的这个人,他竟能聆听孙权的劝,从容就学,他的这种能听进别人良言相劝的精神不也是值得我们敬佩的吗?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是否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呢?”当得到同学的肯定的回答后,教学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语文教学中情境的设置很重要,但是有效的情景导入更重要。从这节课上我明白,情景设置无论是哪一种,都要贴近学生实际,才能有效。就像我上这一课时做的第一个情景提问,看似学生能够回答,实际上现在的学生每天手上不离手机,周末不离电脑,有空只看动画片的实际状况来看,我们的文学经典也不再是他们的最爱,所以……幸好我及时调整,通过再次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旧知识与生活实际、科学的学习方法紧密地联系起来。整节课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锐,教学效率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探究学习方法的兴趣。这个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学习语文不是纸上谈兵,没有实际的动手、动脑,特别是情感的体验,学生是无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更谈不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学生学习需要情境,学习情境需要真实,即贴近生活。真实的学习情境的创设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生活。我们成年人的生活和孩子的生活有很大不同,我们的生活中有神舟9、神10……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同样会飞的“奥特曼”“电击小子”;我们的生活里有哈勃望远镜、有“黑洞”,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嫦娥奔月”的古老传说和同样能对宇宙星际了如指掌的“蓝猫”“淘气”;我们的生活里有对“雾霾”式环境的担忧,他们的生活里有“熊大”“熊二”式的坚守……他们的生活和我们是不完全一样的,他们的生活里有属于他们的乐趣,有属于他们的精彩。所以我们不要总是抱着电脑里的那些感动我们的“高大上”情景,舍不得放弃,不能用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生活,应该进入学生的世界去,看看他们在做些什么。在他们的玩乐中,在他们的游戏中寻找,搬到我们的课堂上,这样孩子才不会感到陌生,才能引发他们的遐想,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从而与文本碰撞出火花。

我们的语文课堂与生活息息相关,有效的情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从文本中学到的知识、哲理、思想等用在生活中,以便促成学生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所以,教师非常有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班级实际,在新课的情景导入上做精心设计,使新课的导入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初中学生,拨动他的心灵之弦,使他们快速、高效、主动、积极地进入到新课学习阶段。

猜你喜欢
孙权文言文情景
情景交际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Fraud detection on payment transaction networks via graph computing and visualization①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孙权:“包邮”好有说服力
PHOTO FINISH
任用拆台的人
楼梯间 要小心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