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2016-03-15 08:47刘男
黑龙江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高校

刘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途径探索

(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5)

摘要:对班级文化建设途径进行科学探索,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人的因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学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开拓和提升交流平台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多元文化交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兴奋剂”。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班级文化建设;探索途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要努力做到:第一,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帮助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知识,培养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明理守法的人。第二,重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教育作用。辅导员、班主任应该经常性地深入班级,与学生交流、谈心,让大学生们明确奋斗目标,确立人生理想。同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第三,重视班级活动的开展。班级应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种演讲比赛、主题班会、故事会等活动,寓教于乐,培养班级精神文明风尚。第四,重视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班级社会实践可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理解和信心。班级社会实践活动,应该以红色教育为主题,进一步提升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 人的因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关键

第一,注重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班级辅导员、班主任能力的提高,通过制度化的培训和交流,不断提高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者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第二,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建立班级干部选拔机制,让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干部选拔体现出民主和公平。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提高自身组织能力和服务水平。第三,不断提升普通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老师应该深入了解班级同学,关心同学,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平台,加强同学间的互动,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荣誉感。第四,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班级文化的发展。

3 学风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第一,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课堂能够集中体现班级学风状况,要紧紧抓住课堂教学的阵地,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教育,通过高质量的班级活动、学生实习、见习,培养能力,拓展视野,丰富学习生活,营造多彩的班级学风。第二,夯实基础与能力拓展并进。夯实基础就是要学生扎实地学好专业基础课,在强调课堂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鼓励大家去图书馆、去教室。能力也不可忽视。既要精专业,也要广泛涉猎,拓展阅读的范围。第三,注重激励效应。在班级范围内,通过交流学习经验、树立学习榜样、介绍就业典范,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奖惩并举,进一步提升学习成效在班级表彰、奖学金、助学金等评优助学的比重。

4 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

第一,不断完善和健全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制度建设一定要直面班级存在的问题,改变班级制度“一锤”定终生的现象,推动班级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尤其是面对诸如班级奖、助学金的分配,入党选先的推介,学生心理咨询辅导等事关大学生健康成才、利益分配问题上,应该制定相应的班级制度,以此妥善处理班级矛盾。第二,注重班级制度的产生过程。班级制度的产生并不应该由管理者个人决定,也不应由班级干部集体制定,班级制度的产生应该有其广泛的“合法”基础,其制定过程应该有班级所有成员的参与,并且能够得到班级同学的认同,应该是民主集中的产物。只有这样,才能扫除班级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阻力,才能为班级文化的营造奠定基础。第三,正确处理制度的执行和班级事务人性化。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面对“死”的制度和学生纷繁的情况,班级管理者往往处于两难境地,在助学金分配问题上,如果成绩和助学金挂钩,那么助学金是否给予成绩偏差而家庭情况困难的学生。

5 开拓和提升交流平台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着力点

和中小学相比,由于没有固定的教室、上课时间不多、兴趣和理想各异,高校同班同学集中的时候相对较少。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平时忙于实习、升学和就业,再加上学校几乎没有课程安排,班级集中的时间更是屈指可数。所以,高校全班同学能够面对面交流主要以上课、班级集中以及各种活动的形式进行。鉴于此,应注意教室的布置和教室卫生等“硬文化”及班旗、班歌、班徽等设置,“软文化”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扮演的角色退居次位。高校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必须依赖我们的开拓和提升班级交流的平台,并以此为着力点,加强班级的文化建设。第一,不断提升班级交流的“实体”平台。根据我们对平时工作的了解,其实渴望在一起交流和学习的同学占据着主流,据此,我们应该进一步利用上课、班会、班级活动等“实体”平台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共同建设班级文化。既要让课堂成为获取知识的地方,也要让它成为增进交流的舞台。提高班级活动质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团结的力量。第二,搭建网络、移动通信等“虚拟”平台。针对高校班级集中机会有限以及电脑、手机的普遍使用,特别是毕业班级的特殊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搭建网络、移动通信的“虚拟”平台。建立班级QQ群、QQ空间、微信以及飞信,实习全班互动,在虚拟世界创建班级文化。第三,师生互动,解决实际问题。在交流中实现班级同学的互动,增强相互间的了解,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共创良好的班级文化。同时,在交流中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了解,多为同学排忧解难,帮助和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6 多元文化交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兴奋剂”

校园里的文化多种多样,作为高校的一种“亚文化”,班级文化应该加强与社团文化、寝室文化、网络文化等“亚文化”的交流,成为校园主文化的有益补充,以促进自身的发展和完善,多元文化交流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兴奋剂”。班级文化应该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并且以开放的姿态实现文化交流。我们应该鼓励班级同学参加学校的社团,在社团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拓展生活空间,丰富大学生活。加强寝室文化建设,提高同学们为人处世、生活自理的能力。此外,这种多元文化的交流,不仅仅是人员的交叠,更应该提高有益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心态的汲取。比如,在寝室的“卧谈会”中,大家能够做到推心置腹,无话不说。这些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以弥补班级文化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陈国梁. 高校构建班级文化的思考[J]. 当代青年研究,2014,(04):74-75.

[2] 徐新. 论素质教育进程中的高校班级文化[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01):112-113.

[3] 余卉. 谈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研究[J]. 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5):92-94.

[4] 朱广生. 高校班级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J]. 世纪桥,2015,(03):47-48.

项目名称:基于增强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8646(2016)10-0144-02

收稿日期:2015-12-25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学生工作精品项目

Explore Ways of Colleg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U Yi-nan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School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exploration includes 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the human factor is the ke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study style development is the core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system construction is infrastructure of class culture,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exchange platform is the focal poin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cultural pluralism is doping of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students'growth.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lass culture construction; Explore ways

猜你喜欢
班级文化建设高校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须回归生命
建设幸福班集体,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三班主任课程实施能力对班级的“正”影响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